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通往無上武道的大門(1 / 2)

黃庭立道 魯西平 2081 字 2020-09-15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黃庭立道最新章節!

自古以來,對於危機和災難的預測本來就是隸屬於比物質層面更高一級的精神和心靈之間的范疇,並非僅僅只有習練拳法武功,激發出極大神通的人類所能獨享的。

如是,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就有講到:「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姓。能盡其姓,則能盡人之姓。能盡人之姓,則能盡物之姓。能盡物之姓,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句「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古代大儒,精研學問,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繼往聖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心姓修養的圓融剔透,念頭晶瑩,大公無私,便能在一定程度上進入天人合一的至誠之道,所思所想,一如神明,就可以見微知著預知禍福。

這就是所謂的「至誠如神」。

放在道家便是「自然之道」。

放在佛教則又是換了一種說法,名叫「如來」。

也即是說,中國古代的三大教派,釋道儒,在精神層面上的最高境界其實都是相通的。

神即是道,道法自然,如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難免有個災有個難的,避得過去自然一切都好,反之則是福禍相依,殊難預料。所以普通人在任何時候其實都是需要某種信仰來支撐自己的信念的,或是神佛,或是理想,要么就是最簡單最朴素的良心,以其要自己始終對人對事,都抱有一份感恩和敬畏的心思。

時時約束,時時警醒!!!而這卻不是什么世俗之見浩如煙海一般的「法律條文」所能企及的所在了。

宗教的本質就是一種極度自我的信仰,傳說中當這種信仰到了超越一切的地步,虔誠便能感天動地,於冥冥中得到「神明」的庇護和啟迪,這種說法並非只是「迷信」。至少歷史上,不論中外,就有許多的人物,可以看穿眼前的迷霧,窺視到未來的一角真實。

像是西方最有名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斯」的《諸世紀》,書里就曾准確預言了飛機的發明、希特勒掌權等,而國內也有唐時的道士袁天罡手著《推背圖》,劉伯溫留下的《燒餅歌》,這都是鐵一樣的事實。

而人本身也是屬於「動物」中的一員,雖因萌發智慧,迥異於其他生靈,但自身之中屬於動物的一些天姓卻始終存在。如是山林中的一些弱小動物,每逢危機降臨之前,都會有所警醒,或是大型的肉食動物捕獵,或是真正的天災,地震火山,只是這種天姓放在人身上就又要小了許多,也會因人而異,各有不同罷了。

說到底,人的這種預知危險的能力早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環境的變化,漸漸退化掉了。想要恢復,那就只有通過艱苦的鍛煉,心靈的磨礪。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國內歷史上許許多多的高僧,雖然不通武技,不適修煉,但精研佛法,了悟自身,覺悟是非,能乘如實之道而成正覺,得了大智慧,這類人往往就有尋常人不可想象的神異本事。未死而知涅槃,連自己何時何地圓寂,都能在活著的時候提前預料到。

至於像是王禪這樣從小練習拳法武功的,對應的則是另外一條道路,和上面所說的種種精神心靈層面上的蛻變,殊途而同歸,講究的是通過鍛煉自己的肉身,從而控制全身上下的一切精微細致之處。

從最基礎的馬步,站樁開始,循序漸進,從而慢慢的掌控住自己身體上的皮膚,毛孔,呼吸,吐納,肌肉,經脈,筋骨,脊,一點點的滲透到五臟六腑,血液骨髓中去,最後量變產生質變,終於使得身體內外通透,肉身物質和拳意精神完美融合在一起,於臍下三寸結成圓坨坨,光燦燦,一顆金丹。逆反先天,排除雜質,把一副肉身修煉的如同在母體羊水中一般,純凈無暇,無漏無盡。

尤其是拳法武功修煉到一定地步之後,精神心靈漸漸趨近於無礙圓融,五感六識,敏銳無比,投放在全身各處,就好像是傳說中的千眼千耳,能縱觀六路八方,就算有心人從遠處稍帶一點敵意的看了一眼,也能在同一時間里清楚的察覺到異樣。

敵意越大,感受越深!!!

但這也只是單方面從身體上的自然反應而已,隨著人拳法武功越來越高,精神意志徹底融入拳法之中,練拳的人就能「不見不聞,覺險而避」,每逢危機降臨之前,便可以先一步查知自身禍福。

功力越深,察覺越早!!准備起來也就越發坦然無礙。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洞悉了自己身體上的奧秘,精確控制自己身體中的每一分力量,就能在和人的戰斗中,徹底扼殺對手,戰無不勝。而明晰了自己的禍福吉凶,把自己的命運生死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就能處處占盡先機,達到傳說中「天下無敵」的境界。

到了這種境界後,就算武功拳法不如對手,也能步步領先,覺險而避,先天就立於不敗之地!!!才是令人絕望的超凡入聖!!

只是,拳法武功古有所傳,依法而練,就能有跡可循,只要條件允許,資質天賦無一不差,時間一到,苦練之下自然就是一分辛苦一分收獲,早晚都能有所成就。但是預知禍福,覺險而避,卻因人而異,處處不同,並沒有一定的定式,只有拳法武功觸類旁通,機緣巧合之下,悟了就是悟了,非是言傳所能道盡其中奧秘。

到了那種地步的武人,已經不是加倍苦練就能進步,更上層樓的了!技近乎於道,那幾乎已然就是觸及到了「道」的層次,玄之又玄,無法言說。

王禪以前的拳法武功,在還沒有接觸道家煉氣術,得到三卷《黃庭經》之前,對於拳術中所謂的「有觸必應,隨感而發」金風未動蟬先覺的境界,還只是初步窺探,有了一點點的穎悟,並未真個深入了解,更多時候只是依靠自身千錘百煉的本能反應來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