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1 / 2)

桓容 來自遠方 2129 字 2020-09-2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節!

太和三年,八月,乙丑

梅雨季節剛過,建康城迎來難得的晴日。

巳時末,一輛紅漆皂繒的牛車行出桓府,經御道直往台城。

有官員下朝後前往官署,見到車身上的標志,當下令健仆停住牛車,彼此交換眼神,表情中都帶著不解。

自七月間至今,這已是南康公主第八次入台城。歷數往年,從沒有如此頻繁。

「莫非桓府有事?」

「難說。」

以南康公主的輩分,入台城必要褚太後「接見」。

兩人見面之後,常常是關門密談,一談就是一個多時辰。別說伺候的宮婢,皇後都會直接被趕走。宮外人想要打探消息無疑是痴人說夢。

宮中偶有風聲傳出,均被證明是誤傳,沒有半點根據。

天子依舊心大,朝政一概推給群臣,整日同孌-寵飲酒作樂,萬事不放在心上。

庾皇後心中惶惶,借由庾希傳遞的消息,得知庾氏情況不妙,因為庾邈擅做主張,很可能被桓溫和郗愔一起收拾。又見南康公主連日入宮同太後密談,不禁生出擔憂,唯恐未等庾氏傾倒,自己先被廢除後位。

今見南康公主再臨宮城,同樣是揮退宮婢,殿門緊閉,庾皇後的恐慌達到頂峰。有庾氏安排的宮婢進言,勸她再往拜見太後,借機打探消息。話沒說完,直接被一掌扇在臉上。

宮婢愕然的捂住面頰,比起疼痛,更多卻是不解。

「殿下?」

庾皇後怔忪片刻,低頭看著手掌,似不相信自己的舉動。片刻後,臉頰泛起潮紅,五指收攏,指甲扣入掌心,眼神是從未有過的堅定。

「阿福,喚大長秋。」

「諾!」

一名宮婢快步退出內殿,很快帶來一名四旬左右的宦者。得知是庾皇後要攆人出宮,宦者不由得愣在當場。

「殿下要逐走此婢?」

「是。」庾皇後松開手指,掌心留下月牙狀的掐痕,卻半點不覺得疼痛,「不要留在台城,直接逐走。」

「諾。」

大長秋沒有多言,召來兩名年輕的宦者,堵住宮婢的嘴,拉著胳膊拖出內殿。

宮婢滿臉不可置信,口中發出「嗚嗚」聲,雙腳亂蹬,仿佛想做最後掙扎。

庾皇後止住宦者,走到宮婢跟前,沉聲道:「你隨我多年,忠心仍不在我,留你無益。」

最該忠於她的人,滿心想的卻是庾氏。在這些人眼中,自己這個皇後可有分量?

可惜她之前不明白,一心想著娘家。如今想清楚了,卻是為時已晚。

宮婢被強行拖走,庾皇後獨坐內殿,對著未燃的三足燈愣愣出神。縹裙自膝下鋪展,如雲般華美,更加襯得殿中凄涼,佳人漠然。明明是花信年華,已如朽木枯槁,芳華不再。

太後宮中,南康公主正身端坐,手捧茶盞,好整以暇的等著褚太後做出決定。

相比她的沉穩,褚太後則是眉間緊鎖,滿嘴苦澀。

「阿妹真要如此逼我?」

「如何是逼迫?」南康公主放下茶盞,淡然道,「瓜兒有縣公爵,可享五千戶食邑。豐陽被氐人所占,數年來未得一粒谷糧,本當有所補償。」

見褚太後面有為難之色,南康公主繼續道:「郗方回都答應了,太後還在顧忌什么?」

顧忌什么?

褚太後煩躁的按了按額際,道:「阿妹是明知故問。」

「如果擔心那老奴,太後大可不必。」

「此話怎講?」

「日前瓜兒受驚,大司馬特地從姑孰送去黃金絹布,更有五十名青壯。」南康公主直視褚太後雙眼,「再者言,瓜兒出仕地方,太後幫那老奴隱瞞,可還欠我一回。」

褚太後哽住。

南康公主輕笑,笑意絲毫未達眼底。

「太後莫非以為,幾箱竹簡,幾顆珠子,事情就此揭過?」

未免想得太好。

「南康,」褚太後肅然表情,沉聲道,「我知之前不對,但你也當適可而止。」

「為我子討還食邑理所應當,如何就當適可而止?」南康公主笑意漸冷,聲音更冷。

「不提司馬氏,其他的郡公縣公挨個數一數,哪個像我子一樣,封爵後未得半點食祿?便是桓氏庶子都有谷糧絹綢!如此相比,我子又算什么?!」

「南康,可以換成別地。」

「無須如此麻煩,我看鹽瀆甚佳。」

見褚太後有軟化跡象,南康公主收斂怒氣,不再句句帶刺。

「鹽瀆臨海,有千戶之數。郗方回未有異議,太後只管讓天子下旨,姑孰那里有我,大可不必顧忌。」

褚太後沉默半晌,知曉一日不答應,南康公主便一日不肯罷休。桓大司馬不會明面上反對,繼續僵持下去沒有任何好處,平白得罪了南康,何必呢。

思及此,褚太後點了點頭,

「我明日同天子說。」

「何必明日,我觀今日正好。」

褚太後默然無語。

當日,司馬奕被太後宮中的宦者喚醒,猶帶著幾分酒意,稀里糊塗寫下聖旨。

親眼見宣旨的宦者離開宮門,南康公主心願達成,回府後難得給了司馬道福一個笑臉。

該舉引得後者惴惴不安,生怕南康公主笑過之後,令人將她捆上往故孰的馬車。自此行事愈發謹慎小心,簡直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像是換了個人。

宦者懷揣聖旨,乘船東行僑郡。

過京口時,恰好遇上西返的郗超。

兩船擦身而過,郗超見到船頭標志,禁不住皺眉。得知此船不停京口,而是奉聖意前往鹽瀆,頓時生出不妙預感。

可惜宦者行色匆匆,壓根不給郗超接觸的機會。

船工喊著號子,腳踩船槳,不到片刻的功-夫,官船已順流而下,僅留下數道盪開的水痕。

太和三年,八月庚午,聖旨抵達鹽瀆。

兩日後,百名北府軍進駐城西,帶隊伍者仍是劉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