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出關(1 / 2)

錦衣夜行 月關 2198 字 2020-08-3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錦衣夜行最新章節!

開原校場,旗幟獵獵,楊字大旗端立在點將台上

台下,各衛的將旗、軍旗、號旗,迎風飛舞,顯示出軍威的壯囘盛。

一眼望去,眼前全是牽馬而立的士兵,軍容肅穆威武,黑壓壓的站成一片,靜候著夏潯的將令c

站在最前面的,是夏潯從諸衛調集的騎兵,各衛的騎兵匯合在一起,便成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不過有這個權力調動諸衛騎兵合而為一的,也就只有他才辦得到了,縱是沈永身為遼東都司最高長官,想要從諸衛抽調兵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按照夏潯的安排,探馬已經摸清了襲掠三萬衛的韃靼部落所在,想要予其沉重打擊,把這個韃靼的大部落徹底從茸原上抹去,一戰而定軍威,就需要一支機動力極強的騎兵隊伍,否則那些da子想搶騎上馬就來了、想逃卷起帳蓬就走,我們始終要處於被動防御狀態c

夏潯帶來的五萬精銳並沒有全部投入戰斗,他只從中調撥了兩萬人,主要是長槍步兵、刀盾步兵和火鏡兵、火炮兵。戰斗主力仍舊由遼東軍隊充當,夏潯派去的人馬,實則大部由神機營組成,這是自神機營組成以後,頭一次經歷嚴格的戰爭檢驗。

在騎兵、步卒的配合和掩護下,如果神機營的火器部隊能夠在韃靼人來去如電的輕騎面前也不落下風,那么就再也沒有什么軍隊能夠對他們形成致命的打擊了,這將證明永樂皇帝重視火器研究、擴大軍隊巾火器配比是正確的,否則的話,火器在軍中的推行普及必將形成障礙。

農耕社會,士兵的騎射本領落後於游牧民囘族的戰士,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憤,游牧民囘族的人從幼年時就生活在馬背上,持弓射箭就像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筷子一樣普通,你讓放下鋤頭,跨上馬背的戰士經過幾年的訓練就在騎射上面超越敵人,那怎么可能?

再者,軍馬的提供,對農耕民囘族來說,始終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眼下這個階段,騎兵不能不發展,但是揚我所長是必然的,我們不可能因為騎射方面沒有敵人的先天優勢,就放棄農耕,改為牧牛放羊c農耕文明是比游牧文明更高級的一種文明,穩定的生活和完善的社會環境,會促生更多文明事物的產生,我們要做的是揚我所長,而不是效敵所長。

火器的發展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西方能夠順利完成這個過程,是因為它們有著先天的優勢,在它們周圍,沒有一個強大的游牧民囘族,而大明則不然,但是大明不能因為這一點就放棄發展火器而一味的以騎制騎,如果那樣,即便是來自北方游牧民囘族的威脅不復存在了,當洋人的火槍火炮堅船利艦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又拿什么去抵擋呢?到了那個年代,曾經縱橫天下的騎射在火器面前完全就是個渣,所以,唯有迎難而上,加快火器的發展和成熟才是王囘道。

沈永已被當眾處斬,鑒於他是遼東最高軍事長官,夏潯沒有把他的人頭懸掛高竿示眾,但是當眾砍頭,已足以令諸將心中凜凜了。事先囘摸清了眾將與沈永之間的親疏關系,讓夏潯做到了心中有數,前哨後營、誰主誰輔,各部兵馬的配置上,都有了比較妥當的安排口至於臨敵之際的具體戰術戰法,那是統兵將領們的事恃,夏潯是不會越俎代庖的。

關於戰略部署,出戰的將領已然心巾有數,戰前的動員業已結束,隨著夏潯的一聲號令,大軍開拔了。

鼓角轟鳴,兵甲鏗鏘,旌旗飛揚,三萬精騎如同移動的海洋,咆哮著馳出校場,標槍、佩刀、箭壺、弓袋、騎盾、紅纓長漆拖……」殺氣騰騰c

隨後牟兵和步卒也邁著令整片大地為之顫抖的整齊步伐鏗鏘而去c火龍牟、碗口鏡、火槍、密集如林的長槍、寒光閃閃的大刀,鴛鴦戰襖仿佛一片紅色的海洋。

按照夏潯的部署,要集中優勢騎兵,對這個韃靼部落實行雷霆式突破,然後由牟兵、步兵打掃戰場,然後仍由騎兵負責打擊、威懾周圍有可能對該部實施救援的韃覲部落,掩護大軍從容返回。

同以往打仗的軍令有所不同的是,夏潯要求:也可以受降,但是不管降與不降,俘虜和降眾要全部帶回來,這個韃覲部落的金銀、糧食、人口、牲畜一律掠回來,搬不走的就燒掉,燒不掉的就砸毀,總之,要把這個被征服的部落整個兒的抄回來!但凡不從者,殺無赦!

先是斬了遼東都司沈永,傳諭九邊,繼而又來了這么一道命令,在這些遼東兵眼中,本來文質彬彬的夏潯,儼然已是魔鬼一般的存在了。

夏潯出兵的消息,轟動了整個開原,繼而傳遍了整個遼東,所有的人都在關注著這一戰的結果。

而做為這場大戰的導演者,夏潯本人對這場戰役卻並不關心,在他看來,戰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兩天以後,他便約了少御使、蕭兵備和丁都司,興沖沖地去參觀哈達城了。

夏潯本要微服前往,可哈達城還在廣順關外,周圍沒有什么屑蔽,如今連開原城下都能出現韃靼騎兵的蹤影,少御使等人怎能放心讓他輕騎前往?這幾人執意不肯,夏潯萬般無奈之下,最後只得調撥了一衛兵馬護送,五千六百人護衛著他們,浩浩盪盪地出子廣順關。

開原轄區共有五城二十一堡。開原下轄五城是開原、中固、鐵嶺、凡河、懿路,二十一堡如柴河堡、松山堡、威遠堡、鎮北堡、青羊堡、鎮夷堡、古城堡、慶雲堡、定遠堡等。這些構成了開原軍民聚居之地,外側有六座關隘,拱衛著生活在其內的百姓,這六座關隘是廣順關、鎮北關、新安關、清河關、山道關、青羊關。

其中,靖安堡在遼北、東北乃至整個北方都堪稱重鎮。廣順關則是開原疆場的東部重關,而哈達城就在廣順關外c大明的幾條交通要道就是通過開原出去,向西過新安關去往蒙古科爾沁草原,向北過鎮北關往吉林黑龍江,向東過廣順關往長白山及朝囘鮮。

基本上,開原地區的百姓就生活在這些城市及其附近。不要以為五城二十一堡,該有多么繁密的人群,在這兒,干戶人家就是一城,百戶人家便稱一堡,人其實也不算太少,不過主要是軍隊,百姓比軍隊還少,這就是遼東現狀。廣順關一路下去可以看到一些殘垣斷壁,似乎久以前這里有些村庄,風吹過時,偶爾還會從那殘垣斷壁間甫出一些草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