第378章 成功不僅靠實力(1 / 2)

錦衣夜行 月關 2818 字 2020-08-3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錦衣夜行最新章節!

朱允炆派使臣去見燕王,提出只要燕王息兵罷戰,便赦免燕王及燕軍將士的一切罪名,仍然恢復朱棣的王爵。朱棣聽了頓時冷笑起來,這不過是那皇帝侄兒的緩兵之計罷了,他如何不知。

朱棣厲聲道:「臣自起兵之日便曾詔告天下,非為反皇上,實為清君側。今靖難三年,百姓流離,地方糜爛,將士傷亡,國家衰弱,誰之過?就此偃旗息鼓,休兵罷戰,保得了俺一家安泰富貴,可是朱棣如何向天下人交待?如何向那些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們交待?如何向三年來南軍北軍無數陣亡的將士們交待?」

使節變色道:「殿下………

朱棣拂袖道:「天使不用再說了,陛下要臣息兵罷戰,可以,但得答應臣一個條件,只要陛下將蠱惑君心、離間皇親,以削藩為名,逼死皇子,囚禁宗室,挑起這場大戰的罪魁禍首方孝孺、黃子澄、齊泰一干奸佞當眾誅殺,臣即刻休兵,與三個兒子單騎歸於闕下,唯陛下之命是從!」

使節無奈,只得回返京師,朱允炆本就只是為了緩兵,利用這段時間抽調兵馬、征集糧草而已,哪皇是真的有心罷戰求和。再說朱棣提出誅殺方孝孺、齊泰等人這樣苛刻的條件,就算他有心求和,也是絕不能答應的。

因為天氣驟變,朱允炆患了風寒,正在生著病,接到使節回報後,勉強拖著病軀到前殿來,皇後放心不下,忙讓木恩去召太醫隨侍。

朱允炆召集方孝孺、茹常、李景隆等父武眾臣來到了正心殿,剛剛提起燕王拒絕議和,方孝孺便搶先說話了。如今黃子澄和齊泰不在京中,方孝孺勢力有些單薄,他怕李景隆和茹常老調重談,又提什么議和,便搶先說道:「陛下,利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已經籌措了些糧草,可以稍彌沛縣損失,又從南方各地抽調了十萬勁卒,可為前軍補充。臣以為,燕逆拒絕聖上好意,正證明他的狼子野心,我天兵更是出師有名了。陛下可令盛庸、吳傑、平安揮軍再攻北平,還可以從遼東征調諸將入山海關……。」

李景隆翻咋『白眼道:「若是韃靼、瓦剌趁我遼東兵內調,趁機奪我遼東都司,奈何?」

方孝孺道:「韃靼、瓦剌正忙於內戰,無暇他顧,未必就有取遼東之心。再者,燕逆之勢越來越大,這是心腹之患,縱然舍了遼東,也要先把燕逆鏟除,只要除了燕逆,縱然遼東被人占了,我天朝威武之師,難道還奪不回來嗎?只要遼東兵馬內調,燕逆必急於回軍以衛巢穴,我軍躡後追擊,當可一舉功成。」

朱允炆遲疑了一下,又望向他人,徐輝祖不動聲色地出班奏道:「希直先生所言,乃老成持國之見!臣附議!」

魏國公這一表態,便有許多軍中將領紛紛表態支持,景清、練子寧等人並不諳軍事,只是他們已經見識了太多方孝孺、黃子澄一班人好心辦壞事、越幫事越忙的本事,原還不敢表態,如今見眾多軍中將領支持,料想這計策縱然不是什么神機妙算,應該也不是太蠢的主意,便也紛紛表態支持起來,這一來,李景隆、茹常就顯得勢單力薄不好說話了。

方孝孺見狀不禁暗暗得意起來,如今黃子澄和齊泰雖不在京師了,可是有了這未來暗家的鼎力支持,他照樣可以一樣九鼎,左右朝廷大勢。

其實這是他和徐輝祖商議出的辦法,徐輝祖詳細分析了關外局勢之後,斷定現在剛剛分裂的韃靼和瓦剌正忙於爭權奪勢,暫時不可能打遼東的主意。關外土地本就廣袤,這些牧族首領在乎的是現成的財富,而不是奪取一塊空曠的原野,調遼東兵入關,看似冒險,實則為蒙古人所乘的可能性並不大。

朱允炆見大多數人都同意方孝孺的主張,也不禁開心起來,連忙讓人擬旨,就按方孝孺的意思,命令盛庸、平安等人進軍北平,同時令遼東兵馬入關策應。

等到眾人紛紛告退的時候,方孝孺站立不動,候眾人都離去了,便湊到皇上面前,悄聲道:「皇上,臣還有一計,可助陛下對付燕王。」

朱允炆不意還有驚喜,連忙道:「希直先生快快講來。」

方孝孺對朱允恢低低地說出一番話來,朱允炆聽得頻頻點頭,喜形於色道:「先生智計無雙,朕就依先生之計去辦!」

正說著,木恩帶著御醫進來了,看見方孝孺喜氣洋洋、大步流星地出去,木恩不禁有些納罕。自從黃子澄、齊泰被貶官流放,他可是很久沒看見方博士這般揚眉吐氣的模樣了,只是因為他剛從太醫院回來,卻不知道方孝孺有了什么喜事。

※※※※※※※※※※※※※※※※※※※※※※※※※※※※※※

盛庸接到朱允炆的聖旨後,立即部署反擊,他先調大同守將房昭揮軍入紫荊關,攻擊已經歸順燕王的保定諸縣;令吳傑以糧草接濟房昭;又令遼東諸將揮師入關,攻擊永平;自己則親率大軍出德州,駐軍於易縣西水寨,這個地方處於萬山叢中,易守難攻,燕王倚仗鐵騎慣用的野戰之力是發揮不出來的;最後又讓平安率游騎機動於外,或攻北平、或攻燕王,便宜行事。

一時間北方戰局鉛雲密布,再度緊張起來。

北平城再度受到朝廷大軍的攻擊,入關的遼東兵馬和平安的軍隊輪番攻打北平,戰況激烈,雖不如上一次李景隆的四面包圍聲勢駭人,但是他們知道守軍斷然不會舍了北平城,所以根本無需四面圍城,每日只是集重兵於一處猛攻,其慘烈比起上一次北平保衛戰不遑稍讓。

三年來,燕王與次子朱高煦領兵在外,金戈鐵馬、百戰沙場,朱小胖做為世子鎮守北平,雖未上過戰場,實比在戰場上還要艱難,他鎮守在北平城、要征調糧草、募招士兵、接收歸順和征服的府縣、管理地方官員、征收稅賦以充軍餉,接收整理前線運回的戰利器,如此種種,才能讓燕王領兵在外沒有後顧之憂。

三年來,這么多事壓在他的肩上,日夜操勞,讓朱小胖整個人都成熟起來,性情沉穩,辦事老練,為人精明,唇上兩撇微髭更讓他整個人都透出幾分威嚴,唯一未變的只是他對家人的敦厚和他那怎么勞累怎么節食都減不下來的肥胖。

這天一早,南軍便對北平再度發起了沖鋒,朱高熾親自鎮守在千瘡百孔的城頭,四處鼓勵慰勉將士,等到中午南軍退下,他才得以喘上口氣。朱高熾回到城門樓里,擦一把臉上的汗水,端起一只大茶碗來剛要喝,便有人來稟報:「稟報世子,城人有人搖旗求見!」

朱高熾一怔,問道:「有幾人到陣前來?」

那士兵道:「只有一人!」

朱高熾微一思索,吩咐道:「放下吊筐,拉他上來,我倒要看看,平安想玩甚么把戲。」

不一會兒,一個南軍的信使被拉上城頭,帶進城樓里。朱高熾端坐上首,冷冷地道:「平安派你來做甚么?」

那人哈哈一笑,泰然拱手道:「世子,小臣不是平安將軍的部下。」

朱高熾微一蹙眉,疑道:「你是遼東的人?」

那人神秘地一笑,說道:「也不是。小臣來自金陵。」

「金陵?」

朱高熾驚疑地道:「你是皇上派來的使節?」

那人自袖中取出一封黃綾封著的密信,微笑道:「世子,這是陛下親筆寫與世子的,陛下知道,世子堅守北平與朝廷作對,乃是從於父命,不得不然。不過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時,當舍孝而盡忠,陛下說,只要世子歸順朝廷,獻出北平,皇上就封世子為燕王,世代鎮守

「不要說了!」

朱高熾勃然大怒,霍地立起身道:「來人,把他綁起來,押進大牢!」

一旁站立的一個武將眼看著發生在眼前的一切,眼珠轉了轉,一絲狡獪的光彩攸地一閃而沒。

這人乍一看是個武將,仔細看,皮甲下邊罩著的卻是一件靛藍色的太監袍。

燕王府中幾個管事大太監,鄭和、李興、侯顯、狗兒、王安,大概是北方武風興盛的緣故吧,他們都有一身好武藝,這黃儼也是其中一個,世子都親自守城了,他自然也要隨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