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四大才子之秋月(完)(1 / 2)

[綜]頭號炮灰 蘭桂 2125 字 2020-06-16

祝小蓮沒懷孕不是她身體不好,而是周文賓不想她太辛苦,跟蘇雪雲要了一種男人服用的避孕葯,免得在他為朝政忙碌之時,要祝小蓮一個人在家里操心孩子。懷孕是很辛苦的過程,他見過許多大著肚子一個人做事的女人,自然希望在祝小蓮懷孕的時候能夠陪著她。

不過祝小蓮因為懷不上而郁悶,看著別人的孩子時滿眼都是羨慕,周文賓自然舍不得,最終還是請蘇雪雲幫忙為兩人調理了一番,准備要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了。

蘇雪雲的空間里有服後決不會落胎的葯,親近的幾個人懷孕後,她都悄悄給她們服下了,根本不需要擔心胎兒的安危。不過這種葯太過於逆天,所以蘇雪雲沒打算說出來,適當讓男人知道妻子懷孕的辛苦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她把幾位好姐妹都照顧好了,那她們的丈夫都干什么去?

和周文賓相比,陳小生的時間就自由多了,他本來負責發明,後來又帶了兵,天下太平的時候其實根本不忙。他要忙的發明都需要保密,需要在家里進行,所以很多時候他都是在家陪蘇雪雲,把蘇雪雲照顧得妥妥當當的,然後等蘇雪雲休息的時候去另一個院子研究發明,家庭事業兩不誤。

秋香已經跟麻兒德魯回了韃靼,每次麻兒德魯來的時候,陳小生都會送他一堆新發明的「小玩意」,然後跟他聊聊人生,暢想一下未來,讓麻兒德魯能全方面了解中原將來的輝煌。雖然現在麻兒德魯是自己家人,但韃靼畢竟不輸於大明,將來怎么樣還未可知,蘇雪雲和陳小生商議之後,干脆用這樣的方法不著痕跡地將所有戰爭的小火苗掐死的萌芽中。

這個辦法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從麻兒德魯每次敬佩的神情中,足以看出他對漢人智慧的拜服,而且引入中原文化的想法越來越深。蘇雪雲適時地送給秋香一大堆書籍,孔孟之道之類的必不可少,還幫麻兒德魯和周文賓牽線,使韃靼和大明達成了重要貿易的合作關系。以後韃靼盛產的毛皮等物將會換回大批食物供他們過冬,隱形的糖衣炮彈在日後會帶來巨大的回報,只不過身在其中的當事者暫時看不出形勢來。

不過蘇雪雲也不算是算計麻兒德魯,畢竟麻兒德魯是個和平主義者,他也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讓韃靼的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不再有戰亂。蘇雪雲的方法是在最大程度上幫助他了,這是雙贏,既能緩沖韃靼與中原之間不穩的關系,又能讓秋香過上安心的生活。若韃靼的君王換成一位野心十足的人,恐怕他們如今就是戰場上見了。

蘇雪雲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舒服,皇帝「病情」加重,根本已經被架空,朝中最有話語權的就是周文賓了。她如今在民間有創辦醫堂的聲望,在朝中有周文賓做靠山,在銀錢上還有珍寶閣做後盾,可謂沒有半點憂愁,就像石榴常說的那樣,先苦後甜,把不好的事解決掉,剩下的就都是好事了。

不過她和陳小生的思想對這個朝代來說有些過於先進,並不是所有想法都能付諸實現。陳小生便將所有想到的都記錄下來,刪掉會引人懷疑的,其他的則都拿給周文賓存放,以備將來哪一日能用到,即便周文賓一輩子用不到,也還有他的兒孫可以用。

周文賓看到這東西說什么都不收,說道:「我怎么感覺你們兩個像打算告別似的?是不是把一切安排好了就要去游山玩水了?那可不行啊,最開始就是你們說要做這件事的,現在你們不能把我丟在這,你們跑去玩啊。」

陳小生拍拍他的肩,笑說:「好兄弟,怎么是把你丟在這呢?還有暗衛和精銳部隊幫你嘛,你是能者多勞,再說為百姓做事也算在積德了,你爺爺一直想讓周家人考狀元,要是他在天有靈知道你有如今的成就,一定會為你驕傲啊。」

周文賓擺手道:「你別哄我了,你以為我是征明啊!總之你們現在不能走,不能留下我孤軍奮戰,我還指望你們幫我照顧小蓮呢。」

蘇雪雲笑道:「放心吧文賓,我們沒有這么快走的,怎么也要等到你習慣沒有我們的時候啊。」

周文賓摸了摸下巴,遲疑道:「雖然你說你們暫時不會走,但我怎么覺得你們給我挖了個坑,把我丟進去就不管了……」

陳小生扇了兩下扇子,一本正經地誇贊道:「我發現你有時候真的挺聰明的。」

開玩笑是開玩笑,蘇雪雲他們真的沒有那么沒良心,不會把周文賓丟下面對一個爛攤子的。他們在京中足足呆了十年,用十年的時間幫周文賓在天下人心中奠定了無法替代的地位,比他們原本計劃要離開的時間長了幾倍。不過計劃沒有變化快,他們又一心求穩,能在十年內做到這種程度已經非同一般了。

朝堂中的新人如今只知有周文賓,不知皇上是什么模樣,而年老的那一批在十年間已經告老還鄉,說周文賓是最有影響力的攝政王也不為過。不是沒人懷疑過他居心不良,軟禁皇帝,但事實上周文賓這十年來從沒用權勢為自己謀半分利,皇帝在宮中也是任由所有大臣求見,周文賓絕不阻攔。可皇帝痴迷於佛經奧義,根本不肯見這群凡夫俗子,偶然被求見的大臣撞見,還會大發脾氣,怪周文賓沒攔著那些不知所謂的人。

眾臣見此自然無法再懷疑周文賓,紛紛感嘆皇帝無能,再加上周文賓和陳小生配合,在朝堂中提出的改革全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慢慢的,便越來越吸引有志之士的追隨敬佩。十年的時間,滿朝文武無一不敬重周文賓,足有三分之二的大臣是從心底認同周文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