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1 / 2)

桓容 來自遠方 2113 字 2020-09-2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節!

朔方城外, 兩軍分別立下營盤,大纛高牙,旌旗烈烈。

高車烏孫大軍都為騎兵, 提前占據有利地形, 只要號角聲起, 隨時可調集騎兵,自高處俯沖而下,攻-入秦軍大營。

無視賊寇屢次挑釁,秦璟下令按甲不動, 在營前布下拒馬鐵蒺藜等, 並令士卒伐木, 在大營四周立起柵欄,尖端向外,成為又一道阻攔敵兵的屏障。

白日里, 騎兵四周巡邏, 嚴防敵軍刺探。

至夜間,營盤刁斗森嚴,每隔百步就架起篝火,火把成排。

武車架在柵欄後, 投石器架在車旁, 敵軍膽敢沖-營, 必當石落如雨,萬箭齊發。

見到秦軍如此陣勢,烏孫昆彌不由得心生警惕。做過幾次試探, 皆無功而返,反而損失百余精銳騎兵。

「昔日秦帝掃漠南,皆是以強對強,未見有這般舉動。」

在眾人心里,秦璟雖是漢人,作風卻比胡人更加彪悍。

帶兵橫掃漠南草原,每戰皆沖鋒在前。面對多余自己的敵人,仍采取騎兵對-沖,從未有過固守之事。

不折不扣,就是一尊殺神。

如今高掛免戰牌,堅持不出戰,究竟為何?

烏孫昆彌的疑惑,同樣充斥在高車諸部首領心里。

思來想去,眾人依舊是滿頭霧水,不明白秦璟為何會一改平日作風,無視己方挑釁罵陣,始終堅守營地不出。

如果換個人,眾人八成以為是兵力懸殊,主將怯戰而已。

可面對的是秦璟——聲名遠播、能止小兒夜啼的殺神,誰敢這么想,絕對是腦袋進水了。

更重要的一點,秦璟扎營之處,恰好擋在攻城必經的路上。

想要攻打朔方城,必須先破城外大營。而從斥候的回報來看,別說攻營,靠近-射-程之內,立刻會被-射-成刺蝟。

進又進步不得,退又不甘心,難道繼續耗著?

「這該如何是好?」

烏孫高車在漠北會盟,聯合出兵,貌似強兵勁旅,聲勢不小,一旦戰鼓聲起,必當無堅不摧。實則存在不小的短板。

一來,雙方的聯合不似長安和建康,以兩國為基,而是各部松散聯盟,注定人心不齊,部落首領各懷心思。

造成的結果就是,順風仗能打,逆風仗堪憂。

戰事順利且罷,如果形勢對己不利,什么昆彌的命令、大首領的軍令,統統丟在腦後,為保存部落力量,調頭就跑絕不稀奇。

二來,此番南下,目的是為劫-掠。

草原上遭遇大旱,草木枯萎,河流斷絕,牛羊大批餓死。偏又生出疫病,患病的野獸和牲畜污-染僅存的水源,使得情況每況愈下。

烏孫高車聯合,實為無奈之舉。

雙方都忌憚秦軍的威名,獨自南下心中沒底,拉上對方墊背,才增加幾分信心。

按照原計劃,騷-擾雁門、廣寧、漁陽等地的游騎都是幌子,主要為吸引秦兵注意,掩蓋大軍的主攻方向,避免長安發現主力所在,提前集合兵力。

隨著大軍逼近朔方,秦璟帶兵馳援雁門,計劃算是成功一半。

烏孫昆彌和高車首領都很興奮,以為勝利就在眼前。

反正他們不打算占地,攻破朔方城,劫掠一番就跑,耗費不了多少時間。

可萬萬沒有想到,情況中途生變,牽制雁門守軍的兩支部落西逃,使得計劃提前曝-露,更引來秦璟這尊殺神!

一時之間,烏孫昆彌和高車首領都開始心中打鼓。有的小部落吃過秦軍的虧,沒了之前的信心,暗中生出退意。

若是戰勝還罷,若是敗了,以秦帝的作風,自己的部落都可能就此絕滅,沉底煙消雲散。

此次南下,高車六大部齊齊出動。

其中,狄氏和斛律氏帳下都有漢人和氐人謀士。

為大軍制定南侵之策的,正是狄氏首領帳下的兩個漢人。在漠北久居多年,言行舉止都類胡人,唯有長相迥異。

兩人祖上本為漢臣,靈帝在位時,於朔方郡出任職吏。

後遇黃巾起義,魏蜀吳三分天下,司馬氏代魏,永嘉之亂,五胡-亂-華夏,其祖輾轉邊州,為胡部所擄,為保性命,先依附匈奴帳下,後轉投鮮卑,做下不少惡事,被邊民斥為漢賊。

遇中原殺伐,鮮卑部落戰敗,其父祖主動部落北遷,投入高車狄氏帳下。

時至今日,這兩人再不以漢人自居,反將自家遭遇全歸罪於漢室,對中原懷抱刻骨仇恨。趁大災,合力鼓動高車首領南下攻打朔方,並非為部落考量,更多是出於私心。

他們壓根不在於高車人和漢人會死多少,也不在乎誰勝誰敗,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讓邊州血流成河,以報大父被趕出朔方之仇,以血父兄葬身草原之恨。

他們仇恨漢室,對胡人同樣沒多少忠誠。

因家族的遭遇,父祖的仇恨,心智早已經扭曲。

說他們歹-毒都是抬舉。

這兩個人,純粹是徹頭徹尾的瘋子,而且是頗具智商,危險性極高的瘋子。

「依仆來看,秦帝正在等援軍。」一名謀士出言道。

「援軍?」帳中頓時一片驚訝之聲。

「然。」謀士早料到有此反應,目光掃過眾人,繼續道,「漠北諸部聯合,且有烏孫為盟,能戰之兵超過八萬。加上能控弦的羊奴,足可超過十萬。朔方守軍不過兩萬,秦帝麾下僅一萬有余。大軍三倍於敵,兵力如此懸殊,秦兵善戰又如何,照樣會心生畏懼。」

「此言有理!」狄氏首領恍然大悟,黝黑的臉膛浮現一抹興奮。

「依仆之見,秦帝必會從臨近邊郡調兵,或是征召青壯。首領如要攻入朔方城,取得大勝,必要先發制人,設法攔住送信的騎兵。即使攔不住,也要搶在援軍抵達之前,擊破城外營盤!」

提到出兵,狄氏首領興奮稍減,面露遲疑之色。

「如為秦軍之計,又該如何?貿然出兵,正好落入對方圈套!」一名氐人謀士出言反駁。

他早看不慣這兩個漢人,即便對方所言句句在理,也會出言反對。

殊不知,此番為反對而反對,恰好說到了關鍵處。

秦璟之所以按兵不動,的確是計。

為的是-誘-高車和烏孫主動發起進攻,在城下牽制對方兵力,以奇兵襲其大營,絕其後路。

早在離開雁門郡之前,秦璟就與秦瑒書信,後者從西海郡出發,正率一萬五千大軍飛馳朔方。

此外,安排好雁門諸事,秦玖同樣調兵西行,追在秦璟身後,星夜兼程趕往朔方戰場。

從輿圖上看,兩支軍隊一東一西,加上駐扎朔方的秦璟,正好堵住高車和烏孫大軍三面,想要逃出生天,唯有選擇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