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節(1 / 2)

再醒過來,李魚發現前面多了四座小「山包」。

幾個寶屁屁對著他排排坐,從最左邊的筆直,到最右的歪七扭八。

這幾只到底在干嗎,魚爹好奇中。

孩子們不可能一直保持安靜,堅持不到一會兒,李魚就聽見他們在輕聲交談。

二寶、三寶愁得很:「爹爹還不醒。」

四寶搖頭:「爹爹還在睡。」

大寶忙著要他們小點聲:「閉嘴,安靜,照顧爹。」

李魚:「……」

被孩子們照顧的魚爹有些感動,真是辛苦這幾只魚崽了。

變人技能經過一整天,已可再使用,李魚趕緊變成人,重重地咳了一嗓子,魚崽們聞聲紛紛回頭,驚喜地叫著「爹」。

李魚走到岸上,把孩子們緊緊摟在懷里。

共江山有何大不了,有這樣可愛的孩子,他一定會保護他們的家!

事不宜遲,得趕緊去救老攻了!

第134章

李魚接連在水里變來變去, 衣裳幾乎都濕了。

出了荷花池,他領著孩子們走到最近的游廊, 發現雄風在守著,看見李魚來了,高興地朝他直搖尾巴。

雄風帶路,引李魚去了不遠處一間屋子,屋子里放了許多干凈衣物, 並沒有旁人。李魚知道這是葉清歡的安排,心里十分感激, 趕緊把衣裳換好。

這屋子有兩扇門,李魚從與來時不同的另一扇門走出去, 很快便有下人來領他去見老承恩公。

葉騫已把禮親王請了過來, 禮親王之前覺得老承恩公想太多, 不欲貿然入宮, 可是親眼見到葉清歡手中的虎符,禮親王就知道, 情況是真的不妙了。

禮親王將虎符翻來覆去地核查。

「這虎符, 你從何處得來?」禮親王問。

李魚道:「是皇上打碎了一只玉匣之後拿出來的。」

禮親王原就是要確認虎符收藏之地,由此判斷李魚之言。

看來李魚並未說謊。

禮親王要李魚再說一遍乾清宮內的詳情。

李魚配合著說了, 涉及到琅琊公主, 禮親王幾次詢問, 這位外邦公主藏在後宮多年, 還偽裝成了另一個人, 禮親王震驚之余當然要問清楚, 李魚也理解,將自己聽到見到的全都和盤托出。

禮親王又問:「琅琊公主既守住了乾清宮,你是如何將虎符送出的?」

這是禮親王覺得疑惑之處,涉及到皇帝安危,不容許有任何差錯。

李魚一愣,這他要如何說?

李魚想了想道:「殿下養了條魚,他把虎符藏在魚……魚缸假山里,然後尋了個借口,把魚缸送給了我。我原本待在千秋殿,並未與他在一處,千秋殿守衛不若乾清宮嚴密,可能他們覺得我沒有威脅,我尋到虎符之後,便偷偷溜出來送信。」

李魚這說法算是勉強圓上了,細想之下還是漏洞百出,禮親王還想再多問一問,葉清歡搶著為李魚開脫:「他送虎符已冒了很大的危險,著急之余未必事事都能記得清,何必再緊追著不放,救駕要緊,還是先布置一下行動吧。」

李魚感激地看了葉清歡一眼。

禮親王深以為然,馬上與承恩公帶著虎符去守城將軍處調兵,葉清歡負責將府里人手集中起來,支援守軍,葉騫年紀大,腿腳不便,親自坐鎮承恩公府指揮。

李魚肯定要參與救老攻的行動,這是毋庸置疑的,他仍是把幾個孩子托付給王喜照顧。

大寶穿著小騎服,拿了小彈弓,邁開小短腿,搖搖晃晃走出來,扒住李魚褲腿。

「大寶,救爺爺。」大寶堅定道。

李魚眼睛有些濕了,把大寶抱起來,蹭了蹭孩子柔嫩的臉頰。

「大寶乖。」李魚溫聲安慰,「爺爺一定很快就沒事了。」

李魚重新把大寶送回王喜處,從大寶穿的鼓鼓囊囊小騎裝,他想起一件事,又去找了葉清歡。

「你要我們都穿上厚實的鎧甲,帶上頭盔和盾牌?」葉清歡吃了一驚。

攻打皇宮十分緊急,若刻意准備這些就怕來不及,且鎧甲多是守軍才會有,府里侍衛多半是沒有的。

李魚比劃著解釋道:「琅琊公主的人,身上會有一種水液冒出來,沾上會令人……」

他不知腐蝕在古代要如何說,想了想道:「沾上會令人全身潰爛而死,十分厲害,我曾親眼見過,千萬要小心。」

……原來如此。葉清歡自幼就受親爹教導,死固然不懼,但是能小心還是盡量要小心的,命人將這消息傳給守軍,府中侍衛皆持盾,有甲衣則穿甲衣,沒有甲衣就穿上厚實的棉襖,裸露在外的部位必得裹上厚厚的紗布,遇見叛黨多用弓箭射殺。

葉清歡自己有金絲甲,老承恩公也有一身,臨行前尋出來送給了李魚,李魚千恩萬謝之後穿上,各處也都准備得差不多了。

葉清歡最後抱了抱搖籃中無憂無慮的女兒。回首,他的妻子金絕公主紅著眼睛望著他,葉清歡一度以為她要攔他,誰知公主哽咽著道:「路上小心,早些回府。」

葉清歡胸膛一熱,用力點了點頭。

公主如此深明大義,他把原本想好的諸多安慰都咽了下去。

「你別擔心,去去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