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節(1 / 2)

景王天生啞疾,已夠坎坷了,堂堂嫡皇子,竟不知不覺在他眼皮底下中了毒!

歷時這么久,絕不可能是比景王還要小幾歲的六皇子做的,那會是誰?還有誰要害景王?

皇帝既憤怒,亦覺得愧疚,沒能看顧好景王,更對不住九泉之下的孝慧皇後。

「不論如何,一定要為景王解了這毒!」皇帝命令道。

老太醫應了。

皇帝轉身想起了四個寶,著急問道:「這毒會不會傳給子嗣?」

老太醫說不准,皇帝令王喜把四個孩子抱過來,老太醫挨個診脈,又與其他太醫討論了很久,才肯定道:「小世子和另外三位小公子,並沒有中毒。」

皇帝總算得了一個還算不錯的消息,這也算不幸中的萬幸了。

皇帝召王喜過來詢問,王喜是一直跟著景王的,若景王幼時中了毒,一定會有異樣,王喜不可能不知。

可是王喜一再回憶,最後竟以性命擔保,他從未發現景王有中毒的症狀。

太醫突然宣布景王中毒,中毒時間還是在數十年前,皇帝本就一團亂麻,王喜既如此說,皇帝雖覺得蹊蹺,暫時也沒別的線索。

李魚呆呆愣愣聽皇帝在詢問,好半天才反應過來,景王原來是年幼時就中了毒?

可是為何他不知?這應當不是一件小事,為何原書里沒有提到半句?

記得原書景王到最後身體都很康健,是不是可以說,若非此次景王吐血,他們也發現不了景王中毒,這毒還會繼續潛伏下去。那這毒,究竟有什么用?

一般中毒總會有症狀,景王他……平時的確也不像中毒的樣子,原書里和如今的世界,沒什么毛病伴景王一生,只除了……

李魚原本正給景王端著參湯,忽然手重重一顫,啪嗒一聲,銀匙掉在了地上。

李魚俯身去撿,手抖得差點撿不起來。

就在方才,他有了一個十分可怕的念頭。

景王是年幼時就中的毒,這只是皇帝和太醫的推測,但是很奇怪,從小負責照顧景王的王喜從未發現景王有異樣,李魚相信王喜,王公公沒必要在這時候說謊,會不會中毒其實還要更早一些,比王喜來到景王身邊還要早?

這個毒藏得如此之深,沒有症狀亦不可能,會不會症狀其實是有的,被世人忽略了,所以才發現不了呢?

這個症狀就是——景王本身最大的缺憾,啞疾。李魚就算不是太醫,也知道宮廷文里有些毒葯,是可以致聾致啞的。

若景王的啞疾,不是天生,是毒葯使然,有沒有可能?

李魚猛地想起了前陣子的一件小事。

為了避免將啞疾過給子嗣,景王並不打算再要孩子,李魚想生女兒賊心不死,曾打聽過皇帝祖上與孝慧皇後祖上的情況,想隨便算算幾率有多大,可是問下來,兩邊的人竟都沒有啞疾,也就是說,十幾代上百個人不論男女只出了景王一個啞巴。

從遺傳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生命何其復雜,李魚年紀輕輕就穿書了,對遺傳的了解也很粗淺,更擔心這是不是原書簡單粗暴的設定。

如今想來,原書很多突兀的設定在這個世界都能找到理由,比如景王的名字與眾皇子很不一樣,叫做天池,其實這是因為景王原本叫天景,後來改了名。

那幾乎不可能卻存在的啞疾,會不會也有其理由,景王是很小的時候被下了葯,然後被誤以為是天生,也因為如此,旁人一直沒發現景王中毒了?

當然,這也是他的猜測,若是真的,就太可怕了,最好能找到證據,將之推翻,或者印證。

景王很小的時候……小到王喜還沒來……下葯……

李魚腦子里浮現出一個場景,幼小的景王躺在襁褓里,看著自己的乳娘,乳娘含淚吞下了一包葯粉。

卧槽,李魚自己都被自己嚇了一跳,怎么突然想起這個?

這是景王的秘密,他一直沒弄明白,雖然時間能對得上,也沒有王喜,可是吃葯的是乳娘,不是……

不對!

李魚憶起與金絕公主閑聊時,對方似乎提起過,乳娘吃了葯,可以把葯性通過乳汁傳給小孩子,如此就能給小孩子治病。

那,若是乳娘吞了毒葯呢,小孩子會不會???

李魚:「……」

李魚感覺自己胡思亂想一通,竟毛骨悚然地貼上了!

小魚?景王見他精神恍惚,捻了捻他的手指。

李魚回過神來,克制住要告訴景王的沖動。

一切都是他的猜測,他不能魯莽告訴景王,萬一不是,中毒和啞疾沒有任何關系,豈不是叫景王空歡喜一場?

當務之急,是先幫太醫把毒確定下來。

不論如何,都會救你。

李魚看著景王,堅定地下了決心。

嚶,魚好愛他,不想守寡!

第122章

老太醫道尚需一段時日才能確定景王中的是何毒, 李魚想起他才做了個幫助梁氏的支線, 支線獎勵是一張古葯方, 任務在他們與六皇子對峙時就提醒完成了, 他應能很快得到這個獎勵。

坑魚系統為何要獎一個古方, 李魚當時不明白, 這會兒自然而然就想, 會不會與景王中的毒有關?

他巴不得這是解葯,可是當著皇帝和太醫的面,也沒辦法立即進系統去取, 因為一進系統, 他的身體會短暫地失去知覺, 只怕會引起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