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1 / 2)

桓容 來自遠方 2161 字 2020-09-23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節!

太元九年, 元月底, 漢帝桓容兵發建康。漢軍步卒十五萬,騎兵八萬, 號五十萬,水陸並進,兵鋒直指長安。

大軍出城之日,旗鼓相望,前後綿延數百里。

百姓夾道, 台城起鼓。

郗愔謝安率百官送出城外, 鄭重拜於大輅之前。

「願陛下凱旋而歸!」

出發之前,桓容下詔, 以龍驤將軍胡彬領水軍五千,自廣陵發,北攻沛郡,增援謝玄郗融。

御駕則行淮南, 沿汝陰、新蔡北上, 同正攻襄城的桓沖合兵,計劃先下荊州, 再西進洛州。

同時, 桓容下詔梁州刺使桓石秀, 寧、益兩州刺使周仲孫發州兵, 自南進。又詔桓嗣由姑臧集結軍隊, 自西逼近長安。

漢軍從三面圍攻, 誓要攻入咸陽郡, 拿下長安城。

桓容過汝陰、新蔡兩郡時,召治所官員來見。除桓漢新遣太守和主簿,半數職吏出身當地,或曾為秦國官員,或世為當地大族。

對於桓漢天子,後者是久聞其名未見其面,心中難免忐忑。

君臣敘話之後,一名書佐回到家中,提筆給遠在陳郡的族兄寫成書信,字里行間盛贊桓漢天子仁德寬厚,有明君之相。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今南北並立,終非漢家之福。」

「漢天子鳳骨龍姿,鑄鼎象物,出類拔萃。其治國有方,愛惜百姓,朝中多忠臣良將,實有重鑄山河,開創盛世之能……」

洋洋灑灑千余字,書佐一蹴而就。吹干墨跡,落下私印,交忠仆送出城,奔赴陳郡。

為免造成誤會,在忠仆出城之前,書佐特地拜會太守,將書信遞於太守觀瞧。

此舉既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也為徹底表明態度:梁氏一族,自此效忠於漢室,再無二心。

梁氏是當地大族,樹大根深,在新蔡、陳郡和襄城等地極具聲望。

秦氏在西河期間,既同梁氏多有接觸。

梁氏郎君武藝一般,出仕也多在邊州,然其經商之能實不容小覷。同名聲在外的石氏相比,屬於悶聲發大財的類型。

前代梁氏家主曾有言:「地有金,俯拾可得。」

翻譯過來:遍地都是金子,彎腰就能撿到,全看願不願意。

這樣的家族,在慕容鮮卑雄踞六州時,漸漸歸於無聲。鄴城曾下三詔,選梁氏郎君為官。被點名的郎君不願從胡,亦不肯遠走帶累家人,不惜自斷一臂,堅決不肯出仕。

為此事,慕容鮮卑險些屠掉梁氏全族。

後秦氏入主長安,鮮卑、氐族先後被逐走,北地重歸漢姓,梁氏郎君紛紛出仕,家族的生財之能也漸漸開始顯現。

然而,長安的政令一道接著一道,並未見到太多實際效果。

朝廷之上爭權奪利不絕,舊臣新貴競相角逐,局勢愈演愈烈。

親眼目睹唐公洛被逼南投,梁氏改變態度,不著痕跡的退出長安,避開權利中心,轉而守在新蔡、陳郡等地,生意規模慢慢開始收縮,再也不如往年。

這樣的變化,不少人看在眼里。

有人皺眉深思,有人卻不以為意。

對長安文武來說,少一個梁氏,就少一個競爭對手,何樂而不為。

作出決定的梁氏家主,一年前已經病逝。如今統領全族的是新蔡書佐的從兄,即是遞送書信的陳郡主簿。

陳郡位於豫、徐兩州之間,今桓漢天子親征,並州、青州和冀州打成一鍋粥,用不了多久就會易主。

梁氏家主臨終曾言,「秦伯勉可打天下,卻坐不住天下。如四殿下登基,行雷霆手段,朝廷尚且有救。然世事難料,端看秦氏是否天命所在。」

如今來看,天命終不在秦氏。

如果秦策提前五年退位,不,哪怕只有三年,秦璟必能整肅朝堂,坐穩江山。現如今,說什么都已經太遲。

書信送出,陳郡遲遲沒有回信。直到桓容起駕,至襄城同桓沖匯合,一路披荊斬棘、摧堅毀銳,連下三城,梁主簿的書信依舊沒到。

梁書佐開始不安,很想親自往陳郡面見從兄,訴說事情厲害。

在這種不安中,時間又過半月,漢軍距離咸陽越來越近。

一日,陳郡忽然來人,未攜帶書信,僅有一個口訊:「郎主命仆傳話,請書佐放心。」

接到口訊隔日,秦國境內的陳郡、譙郡和梁郡先後舉旗,反秦投漢。

三郡改換旗幟,秦玦駐守的彭城同長安割-裂,孤懸在外。任憑他再是勇武過人,智謀無雙,沒有援兵,軍糧有漸漸告罄,也難穩定軍心。

北上的五千水軍,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太元九年,三月,龍驤將軍胡彬率軍大破沛郡,生擒沛郡太守,擄守軍一千五百余人。

同月,下邳城被破,漢軍攻入城內,守將在城頭戰死,主簿以下盡數被漢軍所擒。

至三月,沛郡、下邳先後易主,犄角之勢被破,彭城徹底淪為孤城。

城內三千守軍接近斷糧,有雜胡按捺不住,劫掠百姓,被秦玦軍法處置。

人頭砍下不足半日,守城的胡騎盡數反-叛,並有少數青壯從賊,在城內燒殺劫掠。守城的秦兵不得不調轉刀口,同胡騎廝殺在一處,以免百姓遭遇橫禍。

混亂中,城內突然起火,城門被打開。

漢軍趁機攻入城內,鎮-壓-胡騎,救下身陷重圍的秦玦。

秦玦欲-拔-劍-自-刎,被謝玄當場攔下。

情急之下,謝玄一手握住長劍,掌心被劍鋒劃破,鮮血順著劍尖流淌,瞬間匯成一條小溪。

「秦將軍,死容易,活卻難。今日漢秦之戰,是為華夏一統,恢復漢室,而非殺盡北地英雄,毀華夏氣運。」

秦玦看著謝玄,長劍仍牢牢握於手中。

「玦乃敗兵之人,將軍這又是何必?」

「秦將軍此言差矣。」謝玄搖頭,任由鮮血流淌,似乎感覺不到疼痛,「在玄看來,城破不在將軍,將軍實為當世英雄。」

漢軍頓兵城下,如果換成心狠之人,不顧百姓,任由胡騎劫掠,其後放棄彭城,殺出一條血路,必能保得性命。

秦玦卻沒有這么做。

非但如此,為保護百姓,他更是率部曲擊殺胡騎,避免彭城百姓遭受大難。若不是城內生亂,有胡騎想要出城,打開了城門,漢軍未必能輕易入城。

「秦將軍,還請聽玄一言……」

就在這時,被部曲救下的百姓紛紛伏身在地,哭請秦玦萬不要舍棄性命。部曲沒有出聲,卻是各個持刀身前。秦玦自刎,眾人必要跟隨。

「秦將軍,自漢末以來,中原之地蒙難百年。胡賊暫時退去,並未根除。將軍何不留下有用之身,為天下百姓滅此隱患?」

話音落下,秦玦持劍的手微抖,詫異的看向謝玄。

「不瞞將軍,此乃官家之語。」

「你我同為漢室,為華夏一統,方才刀鋒相向。如今,如何不能為華夏消化干戈?」

終於,秦玦松開手中長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