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2)

桓容 來自遠方 1919 字 2020-09-2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節!

謝玄同桓容曾有一面之緣。

桓容在會稽郡求學,曾拜訪過汝南周氏大儒。當時謝玄也在,只是未同桓容當面,故而桓容並不記得。

兩人見禮之後,謝玄提及此行主要目的。

「後日上巳節,請禕弟往青溪一聚。如容弟康愈,亦請同行。」

桓容沒有馬上點頭,而是轉向屏風後,征求南康公主意見。

南康公主有些猶豫。

往年上巳節,桓氏郎君曾經受邀。

世子桓熙才具不高,於曲水流觴時做不出詩,字也拿不出手,被人當面背後嘲笑,隔年再不肯前往。即便受邀也會找借口推卻。寧肯跟著桓大司馬駐軍,也不肯再和建康這些高門子弟打交道。

桓濟和桓歆倒是好些,但同王、謝等高姓仍有相當差距。

三人腹中好歹有些文墨,尚且如此。以桓禕的才智,連陪襯都牽強。

此番謝玄主動上門邀請,以桓溫和謝奕當年的交情,實在不好當面拒絕。只不過,地點不是城外名山,而是改在青溪,實在值得推敲。

隔著立屏風,南康公主陷入了沉思。

不能怪南康公主多想。

謝奕、謝安曾在桓溫帳下任職,謝奕更同桓溫親厚,兩家的關系尚算和睦。但在謝安為弟奔喪,期滿改任吳興太守,由此被征召入朝,一路高升之後,兩家的關系再不復往日。

桓溫上表辭錄尚書事,貌似主動放權,實則留有後手。

桓大司馬移鎮姑孰,桓豁和桓沖卻取代兄長,分別掌管荊、江二州。長江上游重郡和險要之地仍握在桓家手里,在朝中的權柄更勝往昔。

說白了,換湯不換葯。

桓大司馬跺跺腳,東晉朝廷都要抖三抖。

為兒孫前程,殷康欲同桓氏結親。可惜被意外破壞,只能通過郗超求到桓溫面前,希望能削減南康公主的火氣。

庾氏同桓氏多年對立,庾皇後不頂用,說不動太後出面。娶了桓氏女的庾友一支,又同庾希向來不和,根本不願幫忙。庾希想要擺脫困境,求到謝氏和王氏跟前,貌似也合情合理。

南康公主是晉明帝的長女,經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直至今上六朝,父親、兄弟、侄子都是皇帝,見多宮廷斗爭,陰謀詭計,魑魅魍魎。

整個東晉之內,除了褚太後,她是對政治最敏感的女人。

謝玄話剛出口,背後的意思就被猜中。

邀請桓禕是真,臨時起意邀請桓容也是真。究其根本,怕是要借機緩和幾家關系。只要桓禕和桓容不追究,肯在南康公主面前說幾句好話,庾家的困境可解三四分。

何況,南康公主的生母同出庾氏,即便早年因事決裂,誓言再不往來,更視庾希父子為仇,這樣的台階送到面前,多少也會考慮幾分。

來之前,謝玄曾與叔父長談。

以謝氏郎君的性格,實在看不上庾攸之,但又不能置之不理。

「桓元子早有除庾氏之心。」

庾氏是外戚代表,早年也曾手握重權,同桓溫分庭抗禮。

庾希至今仍握徐、兗二州,庾邈更是會稽王參軍,鐵桿的擁護晉室。僅是南康公主出氣也就罷了,如果桓溫趁機動作,以此事為切入口,牽連怕會不小。

「鮮卑太宰有疾,幼主在位,臣屬心思各異,慕容氏內部必將生亂。」

「氐人出了雄主,遠勝之前昏君。」

「如苻堅發兵犯燕,我朝可安穩數年。若朝廷內部生亂,怕會立即引來禍患。」

故而,庾氏需要保住,至少現在不能出差錯。

如此一來,明明看庾攸之不順眼,謝玄也不得不將事情攬下。

國將生亂,家何存焉?

讓謝安叔侄沒想到的是,桓溫同樣盯著北邊,暫時沒有動手的打算。在郗超幫殷康說項時,親筆寫就書信一封,不只提到殷氏,順帶連庾氏也提了兩句。

南康公主接到書信,沒有當場發怒算是奇跡。

如今謝玄當面,思量個中因由,腦中接連閃過數個念頭,最後定下心來,干脆順水推舟。

甭管那老奴打什么主意,也無論謝氏有何計較,庾攸之她絕對不饒!背後暗算的兩個妾生子,休想不付半點代價就平安脫身!但在現下,哪怕看在謝奕的面上,她也不會為難謝玄。

念及早年,不是那位狂司馬四處拉人飲酒,逼得桓大司馬往她屋里躲,都未必會有桓容。

再者說,謝玄親自上門,也是表明態度。上巳節日,謝家郎君定會看顧,不致出現差池。

再三考量之後,南康公主在屏風後點頭。

上巳節日,桓禕可往青溪。

桓容則要看情況,傷情沒有反復便可出門。但也明言,如果身體不適,不許在外久留,務必盡早歸來。

「謝阿母。」

桓容心喜。

穿來一個月,走出房門的次數屈指可數。能離開府門,看一看建康城,當真是不容易。

事情辦妥,謝玄起身告辭。

桓容跟著起身。

兩人對面而立,桓容發現自己僅到對方下巴,不由得暗地磨牙。

這樣的差距著實令人心酸。

桓容主動相送,言談之間,謝玄知其性情,不禁笑意暢然。

兩人走過廊下,同樣是深衣廣袖,俊彥無雙,引得婢仆爭相駐足,無不臉紅耳熱。

「上巳節當日,我在烏衣巷口候賢弟。」謝玄側身說道。笑容灑落,俊逸卻不凌厲,只讓人覺得舒服。

桓容鄭重謝過,目送謝玄離去,心下頗有感觸。其他人無法評論,但南康公主、李夫人和謝玄,果真是名不虛傳。

謝玄離開不久,南康公主終於「紆尊降貴」,請殷夫人和諸女郎至東客室。

地屏風撤去,殷夫人行臣禮,七名女郎隨殷夫人福身。

南康公主面如冰霜,同之前判若兩人。勉強還禮,請殷夫人起身,對殷氏女郎則視而不見,任由她們晾在當場,既尷尬又委屈。

「阿姊,」李夫人跪坐在南康公主身側,手捧一杯湯茶,送至公主面前,柔聲道,「小娘子嬌弱。」

「嬌弱?」南康公主冷哼一聲,「去做比丘尼,定就不嬌弱了。」

殷夫人垂眸,掩去一絲怒色。

如此放下身段,且有桓大司馬書信,南康公主竟還不依不饒?

殷氏女郎們面色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