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節(1 / 2)

晚了!

且景王妃是個不錯的,皇帝也不想平白給人添堵。皇帝自己已被琅琊公主禍禍得有陰影了,萬一也給景王指了個不省心的怎么辦?

開枝散葉倒是個不錯的借口,可是對景王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當然若景王自己表示想納側,皇帝鐵定不會阻攔,景王既明確表示不想,皇帝更不會強迫。

找門路找到皇帝跟前的大臣,皇帝轉眼便神清氣爽地對他們道,沒辦法,就連朕也說服不了景王……

「父皇是這樣想的。」

景王將皇帝的態度小聲說了。

李魚臉頰紅撲撲的,不知是害羞還是慚愧。

是他誤會皇帝了,其實皇帝也是人,對皇帝好,皇帝也不會為難。

有了「雙重」保證,李魚的心徹底安定下來。

「……對不起,忽然就有點控制不住。」李魚低著頭道歉。

他也不知道怎么了,最近總感覺有一陣陣火氣往上冒,頭腦發昏起來,好似被豬油蒙了心。

冷靜下來,就覺得自己不可理喻。

「不是你的錯……太醫說了,孕期是會敏感一些。」

景王想起太醫之言,揉了揉李魚的頭,表示自己並不在意。

「而且,你也是在意我。」

景王笑著道,小魚性子爽快,很少對他發脾氣,這般蠻不講理還是頭一次。

就算是指著他鼻子罵的小魚,他也喜歡。

若兩個人易地而處,小魚帶了一群男人上門……

後果只會嚴重得多。

李魚得到景王的安撫,景王又不必再去皇帝處做苦力了,有了老攻陪伴,李魚心情很快便好了起來。

另一邊,給李魚診脈的幾位太醫,一起將診斷結果匯報給皇帝。

景王妃是真有孕了。

皇帝控制不住嘴角上揚,再翻了翻景王批的奏折,他原本是想挑個日子再下旨,如今也不必再等了。

選日不如撞日,雙喜臨門不是更好?

皇帝這就命羅總管去傳六部尚書、禮親王過來,他要當著幾位重臣和宗令的面,正式提出立景王為太子。

第138章

禮親王和六部尚書, 對於皇帝的決定也猜得七七八八,只是沒想到皇帝會如此快就定下太子人選, 因這之前數十年, 皇帝並未正式立過太子,就算曾對某位皇子另眼相待, 皇帝內心也是培養與提防並重,並不會過早就昭告天下。

禮親王和幾位尚書對景王都十分滿意, 皇帝立景王為儲,他們其實沒意見, 可是身為臣子也不能直接就贊同, 君心難測,禮親王與尚書們思來想去,只能不約而同跪下道:「皇上還年輕, 還請三思。」

皇帝笑而不語。

以前他也覺得自己年輕, 這場宮變,到底令他意識到青春不在, 面對琅琊公主的突襲, 他竟無招架之力, 這是恥辱, 亦是無奈。盡管受困只是一時, 對方過於陰險, 扮成了他意想不到的人, 可是被狼狽地押來押去, 他已現出了老態, 再怎么養,精力也回不到從前了。

再不想承認,人生七十古來稀,按這算法,他已過去了大半輩子,往後還不知能有幾年。孝慧皇後和四皇子之死的真相,對他來說亦是沉重的打擊。

他已當了很久的皇帝,在某些事情上照樣無力回天,權位換不回死去的妻兒,更換不了逝去的歲月,抓在手心里這么久的皇權,也該放一放了。

他先前試著讓景王處理政務,發現景王竟做得不錯,皇帝很是滿意,想想既已決定是景王了,何不早早宣布,痛快放權,反正他無心政事,太子代政更加名正言順,將來登基也不必手忙腳亂。

皇帝只是稍微想了一下,竟想到了往後儲君登基,心頭微怔。

不過立景王為儲,這也是遲早會發生的事,皇帝很快便放下了。

禮親王和尚書幾次懇求,皇帝均未改變主意,禮親王和尚書們最終表示會擁護皇帝的一切決定。

皇帝便在接下來的朝會上,令禮親王當眾宣讀早便准備好的詔書,正式立景王為太子。

皇帝這次沒給景王透口風,景王自己也沒想到,看似尋常的一個早朝,皇帝竟立他為太子了。景王愣了好一會兒,在禮親王不住的催促中跪下,當著群臣的面接旨謝恩。

這一刻他走馬燈似地想了許多,回過神,對著皇帝的叩拜,才剛完成。

皇帝為了昭示對太子的重視,含笑拉著新出爐的太子,大肆勉勵了一番,又令諸位尚書協助太子盡快熟悉各部事務,幫太子處理朝政。

禮部得了旨意,立刻著手准備太子冊封禮。

退朝之後,皇帝單獨將太子留了下來。

「天池,感覺如何?」皇帝問道。

穆天池這一日上朝,周圍人還都是喚他景王殿下,宣讀過詔書之後,就成了「太子殿下」,感覺是太突然了,可又不能當著皇帝的面如此說,只得心情復雜地點了點頭。

「……好好干。」皇帝笑著拍了拍他的肩。

其實皇帝有一肚子話,不知該從何說起。

關於這個太子位,關於他們好不容易親近起來的父子情。

皇帝曾聽說,琅琊公主之亂時,大寶曾背著小彈弓要來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