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刺駕(1 / 2)

錦衣夜行 月關 1721 字 2020-08-3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錦衣夜行最新章節!

文武百官依序而進,經過金水橋時,看到兩旁按刀而立、挺如標槍的侍衛,看到以審慎的目光打量著每一個官員的兩個風紀官,景清的心又按捺不住地急跳起來,他急促地呼吸了幾口清新的空氣,卻總覺得氣兒不夠用。

他忍辱負重,不惜被人譏諷嘲笑,向永樂遞表乞降,不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前程,而是為了今天,為了找機會刺王殺駕。為了大計,他沒有把自己的計劃透露給任何人,他知道,行刺皇帝這等驚世駭俗之舉,將受到怎樣的懲罰,不管成敗,他都是株九族的大罪。

他也知道,天下已經是永樂皇帝的,就算永樂皇帝死了,文武百官也會擁立他的兒子,這天下不會因為永樂之死而重回建文一脈手中,他拖了全族陪死,不過殺一人而已。可這一人是皇帝,值!殺了他,便是為自囘焚而死的日主報了仇,便能象荊軻、專諸、朱亥、豫讓一樣名垂千古,永載史冊!

三更天起床的時候,老妻仍象往常一樣,比他早起半個時辰,給他准備早餐,准備衣袍,侍候洗漱,然後把他一直送到前院兒,看著他登車離去。

他的小孫兒此時仍在甜睡之中……」一切,似乎與往常都是一樣的,一樣平靜、一樣安詳,可這一切又是完全不一樣的,當他拔囘出利刃,刺向皇帝的那一刻……

他知道這一刺,所有的親人都注定了一個悲慘的結局,但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了大義正道,死又何妨?

過了橋頭,景清輕輕吁了。氣,此許雜念都拋到了九宵雲外,望著奉天大殿,他的目中涌起一團狂熱的火焰……

永樂登殿」開始臨朝聽政。

照例,先處理外交事宜以及赴京、離京官員的請見和陛辭,接著就是政務的處理,戶部總是事情最多的,天下各地,一舉一動,每天總有各種各樣新的變化。

朱棣聽了戶部的稟報,關心地說道:「因為戰爭以及戰爭期間對發生洪澇災害的府縣賑濟不足,這此地方出現了很多難民,要減免這些地方半年的錢糧,以便讓百姓們安頓下來。還有,戶部要會同工部,勘驗各地的水利設施,需要維修再建的,要盡快呈報上來。

嚴冬時節是不宜施工的,明年開春雨水就會開始充裕起來,要搶在頭里,把這此事情做好。不過眼下最急切的事,乃是撥付糧食、賑濟災民,對此,戶部可已有了應對之策?」

戶部官員道:『回稟皇上』天下糧米,江浙獨占八成,江浙糧米,蘇松又占大半,如今對這些農作物至少一年兩熟、天災人囘禍也少的地區恢復了洪武朝的日制,征收的糧米多了,足以應付明年朝廷的使用,所以戶部可以拿出壓倉的錢糧,先賑濟貧困和受囘災地區的百姓……

永樂皇帝高興起來,連聲贊道:「好,戶部做的很好。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讓老百姓餓肚子,是要天下大亂的,戶部能妥善安排,想朝廷所想,濟百姓之憂,各部官員都應向戶部學習……

他又喚過工部官員,問道:「朝廷各地的造船廠,如今情形如何9」

工部官員不知皇上何以突然問起船舶的事來,好在皇上剛剛登基,各司官員都估摸著皇上會問起事情,對本衙的事務都認真下了一番夫,這時正好賣弄一下,便稟報道:『回稟皇上』我朝現有金陵的龍江船廠、福建福州的五虎門船廠,廣東新會的東莞船廠……」其中龍江船廠是最大的船廠,能夠制造大型海船,擁有我大明手藝最為高超的匠戶四百余家

福州船廠主要生產巡海戰艦大福船,每艘戰艦可以容納百人,這種大福船底尖上闊,昂首尾高,舵樓三重,帆桅有二,傍護以板,上設木女牆及蛇床。矢石火器皆可使用,海戰十分厲害。東莞船廠制造的「橫江船,「烏槽船』】,也是海上戰船,稱為廣船,雖比福船小些,但是更加靈活和堅固,可以配合福船共同作戰。

不過因為我朝一向只巡視近海,水師不需要那么多戰船,遠洋海船造的極少,它們現在主要是制造漕運船只……」

朱棣聽了吩咐道:「北元遺孽這些年來一直在內斗,牽制得他們無大舉南下。不過,現在北元已經分裂為韃靼和瓦剌兩個國家,你們切切不可以為,他們一分為二,就會削弱了力量,恰恰相反,徹底的分裂,避免了內耗,擰成一股繩兒的元人力量將比以前更加強大。

北方游牧,自古就是我中原大敵,聯昔年奉皇考之命,鎮守北平,就是為了對付這些野心勃勃的北方狼,聯如今身在金陵,為了對付胡人,保持北平的駐軍數量,已提升北平為北京,設北平為行在,所以北平對糧米的需求不會減少,因此漕運船只一定要保障,運河也要不斷疏潑,確保暢通。上一次在沛縣,一下子燒毀了萬艘漕船,恐怕漕運會大受影響,這此船廠要加緊趕造,如果需要,可以再建幾家船廠口……

工部官員趕緊在笏板上匆匆記下要點,連連稱是,朱棣又道!」還有,海上戰船『遠洋大盤也要造些出來。」

他冷冷一笑,說道:『倭人趁俺靖難起兵』大明水師顧此失彼的當口兒,不斷到俺沿海來襲擾百姓,這筆帳,早晚是要跟他們算一算的。」

工部官員一邊匆匆記著,一邊暗自琢磨:「皇上不是要對日本用兵吧?天下剛剛安定,若是再勞師遠征……」跨海用兵,錢糧耗費之犬難以想象,隋焰帝雄才大略,大隋朝國家富足,就只因修個運河再加上征高麗,就鬧得狼煙四起,大隋隨之分崩離析。元朝當年入主中原,挾縱橫四海之武烈余風,跨海征東瀛,也是弄得元氣大傷,皇上可不要窮折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