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節(1 / 2)

是他失策了,沒想到還有這樣一種可能。

不過如今得到消息,也不算晚。

富貴險中求,他這一輩子,不都是在不斷地謀求,何妨差這一次?

景王能做手腳,他為何不能?就在這里認輸,他怎么甘心!

既分不出誰是誰,那就干脆……讓所有的血都驗不過,這樣總行吧!

八皇子的血肯定也在其中,他原想著這個弟弟已夠慘了,沒打算再害一把,要怪就讓八皇子去怪景王好了。

六皇子面帶狠戾,如此交代了一番:「讓潘太醫盡快去辦。」

潘太醫得了答復,頭大地去了。

回到眾太醫處,潘太醫已然想到了辦法。

要驗明皇族的秘法,其實是因本朝開國皇帝,曾服用過一種叫做麒麟金的葯物。

這種葯物乍看沒什么特別,可是一旦服下,血液遇見另一種叫做龍騰的葯草之後,就會發出淡淡金光。

當年的開國皇帝以此暗示自己天命在身,卻因此將麒麟金的效用,傳給了子子孫孫。

雖然聽說之後一代會比一代淺,可是真正皇族的血液,遇見龍騰草之後,仍是會有金光。

而驗明皇族之身的秘法,就是龍騰草。

因皇家要保住這個秘密,龍騰草早就被人為銷毀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太醫院種的為數不多的幾棵。

潘太醫知道龍騰草,也對龍騰草有過不少研究,他的醫箱里裝了一小瓶葯汁,葯汁中含有礬石粉,可以破壞龍騰草的效果,原是想著有備無患,可是因為不知小世子是哪份血,反而沒辦法動手腳。

如今六皇子有令,要改變所有人的結果,他反倒心生一計。

潘太醫以銀針浸了葯汁,隨意撥弄,將一份「是」的結果,改為了「非」。

因為涉及皇室機密,帳中只有幾位太醫在忙碌,帳外才有侍衛把守,潘太醫趁著無人注意,將葯汁迅速倒入所有裝了血的瓶子之中。

做完這一切,潘太醫假裝自己才驗完,開始與另幾位太醫核對,自然潘太醫處有了不一樣的結果。

潘太醫肅然道:「咱們為皇上辦事,若咱們幾個都不一致,如何呈給皇上?不若再驗一次。」

另幾位太醫雖有不滿,但潘太醫所言亦有幾分道理,終究還是答應從頭再驗過。

看著太醫們重新用他已加了料的血來驗,潘太醫抹了抹額頭上的汗珠,總算是辦成了。

殊不知這一切,都被帳後負責盯著他的人看在眼里,記在冊上。

太醫們這一回,竟驗出與上回截然相反的結果,皇帝要他們驗的人,竟全非皇室血脈。

這結果相當震撼,太醫們又核了幾次,還檢查了所用的龍騰草,並無問題。

潘太醫裝模作樣唏噓道:「若不是重新驗了,恐怕有人就要欺君罔上了。」

太醫們沒能發現異樣,也只得把這般詭異的結論呈上。

龍帳中一直在候著的皇子、宗室、禮親王得知消息,面上都不太好看,八皇子臉色慘白,搖搖欲墜。

「皇上,這……」

最先是禮親王提議要驗,禮親王自己也沒想到,景王小世子和八皇子竟都不是皇家血脈?真是造孽噢!

皇帝眼神中蘊藏著雷霆,意味深長又克制地道:「多虧太醫有此一驗,否則朕真的要被蒙在鼓里了。」

六皇子聞言,心中一動,還不忘偷窺景王妃的反應。

李魚這會兒已跪了下來,緊緊摟住幾個孩子,把臉埋在孩子懷里,六皇子看不見他是何神情,但是能清楚地發現景王妃的手在發抖。

這應是事情敗露,害怕了。

六皇子很有些得意,但還是隨眾人懇請皇帝息怒。

皇帝沉聲道:「這件事,必得要有一個交代。」

話音剛落,兩隊御前侍衛沖入帳內,卻不是如六皇子臆想的,將景王妃和景王的幾個假兒子帶走,而是將潘太醫揪了出來。

大臣們還有禮親王都驚呆了,冒充皇族乃是重罪,以為皇帝就要處置相關之人,接下來定是一場腥風血雨,可是怎么也想不到,皇帝第一個竟拿看似毫無瓜葛的太醫開刀!

潘太醫被凶神惡煞的侍衛嚇得不輕,第一個念頭便是,難道皇帝已發現他所做的手腳了?

可是當時帳中沒人注意到他,皇上又如何能得知呢?

潘太醫硬著頭皮道:「皇上,臣犯了何錯……」

他最後一個尾音尚未說完,皇帝冷冷一笑,已有侍衛將一份暗報大力甩在潘太醫臉上,另外有侍衛將他隨身的行醫箱打開,准確無比地找到了那瓶葯汁。

瓶里仍有些許殘留,這只葯瓶潘太醫未來及處理,且自詡聰明地以為最危險之處就最安全,一直帶在身上。

皇帝令其他太醫,先去看這瓶葯汁,再去看他們用來驗的血。

太醫們仔細聞過又看過之後,都出離憤怒了,道里頭應含有礬石,礬石葯性與龍騰草相克,會大大破壞秘法的准確性。

難怪第一次除了潘太醫,他們得出的結論全都是皇族,潘太醫建議重驗之後,就變成全都不是了。

潘太醫分明是蓄意誣陷!

原來,方才的結果是假——

太醫們齊齊改了口,生怕皇帝追究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