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4.第2584章 心潮逐浪高 布局(2 / 2)

官道無疆 瑞根 1593 字 2020-06-14

「哼,你知道就好,機器人產業的確定我是看好的,包括我在黨校學習的時候也和******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位朋友談及過這個產業,他也談到從長遠發展來看,中國雖然人力資源充裕,但是我們國家人口構成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陷,那就是由於我們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隨著80後,乃至今後的90後這兩代人慢慢成長起來,十年二十年後,我們的人口紅利就會迅速消失,甚至成為我們的一大軟肋,屆時我們國家的制造業靠誰來支撐?現在大家還覺得是包袱是累贅的需要解決他們就業問題的難題,也許就會變成四處都要吆喝著喊用工難的問題了。」陸為民吁了一口氣,「那個時候,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量將會是海量的,而這種趨勢,我判斷從三到五年後就會逐漸開始顯現出來,會在十年後開始進入快速攀升期。」

陸為民的判斷讓郁波有些怔忡,好一陣後郁波才道:「陸書記,您的判斷是機器人產業會在三年後就會出現較大需求增長,十年後的需求就會非常大?」

「嗯,機器人產業對人力資源要求比較高,所以這種集成效應會更好,不二越雖然是日本著名機器人制造企業,但是它現在還只是把制造基地放在了我們這里,我們不能單單只把心思放在它一家身上,我的觀點還是經開區還要主動出擊,利用不二越這個引子,招攬更多的機器人設計和制造企業,以及相關零部件的設計制造企業來經開區,尤其是要主動為我們國內的一些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實驗性企業提供實驗平台,比如搞高新產業孵化基地,又比如聯合搞工業實驗室,這些都可以進行嘗試,在這方面我看滬上和京城都有類似的經驗,經開區應當去考察學習,就像我給令狐道明他們說讓他們到楊凌去考察一樣,我們得有緊迫感,不能取得一點兒成績就沾沾自喜,……」

孵化基地?工業實驗室?郁波對其他話都沒怎么聽入耳,但是這兩個詞卻是深深嵌入了腦海,陸書記這一趟學習歸來,看樣子也是眼界大不一般了,對經開區的要求也越發高了,但話說回來,經開區就是應該引領全市產業發展的潮流。

郁波一直不怎么看得起以房地產業發展作為引擎的宋城、沙洲,按照他比較朴素的觀點,房地產行業就是一錘子買賣,政府賣地,房地產商賣房,哪怕宋州會發展成為五百萬人以上大城市,但是賣地賣房始終有個極限,房子賣了之後再不能為地方政府創造稅收,同樣也不能創造就業,物業那點兒就業可以忽略不計,但地方始終要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工商業。

在麓溪因為條件所限,第三產業始終強於第二產業,但是郁波也從未放棄過對服裝鞋帽和文體用品產業的扶持發展,也正是在他擔任麓溪區委書記期間,麓溪才成長起一批在國內服裝鞋帽市場赫赫有名的明星企業來,打響了宋州服裝產業的知名度。

陸為民提出了產業孵化基地和工業實驗室,無疑是對經開區下一步工作的一個提醒,機器人產業發展不能局限於一兩家企業,而要把經開區打造成為一個開放的平台,要讓更多的成品制造企業和相關企業都願意到這里來落足,這些產業可以形成互動流通,甚至在技術和零部件制造上形成共享互通,這樣這個產業才能在經開區真正興盛起來。

*********************************************************************************************************************************************************************

郁波走了,陸為民知道自己這一番話又給了對方不少啟迪。

郁波是一個擅長學習吸收的人同時自身也不乏創意靈感的人,陸為民尤其欣賞對方這一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郁波更具有一個優秀企業領導的心理,追求創造突破,不拘於窠臼,吸收新鮮東西納為己用,再在這上邊突破。

當然郁波也有弱點,那就是處理社會事務的能力上稍弱一些,這在他擔任麓溪區委書記期間就能看得出來,主要社會事務工作都是趙大恆在負責,谷偉也幫郁波扛起了很重的擔子,否則麓溪的發展也不可能有這么快。

現在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應該說是最適合郁波的崗位,沒有繁雜的社會管理事務,一心一意抓經濟發展,而經開區班子也相對單純一些,畢竟工作就那么幾樣,勾心斗角哪里都免不了,但是也要看時間地點。

經開區去年已經專門劃出了一片作為機器人產業園,不二越的制造基地項目也全面啟動,也有部分相關制造企業進入,現在經開區需要做的是吸引更多的相關企業進入,陸為民也知道經開區也在積極接觸安川機電以及德國幾家機器人制造企業,希望吸引對方來,但這也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事兒,如何能讓這些企業覺得宋州經開區值得來,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但陸為民覺得工業實驗室和產業孵化基地應該是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