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1 / 2)

桓容 來自遠方 1916 字 2020-09-2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節!

臨近十二月底,北方朔風席卷,連降數場大雪。

越向北天氣越冷,河湖溪流全部結冰,地面被凍得結實,車馬自路上行過,積雪被層層壓實,仿佛凍土一般。

天地之間盡是白茫茫一片,樹木房屋被冰雪覆蓋,似同天地融為一體。

西河郡內,繞塢堡而過的河流盡皆凍住,河道大片冰封。

尋常牛車和馬車自河面穿過,趕車的健仆揮舞長鞭,甩出一個接一個響亮的鞭花,口鼻呼出的熱氣凝成白霧,掛上眉毛胡須,凝結相連的串串雪晶。

「這樣的冷天實在少有。」健仆抹一把臉,自顧自嘟囔一句,繼續趕車上路。

塢堡南面,十余騎快馬踏雪而來。

騎士揚鞭策馬,玄色的大氅和袖擺隨風翻飛,距塢堡尚有百余米,城頭的仆兵已吹響號角。

守門的仆兵轉動木輪,吱嘎聲響中,木門向兩旁開啟,門內行出兩隊仆兵,分別推開堡前拒馬,迎秦璟一行入內。

「二公子和四公子回來了!」

伴隨著城頭人聲,兩名少年北飛馳而來,都是十四五歲的年紀,面容俊秀,通身的朝氣。

一人著藍色深衣,袖口束緊,肩披一件狐皮大氅,另一人身著皮甲,背上負有長弓,馬背上掛著兩只灰白的肥兔。

見到秦璟和秦瑒,兩名少年猛的調轉馬頭,直直沖了古過來。

離得近了才會發現,兩人的相貌竟是一般無二,除了衣著表情之外,連聲音都是一模一樣。

「阿兄!」

穿著藍色深衣的少年名為秦玦,是秦氏家主秦策的第六子,皮甲少年名為秦玸,是秦策第七子,秦玦的雙生兄弟。

兩人生母是秦策嫡妻劉文君的親妹,以陪媵身份嫁入秦家。秦策的九個兒子均出自嫡妻及其陪媵,余下的妾室別說兒子,連個女兒都沒能生出來。

和桓大司馬類似,秦家主的後宅同樣「和-諧」「安寧」。只是和-諧的基礎不同,安寧的緣由也有本質性區別。

南康公主和李夫人美人互憐,壓根不將其他妾室和庶子放在眼里。

劉夫人和陪媵則是姊妹相親,親到擰成一股繩,打壓任何可能造成威脅的苗頭。早年間還有出身士族的女郎不服氣,試圖蹦躂幾下,到如今,連秦策見到夫人都得陪笑臉。

英雄氣短?

秦家主表示,他樂意,管得著嗎?

隨著秦璟兄弟陸續長成及冠,劉夫人的脾氣漸漸和緩,極少再實行鐵腕政策。秦策的妾室卻越來越老實,後宅的氣氛竟然愈發融洽。

究其根本,秦策年過五旬,今後掌管塢堡的必定是秦璟兄弟。

對半老徐娘的妾室而言,爭奪家主寵愛都是虛的,遠不如設法哄得夫人舒心,為今後求一個安身之地。明知道結果還要和劉夫人對著干,絕對是腦袋被冰塊砸到,出坑了。

難得晴日,劉夫人和後宅女眷們閑來無事,喚婢仆捧出絹綢,比對著裁剪新衣。忙過一陣又覺得無聊,干脆找兒子來舞劍解悶。

秦璟的長兄鎮守上黨郡塢堡,並不在堡內,加上年過而立,自然不會被親娘抓壯丁。

秦玦和秦玸見苗頭不對,借口打獵開溜,留下不到十歲的秦珍秦珏頭頂黑雲,一邊抓起寶劍,一邊對著兄長的背影瞪眼,只顧著自己跑,丟下兄弟不管,太不厚道了有沒有!

如此來看,秦氏兄弟互坑的習慣當真不是個例。

「阿兄總算回來了,阿父一直在念,堡里的蒼鷹都被放了出去,估計洛州塢堡的鷹籠都要滿了吧?」

秦玦性格活潑,秦玸則有些沉默寡言。雖然相貌十成相似,但熟悉他們的秦家人仍能一眼辨認出來。

「打獵去了?」

「對。」秦玦甩了下馬鞭,轉頭看向秦玸,道,「阿嵐,把你抓的那兩只狼崽給阿兄看看。」

「狼崽?」秦瑒天性開朗,在弟弟面前很少擺兄長架子。對同出一母的秦璟如此,對雙生子亦然。

「皮毛都是雪白的!」

秦玦略有些興奮,拉住秦玸馬頭上的皮繩,道:「就是阿兄之前獵狼的山坳,我和阿嵐本來是追一只狐狸,沒想到狐狸狡猾,鑽雪窩子里就不見蹤影。順著足跡繞圈,竟被阿嵐發現一個狼窩!」

說話間,秦玸解下馬背上的一只皮袋,掏出里面兩頭小狼崽。

和普通的野狼不同,這兩只狼崽渾身雪白,瞳孔黝黑,四條腿用力撲騰,示威性的呲著牙,發出稚嫩的低咆,顯得格外有精神,壓根不像掛在馬背上顛了一路。

「阿兄,這和你之前獵的那匹像不像?」

秦璟沒來得及說話,秦瑒哈哈大笑起來。

「你四兄獵的可是狼王,站起來比你都高。這還是兩只崽子,哪里像?」

秦玦不服氣,將要開口爭辯,秦玸拉了他一下,順勢將狼崽奪回來,重新塞-進皮口袋。

「阿母正缺解悶的東西,這個剛好。」

「狼性難馴,如果想為阿母解悶,不如抓幾只兔子。」秦瑒並不贊同。

「阿兄以為阿母會樂意養兔子?」秦玸頭也沒抬,將皮袋牢牢扎好。狼崽繼續在袋里撲騰,精神頭半點不減。

「這個……」以親娘的性格,的確不太可能。

劉夫人有漢室血脈,不只精通文墨,還曾習得槍法。秦氏塢堡的第一只蒼鷹本是劉夫人所養,時至今日,堡里最強健的幾只鷹都是那只雌鷹的後代。

假設桓容聞聽劉夫人的大名,知曉她早年間的事跡,肯定會當場表示,這位夫人同阿母必定相當有共同語言!

兄弟四人在堡外說話時,秦策已接到稟報,結果在正室等了整整一刻鍾,仍不見兒子露面。正等得不耐煩,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秦璟和秦瑒除下大氅,先後走進室,正身向秦策行禮。

「阿父。」

秦策點點頭,命婢仆送上茶湯。

秦瑒端起漆盞,半盞下去渾身舒坦。秦璟淺嘗一口,便將漆盞放到一邊。習慣了楊瓚處的茶湯,愈發不適應濃重的姜味。

好在秦策和秦瑒都沒注意,二者的心思均在秦璟南下之行,或者該說,南下帶回的東西之上。

「阿父,兒此行收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