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1 / 2)

桓容 來自遠方 2805 字 2020-09-2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節!

十幾車肉干送出,桓容收獲眾多諸位大佬友誼,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

殿後的兩千人調入北府軍,順利得超出想象。

桓大司馬有心阻攔,不用郗愔出面,各州刺使紛紛出面,三言兩語就將桓大司馬的話堵了回去。

「友誼」的威力可見一斑!

諸位大佬言語交鋒時,桓容有幸旁觀幾次,從頭聽到尾,基本只有贊嘆鼓掌的份。

參與進去,說上幾句?

就事實而言,他還是繼續做跳跳蝦比較實在。

不到相當級別,沒有豐富的「官生」經歷,貿然開口的話,絕對會被繞到溝里,想爬都爬不起來。

「還是太嫩啊。」

坐在武車里,咬著阿黍特制的肉干,欣賞車外風景,桓容發出如是感嘆。

深澗之戰後,晉軍清理過戰場,短暫休整一日,隨即整合隊伍,由汝陰南下,順陸路進-入淮南郡內。

吸取之前的教訓,桓大司馬拋棄懷柔手段,再無意優待俘虜。

若非如此,必定遭到更多白眼。

悉羅騰在戰場墜馬,僥幸未死,重傷被擒。

醫者簡單看過,固定住斷骨,簡單包扎止血,悉羅騰就被五花大綁,捆在臨時趕制的大車上,由同樣被俘的鮮卑傷兵一路牽拉,隨大軍南行。

深澗一戰,晉軍傷亡超過萬余,死者多被就地掩埋,傷者經簡單救治,輕傷隨軍步行,重傷由擔架擔負。遇傷勢太重,均由大車運送,有醫者看護。

換做以往,傷兵極少有此待遇。

遇上傷勢過重,尤其是斷手斷腳,基本只能等死。

桓容調入北府軍後,同劉牢之商議,請示郗刺使,臨時拼湊出木車擔架,並集中營中的醫官,對傷者進行救治。

北府軍帶頭,諸州刺使見到效果,開始有樣學樣。

桓大司馬知曉此事,破天荒的發下一批傷葯,讓桓容好一頓驚奇。

饒是如此,因條件限制,每日仍有傷兵死在路上。

看到路邊掩埋的屍骨,桓容再次認識到了亂世的殘酷。對這些士卒來說,即便拼死走下戰場,也未必能活著歸鄉。

於此,軍隊的將官士卒早已經習慣,甚至有些麻木。

見桓容盯著路邊的新墳,劉牢之策馬走過,擋住他的視線,道:「世事如此,容弟總要習慣。」

習慣嗎?

桓容看一眼劉牢之,說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他以為自己逐漸習慣這個世道,能對胡人痛下殺手,已經足夠心硬,然而……

嘆息一聲,桓容拉起車窗,靠在車壁上,緩緩閉上雙眼。

軍隊過淮南,當地太守率郡內官員出迎,並備下酒水炙肉犒勞大軍。

「天威之師,此番兩場大勝,使得賊寇喪膽,實乃漢家之幸!」

淮南太守姓周,出身興郡士族,與教導桓容的周氏大儒是族親。

桓容得阿黍提醒,特地下車見禮。

周太守年過耳順,一把長須垂過胸前,眉目疏朗,一口標准的吳地官話,笑容里帶著親切。

「從兄曾言,郎君抱寶懷珍,瑚璉之器。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

「使君過譽,容愧不敢當。」

「當得。」周太守道,「今次北伐,郎君臨陣不亂,生擒賊寇中山王,實是智勇無雙。」

桓容面色微紅。

別人不曉得內情,他自知自事,能抓住慕容沖,半數是靠運氣。

「郎君甘冒危險,為大軍墊後,窺破賊寇奸計,及時送出消息,助大軍沖破重圍,可謂大功!捷報傳回建康,朝中上下皆言,郎君有班定遠之風,日後當建衛班之業,立不世之功。」

被當面這樣誇,桓容耳根發熱,連道周太守過譽。

究其根本,還是臉皮不夠厚,缺乏-官-場-經驗。

郗愔同周太守有舊,見他如此誇贊桓容,心下明了,他的密信送去建康,王、謝士族已經開始行動。

桓元子身為權臣,掌控-軍-權,跺一跺腳,建康的地皮都要抖三抖。可論起民望以及對輿論的掌控,遇上王坦之謝安等人,照樣要退一射之地。

有周太守帶頭,淮南的官員均對桓容交口稱贊。誇完正主,又對桓大司馬口出贊譽,各種好話輪番轟-炸。

聽著一聲又一聲「教子有方」「後繼有人」,桓溫的笑容都有些扭曲。奈何面子必須做,不管憋了多大的悶氣,別人誇自己兒子,總不能當場翻臉。

比起桓容的風光,桓熙徹底被人遺忘。

昔日風光無比的南郡公世子,此時正躺在車中,因雙腿骨頭斷裂,動也不能動,凡事都要有人伺候。

軍中醫者診斷之後,言明桓熙的傷勢極重,即使斷骨愈合,也無法如常人般行走。更糟糕的是,他的後背磕到硬石,傷到了脊椎,必須常年休養。

礙於桓大司馬陰沉的表情,醫者只能撿最好聽的說。

就事實而言,桓熙已成廢人,後半輩子都要躺在床上,吃喝拉撒均要人照顧,生活基本無法自理。

郡公世子自然不能是個廢人。

桓大司馬清楚,桓熙同樣明白。

知曉傷情之後,桓熙仿佛變了個人,整日躺在車中,雙眼直愣愣的看向車頂,一句話不說,近乎傻了一般。只在聽到桓容的名字時才會出現反應,一瞬間五官扭曲,面容好似惡鬼。

「桓世子貪墨軍糧,戰場怯敵……」

郗愔有意壓下桓溫的名望,不使他在北伐中得利,除慕容沖逃走一事外,桓熙犯下的錯事必要大書特書。

有桓容做對比,桓熙的錯誤瞬間放大數倍。

無需添油加醋,世人自會追尋「真相」。

桓大司馬是如何「磨練」嫡子,又是怎樣庇護庶子,這其間的種種,無論如何隱瞞不住。

一旦印象生成,流言無法壓下,影響不會輕易消除。桓大司馬想擺脫「不慈」之名,怕要頭疼上好一陣子。

郗愔計劃給桓大司馬下套,桓容不知自己又要被動坑爹,看到城門前進出的商隊,不由感到一陣驚訝。

「這里還有吐谷渾人?」

見他好奇,一名書佐笑著為他解惑,言道:「淮南地處國境,雖有兵禍,卻也為商隊必經之地。」

淮南郡同汝陰郡相鄰,自北來的商旅,若是選擇陸路,多數要由淮南過梁郡,再入都城建康。

如此一來,淮南雖是兵家要地,城內卻是格外的繁榮。

南來的絲綢布匹,北來的駱駝牛馬,均能在城內市賣。每逢開市,必是人喧馬嘶,車來車往,熱鬧非凡。

只不過,因地處邊境,城內有嚴格的規制,例如牛馬市絕不能靠近官衙,士族豪強聚居的里中少有庶人出入。

入夜之後,城門關閉,各里均會放下柵門。除值夜巡邏的郡兵,凡在夜間行走之人都會被抓捕關押,不能說明來歷,無論漢人胡人,盡數會被罰為田奴。

聽書佐講解,桓容不禁咋舌。再看巍峨的淮南城牆,又是另一番感觸。

四萬大軍在城外駐扎,桓大司馬謝絕周太守邀請,沒有入城赴宴。

周太守沒有勉強,令郡兵抬來大筐的蒸餅炙肉,並有數桌精美的酒菜,笑道:「仆一番心意,大司馬萬勿推拒。」

在外數月,糧秣不足,全軍上下都少油水,嘴里能淡出鳥來。即便是桓大司馬也沒法拒絕這樣的「誘-惑」,干脆請周太守留在帳中,設宴同慶。

郗刺使和劉牢之同被請去赴宴,桓容雖立下大功,到底級別不夠,加上對渣爹的人品不報希望,無人來請,更樂得自在。

入夜之後,桓容坐在火堆旁,同荀宥鍾琳一起烤著蒸餅,喝著肉湯,同樣是一種享受。

「大軍過淮南後,再經梁郡,不日可入建康。」

「以本朝軍制,大軍不入都城,應往城外兩百里扎營。」

「如大司馬有意,大軍不過梁郡,而是轉道歷陽直入豫州,待到姑孰,諸事可盡掌其手。」

「郗刺使必不會答應。」

「淮南太守同郗使君有舊,請大軍暫留淮南,未必沒有深意。」

「確實。」

蒸餅散發出焦香,荀宥和鍾琳的討論告一段落。

桓容始終沒有插言,自顧自撕開微焦的餅皮,燙得嘶了一聲。

「府君以為大司馬會選哪條路?」荀宥出聲問道。

「唔?」桓容一邊對餅吹氣,一邊夾起成片的炙肉,搭配腌菜夾入餅中,咬了一大口。

享受啊!

「府君?」

桓容擺擺手,意思很明白,吃飯中,沒空,稍後再議。

荀宥登時無語。

鍾琳咳嗽兩聲,取下烤餅遞給荀宥,眨了眨眼,這些時日還沒明白?府君面前,吃飯最大,他事盡要靠後。

三人圍著火堆吃餅,營中士卒均在大快朵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