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所謂的劍仙之術(1 / 2)

黃庭立道 魯西平 1634 字 2020-09-15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黃庭立道最新章節!

心里感嘆了一聲,王禪穿了衣服,盤膝坐在窗前,也不開燈,任頭頂一汪月色披散在身上,調勻呼吸,卻是回想起不久前在國賓館里打殺邵南華的時候,自己一鼓作氣用出呵氣成劍的功夫,突然就是心里一動。

一下子就想到了傳說中的「劍仙之術」,不由眼前就是一亮。

劍仙之術,其實並非虛妄,古來有之,但卻並非是如同唐傳奇中所記述的精精兒,空空兒,紅線娘,聶隱娘這般人物,練劍成丸,秀口一吐,便是白光一道,能在千里之外,取人首級,這只是小說家言,滿紙荒唐,算不得准。

拳法武術中劍術這一門的功夫,歷來能夠得到真傳的就是少之又少,劍仙之道更是其中隱秘,連知道的人都不多,到了近代以來,武術沒落,練劍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常人也只能是在一些傳奇故事中看到一些記載,還都是語焉不詳,只言片語,神秘的很。

不過王禪卻是知道,世上還是真的有「劍仙」這一脈存在,只是這一脈的功夫傳承的實在隱秘,每一代的傳人都要隱跡深山之中,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祭煉劍器,許多人甚至一生都沒有出過深山一步,乃是真正的隱士之流。

而所謂的「劍仙」也絕不是神仙之流,只是劍術神奇,被人見了十有八九都要頂禮膜拜,一傳十十傳百便也有了「仙」名。常人耳熟能詳在小說書上看到的「白光一道,口吐飛劍」在世界上並無其事。

劍仙雖有,但並非如同小說上所描述的那樣,實在只是以訛傳訛罷了。

「練劍莫先於煉氣,煉氣要首在於存神;存神之始功,根於固精。能此方可以論劍之練法,否則作輟之,鮮有成為完璧者。」

劍仙的劍術說白了其實也是內家拳術中的一門,所謂以神御氣,以氣御劍,百步之外可以御敵殺人,傳說中武當內家中就有一派是專門修煉劍仙飛劍的,名字便叫做,「百步飛劍」。

這在甘鳳池親筆標注的大蟾氣秘本中就有所提及,而他這一門大蟾氣的功夫本來就是劍仙練劍的基礎。如是王禪內家功夫大成之後,以大蟾氣的法門從口中噴出一口氣來,外人看到的就是一道白光,鋒利如劍,放在古代里被人誤以為是「飛劍」也不稀奇。

所不同處,只是真正的劍仙練劍是和道家練氣的法門差不多,都是把隨身的一口劍器,當做外丹來練,其間還需要曰曰以珍貴罕有的葯材不斷洗練浸泡,花費的財力物力簡直想也不敢去想,簡直比天下任何拳法武術都要難練。

天下萬物都有靈姓,五金之物和美玉都是一樣,隨人的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會有溝通的道理。古時候的名劍名刀,殺得人越多,兵刃上就自然而然向外散發出凜凜煞氣,炎炎烈曰,也能叫人如墜冰窟,比鋼鑄成的時候還要鋒利的多的多,究其原因便是兵器飽飲了鮮血通了靈姓。

這等兵刃就是最適合祭煉劍仙劍器的材料。

王禪雖然也練兵器功夫,手里一桿大槍到現在還沒有發過「利市」,但古代祭煉大槍的功夫在宋朝岳武穆的時候,就隨之失傳,天下兵器只有劍術一門,因為習之眾多,受無數先輩青睞,才有流傳,所以王禪其實也並不想要練劍。

只是覺得國賓館里自己一口氣噴出去,似乎還有未盡如人意的地方,便想參照著三卷黃庭經中的一些道家法門,看看是否可以改進一下。

道家煉氣,講究一動不如一靜,身靜不如心靜,剛柔之氣,有如陰陽,太極圓轉,循環不息,養生之道貫穿始終,求的就是一個長生久視之道。

王禪盤膝坐在窗前,身意內斂,兩只手一上一下,捏了九宮指訣,全身松軟,空坨坨,明光內照,連雙眼都微微閉合在一起,小腹丹田微微起伏,慢慢的按照武當大蟾氣的調息法門呼吸吞吐,其間又夾雜了橫練功夫里錘煉五臟的「霸王卸甲」法和道家小周天吐納真訣,這幾種高明之極的練氣之法,在他口中緩緩變幻,信手拈來,看似隨意隨心,毫無章法,卻片刻之後偏偏又被他熔煉雜糅在一起,臉上的表情仿佛極舒適自然的樣子。

但事實上,王禪此時的身體內部卻絕非是他外表所體現出來的風淡雲輕,反倒一呼一吸,如同山呼海嘯,雷雲聚集,霹靂閃電,五臟經脈之中的內家真勁生似發了狂一般。

漸漸的,隨著王禪呼吸的速度越來越快,在他身前的數米之地,空氣都好像是變成了一團團流動的水浪,一吞之下,如潮聲轟鳴,腹鼓如蛙,一吐之間,勁氣成風,如刀裂帛,異常強大的內部壓力緊緊的裹住了王禪的五臟六腑,帶動著他身上的皮膚起起落落,如被重物持續碾壓。

「嗶吽吽,嘿哈臻!」

「氣愈下兮身愈輕,神居上兮心生靈,精常固兮法術行,形自空兮玄生妙。」

突然,王禪口中急速的吐出幾個沉悶的音節,震得空氣嘶啦啦一陣亂響,隨即他腦海中猛然閃過黃庭經中的一句經文。

此中含有「精、神、炁、形」「妙行輕靈」的摘頭、收尾之意,短短一句話,就把道家吐納的根本說的明白,實在精彩至極!

這句經文說的是人身精氣神三寶,外固則內壯,心靜則神安。欲為人上人,就不要貪圖捷徑,工夫要在學愚魯,吐納的時候,要神常生心如腐,不見不聞固守身形,不動不牽心意誠篤。做到這幾點之後,自然就能靜中生慧,了悟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