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1 / 2)

桓容 來自遠方 2204 字 2020-09-2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節!

晉朝的田法大多繼承東漢,對士庶占田畝數和佃客戶數有嚴格限定。

桓容下令丈量田畝、清查戶數之前,仔細研究過晉朝法令。

桓氏為東晉高門,桓容出任鹽瀆縣令,掌千戶大縣,官居從六品上階。依照當朝法令,可占田二十五頃,有佃客三戶,蔭戶二十。

對照南康公主給他備下的家當,一個六品縣令的田產佃客只能算作零頭。嚴格按照律法丈量田畝,放蔭戶歸入郡縣,桓容的損失絕不少於鹽瀆豪強,甚至超出更多。

然而,桓容不只身負官職,還有縣公爵位,享五千戶食邑。整個鹽瀆縣的民戶,甚至包括陳氏等豪強在內,都屬於他的「佃客」。

這樣計算下來,無論丈量田地還是放歸蔭戶,對他沒有半點影響。就算有人以此做文章,告到建康照樣沒有勝算。

仔細研究過法令之後,桓容不得不發出感嘆,權勢的確是個好東西。

既然對自己沒有關礙,那還有什么可猶豫?

有亭長佐官李甲等人為先鋒,以府軍為後盾,采用石劭的策略,桓縣令大筆一揮,鹽瀆縣的「查田清戶運動」轟轟烈烈展開。

首當其沖的不是旁人,正是門牆被貼告示的陳氏。

陳氏以煮鹽起家,家業豪富。奈何出名人物不多,查找譜牒,追溯血統族姓,僅有陳孔璋拿得出手,余下別說做官,被舉孝廉都很少有。

郡中正同陳氏有舊,對陳氏家族子弟進行評議,綜合家世、道德和才能,昧著良心也僅能定個中下,連直接選官的資格都沒有。

這樣的家族占田千頃,養佃客一百五十戶,收納田奴幾百人,無異是觸犯律條。更要命的是,陳氏並非官身,卻占據鹽瀆六成以上的鹽亭,在兩漢絕對是砍頭的大罪。

石劭對陳氏有恨,抓住對方的小辮子不會輕易放手。

按照事先制定的懲處辦法,首先劃走多出田地,分給無田可耕的流民,其次清查佃客田奴,多者放歸郡縣,編入戶籍,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步驟,追查往年漏繳田稅和鹽稅,依律處罰。

從表面看,每一項都是嚴格按照律法條例,沒有太過出格。只收繳田地稅款,並未動刀動槍要人命,完全稱得上仁慈。

不知曉內情者,例如臨近的射陽縣令,就曾私下里感嘆,假如他有桓容的靠山和資本,絕不會這般心慈手軟,不將陳氏敲骨吸髓也要剝皮抽筋。

「朝廷不禁鹽商,天子不鑄錢幣,如此豪強占據一方,私蓄田奴,隱瞞田畝,不繳賦稅,實為縣中毒瘤。不趁機徹底清除,反而手下留情,到底是年少意氣,未經世事。」

和射陽縣令不同,郗愔得知消息,仔細思量桓容近月來的舉動,非但不以為陳氏逃過一劫,反而認定鹽瀆豪強都要倒霉,倒大霉。

「且看吧。」

放下鹽瀆送來的書信,郗愔搖搖頭。

桓元子和南康公主的兒子,能直接打上庾氏府門,頂住兩股刺客追殺,豈是懦弱無能之輩。觀其抵達鹽瀆後的種種,無論是誰,敢小視這個未及弱冠的少年,早晚都要吃虧。

正如郗愔所想,桓容的目的絕非是「罰款」就算,更不打算輕拿輕放。

如果真是這樣,何必勞動親娘大費周章,冒著得罪郗方回的風險硬將鹽瀆劃做食邑。

想要在亂世中保命,抵抗外界的風險,必須有自己的地盤。加上風險不只來自外部,最大的刀子抄在親爹手里,地盤更是至關重要。

故而,從告示張貼開始,桓容就下定決心,鹽瀆的豪強必須鏟除,尤其是為首的陳氏。什么和平共處、共同發展,都是過眼雲煙,不值得一提。

有些事不是想不想做,而是必須做!

如今回想,自己還真是天真得可以。

對於桓容的決定,石劭舉雙手贊同。

「府君果決!」

劃走田產、放歸蔭戶不算什么,追繳往年賦稅才是重中之重。只要桓容願意,掏空陳氏的家底,令其背負巨債輕而易舉。

似陳氏這類的豪強,失去經濟來源便會失去根基,從者定當猢猻散。

桓大司馬和郗刺使為何強橫,全在兩個字:兵權!換成民間通用語就是打手。

陳氏並非沒有打手,事實上還有不少。可對付流民百姓還能湊合,杠上府軍,除了找死還是找死。

仰賴石劭的出謀劃策,加上職吏急於表現,從告示貼出到陳氏陷入窘境,竟還不到半個月時間。

臨近九月中旬,鹽瀆東城仍舊人來人往,河上行船絡繹不絕。城中的氣氛卻迥異於往日,大大小小和陳氏有關的商戶無不自危,掛有陳氏旗幟的運鹽船近乎絕跡。

所謂趁你病要你命,向來是對敵的最高准備。

窮寇莫追並非絕對。

假設這個「窮寇」失去戰斗力,一瘸一拐走不穩,隨時可能倒下,不追的絕對是傻子!

「就是這里,圍住!」

陳家大門外,九名職吏一字排開,新招的十余名散吏仗著威勢就要上前砸門。

府軍站在數米外,職吏附近俱是惡子和凶俠,也就是後世所稱的混混流氓。

這些人不事生產,部分是縣中無賴,無家無業,自然不懼陳氏;部分是流民,因戰亂流離失所,或者被豪強霸占田產,尤其痛恨高門豪族。只要給足好處,一聲令下,拆房毀屋不在話下。

「錢實,典魁,你等聽好,進門後不可劫掠,不得私藏!事情了結後,每人可分田二十畝,不算在課稅田畝之中。」

「諾!」

縣中的無賴不在乎田產,流民卻很是心動,尤其是原本生活富裕,一夕失去家業之人。能多得二十畝田,便能多養活幾口人。即便不能重振家業,也能安穩生活下去。

人有了希望自然就肯拼命。

不用職吏多做吩咐,幾名壯漢擼起袖子,抄起手腕粗的木杖,當即砸向厚重的木門。

砰砰數聲,門內傳來人聲,斥責門外人無禮。

「庶人敢砸士族之門,可是不要命了?!」

「不用管他,繼續砸!」

李甲環抱雙臂,朝著帶頭的流民揚起下巴。後者當即咧嘴一笑,丟開手中木棍,尋來一塊石墩,高高舉過頭頂,頸項間立時鼓起青筋。

「嘩!」

圍觀人群大嘩,壯漢大喝一聲,石墩猛然砸向石門。

只聽轟隆一聲巨響,足有三寸厚的木門轟然倒塌。門後的家仆栽倒一地,兩人被門板砸中,發出一聲慘叫,仰面栽倒昏了過去。

「走!」

壯漢一馬當先,拆掉余下的半扇門板,蒲扇大的巴掌掄起,接連扇飛擋路的家仆,猛虎下山般沖入門內,迅速引來一陣鬼哭狼嚎。

流民和無賴接連涌入,職吏和散吏落後半步,全部長刀出鞘,提防有人見錢眼開,意圖趁亂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