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利字擺中央(1 / 2)

錦衣夜行 月關 2579 字 2020-08-3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錦衣夜行最新章節!

夏潯很嚴肅地點了點頭,鯊:諸位大人所言,俱是事實,若僅是欺辱驛卒、騷擾地方的話,還可以通過律法對他們嚴加管束,不過動輒數百人占據驛館要吃要喝,驅使許多百姓服役運輸,又將許多不值錢的雜物充作貢品,迫我朝廷不得不收,確是問題!」

夏潯這一說,滿朝文武連同皇帝都有些發懵,不知道夏潯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葯。

不過,雖然不明白他的用意,這番話卻是對反對下西洋大為有利的,大學士金幼孜抓住機會,進諫道:「皇上,諸國朝貢,我大明所出常數千萬,而所取不能及其一二,耗費中國,糜敝人民,以致叫番夷一一次占了便宜,厚往薄來,反叫小人自以為得計,看輕我天朝,實不可取!」

夏潯馬上接著他的話道:「不錯,人家是貢使,我大明能不接待?安置館驛,是理所當然。驅續往役,是理所當然,就連他們所奉獻的所謂貢品,明知是番夷唯利是圖,也不能不接受。可這不是我大明交通萬國之罪,其弊實因朝貢貿易所致!因此,臣請陛下,罷朝貢,重啟市舶!」

夏潯一語,石破天驚,一時間殿上所有人都被震住了。

市舶制度古已有之,唐宋元三朝,都是施行的市舶制度,而且其制度一朝比一朝完善。

市舶制,是由地方行政長官和地方財政長官共同領導,朝廷派人管理具體事務,主要職責是根據商人申報的貨物,船上人員及要去的地點,發給出海許可證,上船點檢,防止夾帶朝廷禁止出口的物品和逃犯,「閱實」回港船舶,對進出口的貨物征收稅同賦。

可以說,這是一種相對成熟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方式,它不再承擔懷遠撫夷的政治任務,各國商人來了,自行買賣貨物,你的價定多高朝廷都不管,只要市場接受你這個價格。

朝廷也不負責接待任務,不必無償地招待你,不必無償地提供勞役幫你運輸貨物,不會不管你拿些什么破爛來,打著貢奉的幌子,就得硬著頭皮收下,。

因為是自由貿易,來人就不是什么貢使身份,地方官既不用無償接待,也不必因為是外交使節,犯了一點罪都無權處置,只能層層上報朝廷口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市舶貿易,地方與朝廷俱獲其利,而現在的朝貢貿易……」

大臣們很迅速的、用很隱秘地方式溝通一番,突然好象冬眠醒來的青蛙,一只只地跳出來,很快鋪滿了整個金殿,異口同聲,高聲奏道:「臣等,附輔國公所議,願陛下罷朝貢,興市舶!」

※※※※※※※※※※※※※※※※※※※※※※※※※

「文軒,文武百方,一言所馭!你,真是了得啊!」

朱林一句「容後再議「打發了眾文武出去,殿上便只剩下他跟夏潯兩個人了。

朱林深深地望了夏潯一眼,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感慨。

夏潯似乎沒有聽出朱林這句話是如何的誅心,他正色答道:「皇上,百官並非為臣所馭,而是為利所馭!」

朱林眉頭一挑,問道:「為利所馭?」

夏潯道:「正是!太史公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百官的反對與贊成,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利字在作祟!」

朱林道:「利在何處?」

夏潯道:「皇上可知,如今這朝貢貿易,有一弊三矛盾,不可綢和!」

朱林臉上怒氣斂去,露出訝然神色,道:「你講!」

夏潯道:「朝貢之弊端,方才眾大臣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就無需臣再贅述了吧?」

朱林頜首道:「嗯,你且說,三個方盾,是何矛盾?」

夏潯道:「這三個矛盾,就是文官與宦官的矛盾;朝廷與地方的矛盾;皇家與豪門、地主、巨賈之間的矛盾!」

朱林微微向前傾身,沉聲道:「此言何解,你細細講來!」

夏潯道:「那臣就直言不諱了。先說第一個矛盾,即文官與宦官的矛盾。下西洋,船艦的建造、各種商品的采買,全部是由大內負責,太監們采辦,文官們完全插不上手。

文官們不但插不上手,他們還要從旁協助,聽命於宦官。宦官們不但理財、而且帶兵,不但帶兵,而且安排館驛、調撥往役,插手政務。這叫以天下為己任的文官們如何忍得?

更何況,因為漢唐時候宦官為禍天下,自此之後,但幾文官,對宦官始終懷疑、戒備、敵視、輕鄙,眼見宦官們權柄越來越重,他們如何放心得下?」

朱林目光微微閃動了一下,並沒有言語。

夏潯敢提出這一點,是因為他知道,所謂皇帝擔心派大臣出海,會造反自立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知者的臆想!要說擔心這一點,自古以來太監們專權犯上,作威作威想做皇帝的就沒有么,文官不去,換個太監就放心了?再說文官們有家有業,家族、妻兒俱在國內,難道不比太監更易羈糜?

別的不說,雖說帶船出海的首領是太監,可他帶的數萬兵馬那可是有總兵官跟著的,武將們比文官更容易生起野心,如果真有人想遠避海外,自立稱帝,只消一刀把帶隊太監殺了,那些武將們還不是一樣自立嗎?

再者說,這樣一支龐大的艦隊,其消耗和補給也是驚人的,失去了國家的支持,沒有人員和武備上的補充,想在遙遠的異域他鄉占據自立,談何容易,這根本不是理由。

朱林之所以用宦官,是因為他在靖難時,有許多宦官為他效忠、出力,忠於他的文臣武將他都予以重用了,自然也要給這些有功的太監安排一條出路。更何況,這種出使、宣撫、巡訪的事兒都是臨時職務,即便是最討厭太監干政的朱元璋,也不只一次派太監出使、宣撫過,因為在朱元璋看來,這些事情雖然看著威風,卻不能長久把持大權,不會造成什么危害。

所以,朱棣用太監出使,其實理由很簡單,一是對宦官的寵信,二是循國朝舊例,由於朱林本人的強勢,他是有自信震懾百官的,實際上他也確實做到了,所以他現在還沒有建立宦官集團對抗文官集團的想法,這也是夏潯提出這個問題的基礎。

否則,他根本不會提出這一點,因為出於維護皇權的更高目的,經濟利益是可以被果斷放棄的,直到幾百年後依舊如此,他根本不會奢望一位皇帝會做出他所希望的選擇。

朱林品味半晌,臉色漸漸緩和下來,沉聲問道:「第二點呢,朝廷與地方又有什么矛盾了?」

衛潯道:「皇上,做官的,都希望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上能報效君王,有個好政績,下能得人望,受百姓愛戴,圖個好名聲。前番一些官員堅持罷海運,興河運,原因何在?不就是因為河運對他們治理的或是他們家鄉的運河沿岸城阜百姓有好處么?

可如今朝貢貿易,對他們有什么好處呢?朝廷船艦出海,地方上所供應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甚至調撥諸多謠役,也是無償的,外國使節覲見,他們要負責接待,惹得民怨沸騰時,他們要挨罵受罪,好處呢?一點沒有,這些外國使節是直接跟朝廷打交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