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四大才子之秋月(1 / 2)

[綜]頭號炮灰 蘭桂 1809 字 2020-06-16

皇上質問的話一出口,院中瞬間靜寂得落針可聞,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注視著華太師,不管是希望他安然無事的還是期盼他落馬的,此時都緊張起來。

華太師捋了捋胡須,淡淡地說道:「皇上,老臣乃先皇御賜顧命大臣,一向只知盡心輔佐皇上,怎么會罪犯欺君呢?幾日前寧王同幾位大臣誇贊犬子,老夫聽的是心懷大暢,自然不會反駁,犬子雖不喜文學武功,但不表示犬子是個廢材!」

華太師說話的時候輕蔑地瞥了寧王一眼,誰都能感覺出他對寧王的不屑。

寧王笑容僵了僵,冷笑道:「太師此言倒是有趣,若有人文不成武不就還能稱之為人才,那試問眾多好男兒又因何要刻苦求學呢?恕本王孤陋寡聞,不能明白太師的意思。」

華太師挺直脊背,慢悠悠地說道:「王爺確實孤陋寡聞,這世上之人所會的學問有千千萬萬,可謂數之不盡,文可考狀元報效朝廷,武可到便將定國安邦。但除此之外,尚有行行業業的人才使得我們國家風調雨順,敢問王爺,京城最好的酒樓、最好的成衣鋪子算不算人才?沒有他們,如何能襯托出王爺如此的氣勢?試問民間各行各業的人才又都是文武雙全的嗎?」

皇上從未聽過華太師如此誇贊市井之人,不禁倍感新奇地笑道:「太師說的好,有道理!」

寧王收起笑容,眼神陰鷙地看著華太師,沉聲道:「既然太師如此說,想必令郎是有擅長精通的技藝了?不過民間技藝多是為了養家糊口,沒想到太師居然沒把令郎教成文武全才,似乎有*份啊。」

華太師哼笑一聲,「任何一種技藝都值得珍視,若沒有民間的百花齊放,這世間如何能取得平衡?單有文學武功,百姓如何能安居樂業?做人呢,首先要吃飽穿暖,沒有生命之憂,才能有心力去做其他事。我們輔佐皇上治理國家,萬不可對任何技藝有輕視之心,否則天下失衡,悔之晚矣啊!是以,犬子只要做的是有用的事,肯刻苦努力,老夫就心懷大尉了。」

皇上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覺得太師說的很有道理。

寧王見狀眯了眯眼,挑撥道:「太師平時在朝堂上向來嚴肅異常,為皇上授業解惑也嚴厲得很,本王沒想到太師對自家兒子竟會如此放任。」

皇上聞言頓時心中反感,忍不住說道:「是啊,太師,朕還以為你對任何人都像對朕一樣嚴厲呢,沒想到你在家居然是位慈父!」

「慈父」這兩個字說的極其諷刺,已經在意指太師厚此薄彼,對皇上沒有慈愛之心了。蘇雪雲掃了一眼眾大臣的反應,其中幸災樂禍的居多,不禁有些為華太師不值。這個人也許過於古板,也許脾氣倔強,但華家世代報效國家,華太師更是輔佐兩任君王,操心到未老先衰,頭發全白,沒時間教導兒子。結果上至皇帝下至朝臣竟無一人感念他的好,全都想著找機會把這個老家伙弄下去。這個朝代的當權者,蘇雪雲見這一面就已經了解了,皇帝是昏君,大臣也沒兩個好東西,原劇里寧王造反沒成還真是奇怪了。

蘇雪雲向華太師看去,只見他行了一禮,回道:「皇上,您乃天下之主,一言一行都關系到天下百姓,自然要比別人學得多些。犬子不比皇上,只是一個平凡之人,老臣只求他能為朝廷做些貢獻也就心滿意足了。所謂因材施教,便是這個道理。」

寧王冷眼看著華太師,嘲諷地說道:「說了這么久還沒見到令郎呢,既然令郎有報效朝廷之才,不如展示給皇上看看,也讓我等孤陋寡聞之輩增長一番見識。」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寧王想看華太師出丑,連皇上都對他們兩人針鋒相對習以為常,當即說道:「太師,令郎有什么才學,便讓朕瞧瞧吧。」

華太師拱手道:「老臣遵旨。」

華太師回頭看了一眼,華文武立即走到他身邊,恭恭敬敬地給皇上行禮問安。皇上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華文武擅長什么,立即叫他展示才學。華文武這些天受陳小生指點,學問突飛猛進,心里十分感激,他有意幫陳小生在皇上面前露臉,便提出請人幫自己一起展示。

皇上頭一次聽說才華這種東西還能輕別人幫忙展示的,一時起了興致,笑道:「也好啊,今天就讓朕看看有什么才學能讓太師如此贊同的。」

皇上說話總是下意識地帶著諷刺,讓陳小生幾人忍不住皺眉。蘇雪雲拍了拍陳小生的說,用內力將聲音傳到他們幾人耳邊,「若要改變朝廷,只有入朝為官才能做到。機會難得,不如好好表現。」

陳小生輕點下頭,與周文賓和文征明同時起身走到華文武身後,向皇上行禮。皇上打量著他們,好奇地問:「你們幾個是何人啊?太師能邀請你們來參加他的壽宴,想必是很欣賞你們了,若你們沒有真才實學,朕可是要懲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