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雙動手(1 / 2)

錦衣夜行 月關 5170 字 2020-08-3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錦衣夜行最新章節!

夏潯一路趕到北京,先叫人送小櫻回館驛,自己則直接趕向行宮。

皇帝行宮就是原來的燕王府,也是當年的大元皇宮。未來的大明皇宮就是這里,不過這里不用推倒一切建築完全重建,主要是進行擴建和改建前宮正殿,後宮里需要拆除改建的部分不是很多,所以這里是最先動工的部分,現在這里早已建築完成,皇帝到了北京後,就住在這里。

夏潯入宮見皇帝時,皇帝身邊正有眾多的伴駕大臣,一起商量著營建北京和南糧北運的一些問題。一聽夏潯到了,朱棣欣喜異常,馬上停了討論,喚他覲見。

夏潯一見聖駕,便就擅離職守,赴瓦剌救人的事向皇帝陛下請罪,朱棣本就無意治罪於他,笑吟吟地答道:「文軒謀略北疆有功,舍公就私固然有過,不過功過相抵嘛,就不予追究了。」

皇帝既然主動替他開脫,旁人也就不好再說什么,朱棣賜了座給夏潯,便向他問起遼東情形。

通過奏章和各種情報的匯集,朱棣對北方的情形其實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但是當然比不得夏潯這樣詳細介紹來得細致、全面。

朱棣聽得很用心,不時還就一些當下需要注意的問題和以後需要根據時局變化進行調整的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叫人記下來,以便回來再叫眾大臣就這些問題商議個妥當的辦法出來。

這一番匯報,大約用了一個半時辰,皇帝才欣然道:「北疆之事,現在算是打開了局面,文軒勞苦功高,未來的改造和建設,非一時一日之功,也不必急於一時。你剛剛趕回,一路疲乏,先回館驛歇息去吧,明日再來見朕,陪朕一塊去看看天壇的建設!」

夏潯躬身應是,朱棣又對殿上眾大臣道:「諸位愛卿也都散了吧!」

眾臣工紛紛答應,向皇帝躬身告辭,夏潯雖然答應著,卻留在那兒直到其他人都走光了也沒動,朱棣見他欲言又止,不禁問道:「怎么,文軒還有事要對朕說?」

「是!」

夏潯下定了決心,向朱棣深深一揖,沉聲道:「皇上,方才人多口雜,臣不便問起。臣決定赴瓦剌救人之前,不知此行能否安全返回,是以曾於驛署留下訣筆書信一封,不知皇上可曾看到?」

朱棣沉默片刻,答道:「你想說什么,朕已經知道了。朝廷有法紀,可法紀需要證據,朕不能據你一言,便處置大臣!」

夏潯道:「那么,臣請旨察辦此案,臣一定會把此案查個真相大白,還公道於遼東軍民!」

朱棣微微蹙了蹙眉,說道:「這件事,朕已吩咐下去,派人調查了,文軒靜候消息便是!」

夏潯無奈,只得拱手道:「是,既如此,那么……臣告退!」

朱棣看著夏潯緩緩退出去的身影,輕輕地嘆了口氣。

夏潯那封交代後事的書信他當然看過了,他根本不需要調查,就知道此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抱著必死之志趕赴瓦剌的夏潯,決不會在「遺書」中信口胡言,夏潯和紀綱沒有私仇,如果說是為了爭權爭寵,一個心萌死志的人,到了這一步也就淡了,豈會誣告他人。再者,以紀綱的為人和性格,做出這樣的事,大有可能。他很清楚,夏潯這是胸有不平之氣,在為無端犧牲的眾多將士鳴不平。

可是,直到目前為止,他對紀綱還是相當信任和倚重的,事情已經發生,北疆大局又沒有因此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結局還是相當完美的。有必要再追究此事,自斬心腹么?紀綱邀功心切不假,可做臣子的若是個個都沒有邀功之心,皇帝如何驅策臣呢?

朱棣更擔心的是,紀綱也算名震朝野的一位重臣了,如果要殺他,就得公布他的罪狀,可大明暗中挑唆,使得瓦剌和韃靼自相殘殺的這些秘密豈能公諸於眾?

再者,一旦本可避免犧牲,卻因為大臣邀功,致使戰局惡化,造成許多將士不必要傷亡的消息傳出去,那些死亡的將士家屬和傷殘將士本人,會不會因此寒心?如果以後朝廷再有什么命令,將士心生疑慮,朝廷威信動搖,豈不就是動搖了國本?殺一個紀綱,能補償這樣可怕的後果么?

如果有人利用這件事挑唆遼東軍民對朝廷的不滿呢?這種事情是很可能的,那些已經被剝奪軍權遷居遼東的韃靼貴族豈會放過這個機會?到時候流言四起……,遼東的情形太復雜了,一下子接收的韃靼百姓又太多了,這時軍隊不隱,後果堪憂。

朱棣不想讓夏潯寒心,可是出於種種考慮,他也不想殺了紀綱,激起更大的震盪,現在遼東必須得穩。再者,夏潯和紀綱都是他極寵信的臣子,他也不想自斬一臂,左右為難之下,他只好使個「拖」字訣,先把此事壓下去了。

人人都以為皇帝可以生殺予奪,可皇帝也無法隨心所欲啊!

※※※※※※※※※※※※※※※※※※※※※※※※※

夏潯出了宮殿,仰天一聲長嘆:「皇帝對紀綱仍是寵信有加啊!」

他當初為了自保,擅殺錦衣衛官員,這是死罪,皇帝卻包容了他,如今紀綱為邀功而采取激進手段,致使遼東將士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犧牲,皇帝自然也能包容他。

皇帝也是人,哪能做得到六情不動,完全持公。

不出意外的話,塞外游牧民族的問題當可順利解決,哪怕瓦剌未來又有變數,只要韃靼盡入大明之手,瓦剌也不可能再像本來歷史上那樣,壯大到足以為禍中原。他如今唯一未了的心願,就只有干掉紀綱了。

此人不死,與國無憂,不會造成什么大的禍害,實際上在本來的歷史上沒有他夏潯,紀綱的結局依舊是未得善終,並沒有對大明造成多大的禍害。

但北疆之事,是由他和紀綱兩人聯手負責的,那些本不必犧牲卻已變成屍骨的將士,對他來說是一份責任,旁人可以不管,他不能不管,替這些將士討回公道,是他的責任,唯有盡了這份責任,他才活得心安。

夏潯舉步行去,心中只想:「不知木恩那邊調查紀綱的事進展到了什么程度!」

紀綱從殿下退下時,發現夏潯有意不走,頓時心生警覺,可他腳步放得再慢,總有走出去的時候,又怎能知道夏潯要與皇帝說什么?

紀綱心中有鬼,自然心虛,他生恐夏潯告他的黑狀,又不知皇上聽了心意如何,是以心中頗為忐忑,正猶豫著想走未走的當口,趙王朱高燧從宮牆一角繞出來,一眼瞧見紀綱,便呵呵笑道:「紀大人,腳步遲遲,可有什么心事么?」

紀綱抬頭一看,連忙笑道:「原來是趙王殿下,勞煩殿下動問,臣這幾天偶感風寒,身子乏力,所以沒甚精神!」

朱高燧笑道:「這北方季節不比南方,不要覺得春暖花開了,就立即把冬衣換掉,春捂秋凍嘛,瞧你現在穿的可是有些單薄。本王府上有些極好的驅寒葯物,你回頭可來本王府上取些回去!」

紀綱感動地道:「多謝殿下關懷!」

對答一番,目送朱高燧離去,紀綱望著他的背影便是譏誚地一笑。

朱高燧對他的招攬之意,他心中非常清楚,不過他對朱高燧的回應卻只是虛與委蛇而已。

在他看來,漢王朱高煦雖然失敗了,但當初確有與太子一爭高下的本錢,實際上也確實數次威脅到了太子的地位。而這個朱高燧志大才疏,比漢王還差了許多,他就藩北京十年,迄今未止,就只是一個北京行部,他都沒能招攬到幾個心腹,他的能力可見一斑。

大概是朱高燧以為他的就藩之地是北京,而皇帝要遷都於北京,使他產生了豐富的聯想,覺得自己有了機會。紀綱卻斷定,一旦皇帝遷都北京,一定會第一時間把趙王從北京轟走,另換一個地方封給倔做藩國,朱棣根本不可能讓爭儲的事情再度重演,可憐朱高燧毫無自覺,他紀綱才不會效忠於這樣一個廢物。

因為朱高燧這一打岔,紀綱也不好再在宮里面磨蹭,只好舉步向宮外走,一路行去,暗自思忖,紀綱不禁暗暗一嘆:「皇帝對楊旭仍是寵信有加啊!」

楊旭是奉旨往遼東去的,居然半途拐去瓦剌,這是什么棄公就私嗎?這根本就是違抗聖旨!皇上哪怕是做做樣子,口頭上責備他幾句也好啊,結果皇帝居然連一句重話都沒有,沒等眾大臣們替楊旭求情,他自己就先替楊旭開脫了。

紀綱暗忖:「如此看來,我先前派人去遼東,就算搜羅來楊旭在遼東獨斷專行、威高震主的證據,怕也很難扳得倒他。嗯,楊旭在遼東一番話,已激怒了天下士林,如今情洶洶,正好為我所用,我得馬上叫沈文度聯系江南士林,出資攘助,煸風點火,把這事兒鬧得動靜更大一些,士林一動,就能影響文武百官!」

紀綱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韃靼的阿魯台和瓦剌的萬松嶺,這兩個人已是恨死了楊旭,我可以利用他們,再制造一些楊旭招攬游牧部落人心,發展私人武力的證據。先利用士林力量,迫使楊旭交權,減少他在朝堂上的影響,再利用韃靼和瓦剌以及遼東方面搜集來的證據引起皇上對他的的忌憚,到那時候……」

紀綱嘿嘿地冷笑了兩聲,腳下陡然加快了速度!

※※※※※※※※※※※※※※※※※※※※※※※※※※※※※

夏潯回到館驛,賽兒早在門口等著了。

小櫻回來,巧雲和賽兒自然就知道他要回京了,巧雲是他的侍妾,不方便到館驛門口去等著,卻又因為不知道他幾時回來,一時坐卧不寧的,賽兒見狀,便自告奮勇地跑到館驛門口去等著了。

夏潯剛一下馬,站在門廊下的賽兒便歡呼一聲,飛快地往回跑去,倒把夏潯弄得一愣。

夏潯舉步進了館驛,就見唐賽兒跟一只小喜鵲似的飛奔到自己所住的院落,朝里邊喊了一句什么,便轉過身來,笑眯眯地看著他,片刻功夫,巧雲便歡天喜地的迎出來,小櫻微笑著跟在她的後面。

「老爺!」

巧雲一見夏潯,喜極而泣,便想撲進他的懷里,又怕有失禮儀,叫老爺見責,不禁猶豫著站住。

雖然她是夏潯的妾侍,可骨子里還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小丫環,是以在夏潯面前總是有些放不開。方才這樣忘情的舉動,在她而言,已是破開荒頭一回了。待見夏潯張開雙臂,眼中含著鼓勵、溫柔的笑意,巧雲微微一頓的身子才順勢撲進了他的懷里。

夏潯哈哈一笑,道:「走,咱們到廳里敘話。」

夏潯舉步向前,那只攬著巧雲腰肢的手並未就此放開。巧雲是茗兒的陪嫁丫頭,出身不高,但她不但模樣俏美,而且因為自幼服侍茗兒,陪著她讀書識字,所以不但詩書文章俱精,待人接物方面也盡顯大家風范,若非這天生限定的丫環身份,無論才學相貌,她比旁人又差在哪里呢?

恰是因為這命中注定的丫環身份,她容顏雖美,才學雖好,脾性更是一等一的溫柔乖巧,為人處事處處謙讓,所以夏潯是很喜歡她的,而且有種憐惜的意思,男人總是更憐惜嬌怯怯的小女子嘛。所以今日見她難得地真情流露,夏潯也特意用這樣舉動,表示自己對她的寵愛。

如此一來,倒讓巧雲有些誠惶誠恐。

賽兒跟在夏潯身邊,喜孜孜地報告道:「義父可知,雲夫人懷了寶寶呢,嘻嘻!」

「啊?」

夏潯又驚又喜,忙站住腳步,看向巧雲道:「是真的么?」

巧雲本想等沒人時再把這個喜訊告訴老爺,不想先被賽兒這個嘴快的丫頭給說了出來,她含羞帶喜地點點頭,細聲細氣兒地道:「嗯,妾請了郎中給號過脈的,是有了身孕!」

夏潯大喜,哈哈大笑道:「好!好好!我家又要添丁進口了,如此下去,總有一日,老爺我自己就能創造一個民族了,哈哈哈哈……」

小櫻聽了,「噗嗤」一聲笑,不知想到了什么,忽地紅了臉,大概是想到了「遠至邇安,文修武偃!」

唐賽兒可沒想那么多,又插嘴道:「我方才還跟小櫻姐說呢,雲夫人這次一定會生個男孩兒。」

這時他們已經邁步了正廳,夏潯奇道:「你怎知巧雲會男孩?」

賽兒道:「懶是丫頭唄,可是雲夫人就從來沒有懶過,你瞧她現在走路,依舊是輕快有力,一點也沒有沉重的意思,那些生女孩兒的,一旦懷孕,走路呀、吃飯呀,說話呀,都是懶洋洋的。」

夏潯笑道:「這可作不得准的。」

扭頭轉向巧雲,夏潯又認真地道:「不過呢,生男生女都無所謂,都是我的骨血,我都會一樣疼愛,你可不要為此憑添許多心事,其實,我還更喜歡女孩兒多一些呢。」

賽兒向小櫻眨眨眼睛,扮個鬼臉道:「怎么樣小櫻姐,我沒說錯吧?」

夏潯問道:「什么事沒說……嗯?小櫻姐?哈哈,賽兒呀,你以後可不能再叫她小櫻姐了,要叫她櫻姨還差不多。

賽兒愕然道:「平白無故的,我怎就降了一輩兒?」

小櫻的臉騰地一下紅起來,她回來後還沒告訴巧雲和小櫻自己已是夏潯的女人呢,這種話她怎好說出口,這時一聽夏潯說破,不覺有些難為情,夏潯卻不在意,笑吟吟地道:「賽兒,不是你降了輩兒,而是小櫻長了一輩啦,呵呵,你說你不叫姨又叫什么呢?」

「長了一輩?這是什么道理?」

賽兒還沒弄清其中關鍵,巧雲卻已明白過來,一瞧小櫻那副羞態可掬的樣子,哪里還用再問。巧雲何等乖巧的性子,當下拉住小櫻連聲道喜,把小櫻弄得更加羞赧難當,匆匆找個借口便逃了出去。

賽兒站在一旁嘟著小嘴,卻憤憤不平起來。

她年紀雖小,可是因為父親在教壇的地位崇高,所以她在蒲台縣時輩份就很高。到後來做了裘婆婆的弟子,輩份更是高的嚇人,裘婆婆在金陵收了那么多徒弟,哪個都比她年紀大,可誰不得叫她一聲大師姐?現在可好,平白的又短了一輩兒。

唉!誰叫自己認了他做義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