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我想移民工人去挖礦(第三更!)(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重生之最強人生最新章節!

澳大利亞是一個面積無比龐大的國家,有770萬平方公里左右。

雖然大面積區域都是無法居住的荒漠地區,但是因為國土面積實在是太大了,澳大利亞僅憑著西部沿海、東部沿海等等區域,他們就能養活超過3億的人口,絕對不是什么專家所說澳大利亞的自然資源貧困之極,只能養活5000萬人左右。

當然了,澳大利亞的人口也不多,在2000年之前,連2000萬人都沒有達到,屬於典型的地廣人稀的國家。

澳大利亞目前、以及以後最引人關注的,自然就是他們的礦石資源了。

其實澳大利亞最厲害的是鋁土資源,占據了已知世界上總儲量的35%左右,然後下來才是鐵礦石。

澳大利亞出口的鐵礦石是僅次於巴西的世界第二位,但巴西距離華國這邊太遠了,所以我們通常購買的就是澳大利亞的鐵礦石。

巴西和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品質都非常的高,基本上就是60%、70%的,人家低於50%含量的,都不願意去開采,嫌棄太費勁兒。

這就讓平均鐵礦石品相30%左右的華國,真是情何以堪啊!

也因為這個緣故,華國的鋼鐵廠當然願意去購買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而不是在國內買那些低劣的、品質不一的鐵礦石。

特別是到了90年代以後,華國進行大規模的工業、交通、住房、制造等等建設發展,就需要用大量的鋼鐵,自然而然的對鐵礦石的需求就猛增起來。

到了2003年之後,華國基本上就是世界第一的鐵礦石進口大國。

可惜的是,華國是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但卻對鐵礦石的價格發言權是一點兒都沒有。

世界三大鐵礦石集團,聯合起來針對華國的鐵礦石進口,價格是由他們定,我們只能被動的接受,從而造成了成本過高,在國內還好一點,但在國外是絲毫沒有競爭力的。

這些針對華國的陰謀之中,當然也有日本人的身影。

日本人早在60年代就開始在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開始布局,積極的參與極大鐵礦石集團的事務,花大價錢入股,從而也掌控了一定的鐵礦石定價權。

通過對鐵礦石的控制,以及對鋼鐵煉制技術的控制,日本甚至間接掌控了華國好幾個超級大鋼鐵集團,當披露出來的時候,簡直是全國人都震驚了。

對於鐵礦石價格的無能為力,華國人其實也不是沒有想辦法。

比如說華信泰富就咬牙在2006年斥巨資購買了西澳大利亞普雷斯頓的磁鐵礦,這里具有20億噸的磁鐵礦資源,非常的豐富

華信泰富本來以為是賺大了,但接下來才是噩夢的開始。

原本預計是花42億美金,三年之內就開始投產。

但沒想到最後2013年第一批的鐵礦石才運回了華國,整個開發周期高達7年,投入已經超過100億美金。

最崩潰的還不是錢和時間的問題。

而是因為金融危機,鐵礦石價格暴跌,而且是超級暴跌,價格不到之前的一半,僅僅是40%左右!而且這個價格還持續下跌,最後連三分之一都達不到了!

原本想著鐵礦石出產之後,就能滿足自己的工廠的同時,還能賺大錢的華信泰富,直接就傻了。

辛辛苦苦在澳大利亞挖地球七八年,最後卻落得這樣的下場,華信泰富真的是日狗的心都有了。

殷俊看到這個報道時,還去深刻的了解了一下其中的始末。

華爾街和其它外國媒體,把華信泰富嘲笑得跟狗屎一樣,國內人也跟著嘲笑他們白痴,但其實事情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華信泰富最大的失誤,在於他們進入澳大利亞鐵礦領域太晚了。

如果是提前哪怕五年的時間,他們也不會遇到多大的虧損。

如果是提前了十年,那絕對就是賺翻了的節奏。

如果是提前了二十年……

華國的鋼鐵生產的產量和實力,絕對會再上兩個台階,三大鐵礦石廠商哪里還敢如此逼迫華國人買高價鐵礦石?

後知後覺、國有體制的臃腫和遲緩等等因素,造就了華信泰富買下鐵礦石礦產,有著很明顯的先天性不足。

接下來,就是華信泰富在整個兒的前期准備、配套建設、開采等等方面的倉促和不規范了。

他們原本准備三年的投產,是怎么得出來的結論?

很可笑的是,居然是根據國內礦山的開發來做的推論。

完全就沒有經過實地考察,沒有經過對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法律文化等等做詳細的探討,就想當然的做出了這個決定。

那么幾十億美金的大投資項目,花個一兩百萬、兩三百萬美金的調研咨詢費,委托國外的咨詢公司做一個詳細的調查,多了解一些情況,難道是很困難的嗎?

這下子好了,想要建設礦產的時候,澳大利亞各個部門就上來找你麻煩了。

你的礦場應該怎么樣建設,哪些設備不能用,需要為工人們提供什么保障,還要因此而增加什么配套設施……一連串的命令和規定下來,直接把華信泰富給打懵了,讓他們的生產建設計劃,一拖再拖。

然後還有工人的問題。

華信泰富居然天真的想到,自己從華國帶工人過來,做一切礦產開發生產的事兒。

他們想著,華國工人好啊,又聽話又能干,價錢便宜,絕對不抱怨,而且還是自己人,信得過。

但這個想法直接就被澳大利亞政.府給否定了。

在澳大利亞做工廠,必須要盡量用澳大利亞人,而且盡可能是當地人!

除非是精通英語,能和澳大利亞工人交流無障礙的華國工人,才能發給簽證過來工作。

並且!

並且這些華國工人的一切薪水福利待遇,都要和澳大利亞工人一致,不許廉價雇佣!

遇到這樣的要求,你能想象當時華信泰富的管理層的表情嗎?

當然我們是不能同情他們的。

想當然這種事情,他們在國內做慣了,又因為是國有大集團,反正沒有人和他們多計較。

但來到國外,一碼就是一碼,法律規定了不能做的事情,你就是不能做!

而且他們多傻啊,就算你想要用華國的工人,你不會在買下礦產之前就先去溝通,說我怎么怎么大開發,要繳納多少多少的稅,因此我需要一些必要的協助人員來工作,你看怎么想辦法弄一下?

這樣就算不能多招納華國工人來,好歹多個千兒八百的應該能行。

偏偏你把錢都交了,注定要在這里開發了,才說這些話,那有個屁用啊?

人家不同意,你還能拍拍屁.股走人?

所以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結果華信泰富的噩夢就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