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詐降(1 / 2)

錦衣夜行 月關 3099 字 2020-08-3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錦衣夜行最新章節!

夏潯返回坐船不久,鄭和、張熙童等人就赴宴回來了,夏潯聞訊以後,馬上派人請他們過來。

鄭和與張熙童飲宴剛回來,此地水酒雖然綿軟甘甜,不如中國酒水勁道十足,可是喝多了也頗有醉意,夏潯已叫人烹了茶,二人落座後,茶便端上來,三人邊喝茶邊敘話。

鄭和對夏潯道:「國公,今日在宴上,我們遇到幾位世居此地的漢商,早在百余年前,他們的祖先就從中土遷居到了此處,這些人現在在此地均有相當大的勢力,一般都建有自己的山寨,他們大多仍以經商為業,擁有自己的船隊和護航武裝。

不過,由於船隊的遠航能力不足,再加上海盜勢力猖獗,所以一直以來,他們的交易范圍都限於周圍的幾個小國,每隔幾年,匯集眾多商隊,組成一支龐大的商隊時,才會遠洋一次。他們聽說我們的遠洋計劃以後,有意加入我們的船隊,不只是他們,還有本地土人富商也想加入,你看怎么樣?」

張熙童補充道:「還有,我們的船隊中有些商賈對此地很有興趣,想重點發展在此地的貿易,所以想就此留下來。」

夏潯道:「好啊!來去自由,悉聽尊便。公公上一次來,是代表天子宣撫諸夷,是來建立朝貢貿易的,隊伍里自然不能摻雜些普通商團,如今不同,公公雖然依舊負有聖命,但是隨艦隊而來的諸多商旅,僅僅是為貿易而來,並不是朝廷使團的一員。所以,他們的去留,盡可由他們自己決定,只是,對加入船隊的人,要加強審查。還有,要收取費用,咱們可不能無償保護他們。」

「還要收取費用?」

一聽這話,鄭和跟張熙童兩個人都有些訝然,這是官員們的通病,君子不言利,何況是做官的君子。那些人歸附而來,這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啊,還要跟他們收錢……

夏潯道:「不錯!要收錢!不管是祖上遷居於此的漢人富商,還是本地的土人富商,都要收錢。你們以為,他們自己組船出海,雇佣龐大的護衛隊伍,不花錢么?隨船而來的這些商賈出港進港都是納了稅的,怎么對外人就無比慷慨起來了?

咱們的艦隊是朝廷的,可朝廷的錢也是百姓們納的稅,不能在外面扮大方,只落一個口頭上的好兒,那有什么用處?咱們的艦隊出來一次所費不菲,所作貿易固然足以彌補消耗,可誰怕錢砸手啊?朝中還是有人反對出洋的,給朝廷多掙些錢,才能爭取多些官方出航的機會!」

這句話打動了鄭和,鄭和重重地點頭道:「國公說的極是!那就這么辦,願意隨咱們的艦隊遠航的,一概允許,不過都要收取相應的費用。回頭我就叫人估算一下,他們自己出海,護衛力量所需花費是多少,然後酌情減少一些……」

夏潯擺手笑道:「不不不,不必酌情減少,他們自己出海要花多少護航費用,咱們就收多少,他們一趟來回,就能賺座金山回來,公公不必替他們省錢。他們花同樣的錢,自己組織護航,未必就能安全,可是跟著咱們走,那就絕對不用擔心被海盜打劫,沒有多收他們的,已經是相當大方了。」

鄭和笑道:「那就依了國公,呵呵,幸好國公沒去做生意呀,否則不消三年,就是一個陶朱公了。」

夏潯笑道:「這可不敢當,這是因為咱們有強大的武力和遠洋能力,有此強大後盾,我才有信心開價,而且保證他們會心甘情願地掏錢,如果讓我自己去做生意,可比不過這些商人的心機。呵呵,其實咱們叫這些本地商人加入進來,還有一樁好處。」

張熙童納罕地道:「除了收取護航費用,還有什么好處?」

夏潯道:「他們對附近海域和周圍各國,遠比咱們熟悉。尤其是咱們上一次最遠只駛到了柯枝古里一帶,再往西就不曾去過了。如果咱們一路吐故納新,不斷接收新的商隊進來,在咱們的艦隊之中,就總是有人熟悉前方的地理、水情、國度和民風,這樣咱們就能准確地遠航。

不要小看了這個作用,如此一來,第一,我們可以少走許多彎路,節省很多時間和旅途的消耗;第二,我們可能要走上三趟、五趟才能摸清楚的水域水情,可以通過他們的了解,一次就掌握到;第三,海上航行,雖然本來風雨莫測,可是當地人卻很清楚哪些路段更容易出現險情,如此一來,我們將可以減少許多傷亡和船只損失!」

鄭和與張熙童拍手叫好:「不錯不錯!這許多好處,我們怎就沒有想到,好好好,如此看來,沿途下去,還真要多多吸納當地商團才是。」欣喜不已地定下了吸收當地商團參與航程的事情之後,鄭和又問:「國公要我二人前來,不知有何要事相商?」

夏潯神情一肅,道:「是這樣,今日我攜家眷上岸觀光,碰到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本身並沒有什么,不過由此我卻是想到了一件被咱們疏忽了的事。」

夏潯把那暹羅商人與水師官兵爭風吃醋的事情說了一遍,又道:「滿剌加原本向暹羅王稱臣,並受其管轄,我們如今奉了天子詔書,立滿剌加王,以暹羅國力,是斷然不敢抗拒我天朝聖命的,可是驟然失去對滿剌加的統治,雖然滿剌加每年只是上供區區四十兩黃金,他們卻一定會心生不滿。」

張熙童道:「不滿那是一定的,雖然滿剌加每年只上供四十兩黃金,可是他們在滿剌加經商貿易,一概不用納稅,這筆錢可不少,咱們現在等於是硬生生地從他們手中搶了一塊肥肉下來,他們能高興才怪。不過,他們不願意又能如何?」

鄭和卻聽出夏潯有更深的考慮,輕輕點頭道:「不知國公對此有何考慮?」

夏潯道:「我朝對南洋諸國,一向是恩威並重,分而治之。如今交趾的陳季擴剛剛兵敗被擒,該地暫時得以平靜,這時如果交趾有個對我大明心懷不滿的鄰居,他們不敢明著反抗我大明,卻難保不會借刀泄憤。如果他們暗中資助安南反軍……」

鄭和動容道:「不錯,國公所慮甚是!只是,允許滿剌加立國,封其王,乃是陛下的旨意,再者,我朝既然定下開海通商,貫通東西貿易的國策,這滿剌加於我大明就有莫大的利益,這個地方,必須得掌握在我們手中,如此……該如何是好?」

夏潯微微一笑,道:「滿剌加當然要控制在朝廷手里,皇上的聖旨也斷然沒有出爾反爾的道理,不過,對暹羅,卻也不妨用些手段,叫他們安份下來。我回來以後,已經仔細想過暹羅如今的情形,想出了一些計策。」

這時張熙童也慎重起來,拱手道:「願聞其詳!」

夏潯道:「暹羅國貿易,多賴中華。如果咱們大明不買他們的商品,他們的黃速香、降真香、沉香、花梨木、血竭、象牙等物就很難賣上價錢,以前他們多以朝貢貿易和走私的方式與我大明貿易,對這一塊已是非常倚重,現如今我大明開自由貿易,對他們來說就更加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場。

本來,我們是打算回程時再訪暹羅的,現如今卻不妨先派一支船隊往暹羅去,把我大明開海貿易的旨意傳達給他們,他們雖然丟了滿剌加,卻得到了我大明市場,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經濟上的損失,便也補回了大半。利益所在,這是羈縻之策。

再者,示之以恩。暹羅人一直受高棉人侵掠,雙方戰事不斷。我們派去使節,可以居中調停,叫高棉人莫生戰亂,這也符合皇上恩夷懷遠、天下一家的政策。高棉王對皇上的旨意斷然不敢違抗的,至少他不敢再明目張膽地與暹羅大打出手。

如此一來,當可邀暹羅軍民之心,息其怨憤。占城與交趾一向為仇,是全心全意希望朝廷納交趾於治下的,如果暹羅也不對安南動動手腳。安南有異心者,內有大軍鎮壓,外無一兵一卒、粒米之援,還能折騰起什么風浪來?張輔、沐晟兩位將軍治理安南,便少了許多麻煩。」

鄭和欣然道:「國公深謀遠慮,鄭和贊同這個意見!」

鄭和下西洋斯間,永樂皇帝給了他幾道空白聖旨,這是對鄭和莫大的信任,卻也是考慮到西行的實際情況。這許多年來,大明對外界的消息一向比較閉塞,就連近在咫尺的日本,當初都能把懷仁親王誤當作國王呢,更不要說極西之地了。

這大明艦隊一路西去,也不知道會行駛到多遠的地方,遇到些什么國家,碰到些什么情形,皇帝是無法事先寫好聖旨,以便同所逢國家交流的。故而只能授鄭和便宜之權,賜他幾道空白聖旨,叫他一路下去,依據形勢而使用,如今卻正好用上。

鄭和道:「此事確是急切,這樣吧,張大人正好也在,咱們好好商量一下,商量妥當,便由張大人執筆,擬一份詔書。」

剛說到這兒,有人叩門報進,說是有一個西洋人持了腰牌找上門來,要找夏潯夏掌櫃的。旁人不知夏潯身份,這艘船上的人卻知道,這兒都是雙嶼衛的人,且一向與水師其他官兵水火不容,不虞消息外泄,再說有蘇三姐在此,誰還不知道她男人是誰?想瞞也瞞不過的。

夏潯對那士兵吩咐道:「這人以後就是船上乘客了,給他安排個住處,不要泄露我的身份!」

打發了那士兵下去,夏潯又與鄭和、張熙童繼續商議,議論半晌,三人陸續提出一些要點,然後由張熙童執筆措辭,洋洋灑灑寫下一份聖旨。他是禮部中人,寫這種公文最是拿手,寫完之後宣讀一遍,二人聽了,又仔細推敲一番,修正了一些疏漏,最後把正式內容謄寫在只蓋了御璽的空白聖旨上。

寫好聖旨,鄭和道:「國公你看,派哪位大人往暹羅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