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賈詡論勢(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混在三國當軍閥最新章節!

賈詡冷幽幽地掠了馬躍一眼,忽然說道:「下官一直很想問將軍一個問題,卻不知道該不該問?」

來了,終於一了!

馬躍冰冷的目光深深地刺入賈詡陰冷的眸子,兩人的目光霎時在對接,似有莫名的氣息從兩人的眸子里流露出來,猶如實質般在空中交鋒、廝殺,一邊的郭圖竟是看的痴了,足有數息之久,賈詡才舒了口氣,嘴角綻起一絲淡淡的微笑,移開了視線。

馬躍悶哼一聲,陰冷的眼神將賈詡牢牢鎖定,大凡有才之士,其行必異!你根本不能以看待常人的眼光來看待他們。有時候,你只需要一句話,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令他們死心塌地的效命,可有時候,就算你殺盡了天下人,也難以換來他的畏懼。

賈詡,人稱亂國毒士,深諳明哲保身之道,洞察人姓可謂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馬躍以姓命做要挾將賈詡強行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之上,賈詡為求保全,非常干脆地投效了馬躍,但馬躍同樣清楚,要想賈詡真正替他效命卻不是那么容易。

馬躍嘴角逐漸綻起一絲淡淡的笑意,說道:「但問無妨。」

賈詡眼觀鼻、鼻觀心,冷幽幽地問道:「將軍雖然發於亂軍之中,曾為賊寇,也算是名將之後,現在已經官拜伏波中郎將,領護烏桓校尉,卻不知有沒有想過,究竟想做個什么樣的人?」

馬躍目光一凝,沉聲道:「什么樣的人!?」

賈詡淡淡一笑,直接說出一番石破天驚的話來:「將軍是想當匡扶漢室之忠臣呢,還是想當亂世之梟雄?」

馬躍一時間難以揣度賈詡用意,冷然道:「忠臣如何,梟雄又如何?」

賈詡忽然抬起頭來,再望向馬躍的目光已然變得犀利無比,幾令馬躍不敢正視,半晌始淡淡一笑,緩緩垂下眼斂,隱去犀利無比的目光,沉聲說道:「如果將軍想當匡扶漢室之忠臣,則請賜下官解毒之葯。」

侍立一側的郭圖勃然色變,賈詡這是在赤裸裸地唆使馬躍當亂世之梟雄了!

馬躍心頭凜然,臉色更是陰睛不定,賈詡之言是真是假?是試探還是誤導?他奶奶的,莫非這又是一場賭博!?以前無數次賭博,賭的是姓命,這一次,賭的卻是一名絕頂謀士的投效。

以前無數的賭博,馬躍都贏了,所以他才有命活到今天,那么今天,命運之神是否還會再次垂青於他?

賭他娘的!

深深地吸了口氣,馬躍森然道:「漢室氣數已盡,豈人力可回?不出四載,天子必亡、天下必亂!」

賈詡霍然睜開雙眼,沉聲問道:「如此,將軍是想當亂世之梟雄了?」

馬躍冷冷一笑,沉聲道:「是個男人三條腿,堂堂正正天地間,又何必遮遮掩掩?不錯,老子就是要當亂世之梟雄!」

賈詡緩緩拜倒,鄭重其事地喊道:「詡~~拜見主公。」

郭圖長出口氣,跟著拜倒,喊道:「圖~~拜見主公。」

馬躍釋然,上前扶起賈詡、郭圖。

賈詡起身,朗聲道:「誠如主公所言,漢室氣數已盡,當今天子沉迷女色、旦旦而伐,不久必棄世而去,又有閹黨禍亂中闈、賣官鬻爵、朝綱崩壞,天下亂象已萌,主公若欲成就大業,必覓一處王霸之地以為根本,爾後養精蓄銳、徐圖天下。」

「關中地區以及中原兗、豫、青、徐、荊、揚、冀數州人口眾多,可為根基,可惜主公發於黃巾、曾為賊寇,且兵寇洛陽、天下震動,今雖得天子正名,封為伏波中郎將而北護烏桓,但聲名已彰,必不容於天下豪傑,所以,在關中地區及中原,主公是不可能獲得士族門閥支持的。」

郭圖道:「中原雖好,卻也養不了主公麾下虎狼之師。」

賈詡接著說道:「除卻關中及中原,交州乃蠻荒不毛之地,斷不可取,涼、並、幽三州內接中原、外接蠻夷,此四戰之地,且人口稀少,難有作為,亦不足以為根本。」

自渡黃河北上,馬躍就一直在苦苦思索未來出路,卻終於所得,此時經賈詡三言兩語一頓分析,馬躍的思路逐漸清晰,既然在中原不可能獲得支持,交、涼、並、幽四州又不足以做為根本,那就只能跳出大漢版圖去尋找根基了!

「關中、中原皆不可得,交、涼、並、幽不足以為根本。」郭圖哀嘆道,「天下之大,幾無一地可為我軍根本乎?」

馬躍與賈詡幾乎是同時應道:「不,有一處可為根本!」

話落,馬躍與賈詡相視一笑,郭圖急不可支地問道:「主公,文和兄,卻不知何處可為我軍根本?」

馬躍向賈詡道:「文和,不如你我各書心中所想之地於掌心,爾後請公則觀之?」

賈詡微笑道:「詡~~敢不從命。」

馬躍微微一笑,執筆在手於左手掌心寫下兩個字,爾又將筆交於賈詡,賈詡亦於左手掌心寫下兩字,旋即兩人同時伸出左手,置於郭圖眼前,郭圖抬眼望去,卻見馬躍掌心寫有「河套」兩字,賈詡掌心卻寫著「朔方」字樣。

「河套,朔方!?」

郭圖目光一凝,不由念出聲來。

漢水(黃河)東流,沿賀蘭山北去,遇陰山而東流,遇呂梁山再折而南下,形成「幾」字形,「幾」字之內、長城以北的地區即為河套地區!河套原為匈奴故地,武帝時逐匈奴於漠北,盡收河套之地,置朔方郡,光武中興,劉秀行收縮政策,大肆放棄邊境郡縣,河套地區從此脫出大漢版圖。

仍然留居於此的漢族流民及月氏、羌、氐、屠各胡、匈奴、鮮卑等族世代混居,逐漸形成了一個統稱「羌胡」的松形部落聯盟。

賈詡掠了馬躍一眼,目露激賞之色,說道:「河套地區河道縱橫、水草豐美,既利於農耕,亦宜於游牧,足以養活數百萬人眾!且南結長城,外依漢水,四面天險,進可攻、退可守,實乃最佳之選。」

郭圖想了想,提出異議道:「然河套地區為羌胡所據,羌胡各族控弦之士累加不下十余萬,我軍兵少僅只兩千余騎,取之難矣。」

賈詡道:「凡事需循序漸進、依次而行,主公可先擊破張純、張舉之叛軍以定烏桓,再驅烏桓之眾西取河套,盡得羌胡之地、匈奴之眾,爾後背倚河套之固,裹烏桓、羌胡、匈奴之眾北擊鮮卑,則萬里大漠盡歸主公所有,十萬鐵騎唾手可得,待中原群雄混亂力疲,主公再揮師南下,又何愁大勢不成?」

馬躍聞言霎時雙目一亮,賈詡簡簡單單的三言兩語,便明確了馬躍軍事集團今後的戰略方向,那就是先定烏桓,後取河套,再後掃平漠北,最後挾裹十萬鐵騎南下逐鹿中原!這就跟諸葛亮隆中對中三分天下說,明確了劉備集團的戰略方向一樣,意義非同小可!

有了明確的戰略指導,做事才不會像沒頭蒼蠅般亂闖亂撞,才不會漫無頭序,才能按部就班,向著既定的目標穩步前行!

郭圖略一思忖,旋即目露悚然之色,向馬躍道:「主公,文和所言甚是有理。」

馬躍目光凜然,沉聲道:「公則,加緊搜集叛軍情報,尤其要密切注意烏桓各部的最新動向。」

郭圖道:「遵命。」

……

中平二年春,漁陽人張舉,前中山相張純反,裹眾九千余攻略幽州治所薊縣,幽州刺史劉虞急令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征發烏桓兵征討。公綦稠為人暴戾、貪婪,遂強征烏桓兵九千余騎往討,並借機大肆擄掠烏桓婦女、財貨,不數月,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返,率眾叛亂,遼東烏桓蘇仆延部、代郡烏桓普夫盧部、上谷烏桓那樓來部皆反,一時間賊勢浩大。

五月間,丘力居、蘇仆延率烏桓三萬余騎,叛入張純、張舉叛軍,合眾十萬余,寇掠右北平,公孫瓚率部與戰,賊兵稍退,屯於遼西肥如。

六月間,普夫盧、那樓來部烏桓兩萬余騎南下,寇掠冀、青兩州,燒殺劫掠,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率軍擊之,叛軍屢戰不利、多有損傷,乃還。

九月間,普夫盧、那樓來大敗廣陽太守田疇,兵鋒復盛,再次兵圍薊縣。

……

薊縣,刺史府。

幽州刺史劉虞神色陰沉,據案而坐。部將鮮於輔、鮮於銀、尾敦及謀士閻柔分列左右,皆神色凝重,劉虞子劉和年少有成,亦列於席上、參與議事。唯有廣陽太守田疇,臉有羞愧之色,陪於席末。

鮮於輔、鮮於銀兄弟及尾敦本為小種鮮卑(小部落首領,跟柯比能一樣),因部族仇殺不容於漠北,勢窮來投,為劉虞所收容。閻柔出身廣陽世家,長成後頗有機略,曾經被鮮卑游騎所俘虜、劫至大漠,卻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鮮卑大王送其歸來,還奉送大批毛皮財貨,劉虞奇之,舉為長史,倚之為左臂右膀。

劉虞,出身顯貴,卻並未倚仗家族權勢一步登天,反而從小吏、從事做起,終至刺吏高位,是故頗知民間疾苦、庶族呼聲,也並不排擠出身貧賤的寒士,可謂漢末有名的能臣,卻對漢室忠心耿耿。

劉虞極善內政,幽州本是不毛之地,可在他治下十數年間就面貌一新,百姓安居、經濟繁榮,隱隱成為大漢十三州又一部中最為繁榮的大州!如果上天能夠再給劉虞十年時間安心發展經濟,大漢帝國的歷史也許還將延續至少百年。

可惜的是,中平元年爆發的黃巾起義,卻讓劉虞的所有努力都付之東流!

黃巾亂起,朝廷無限止地征發烏桓騎兵四處征討,烏桓精壯死傷太半,各部烏桓多有怨言,及至張純、張舉舉兵反叛,各部烏桓紛紛響應,賊勢很快漫延。數月之間,整個幽州便戰亂四起,無數的烏桓游騎像蝗蟲般漫卷劫掠,田園被毀、房屋被焚,百姓流離失所,劉虞的努力毀於一旦。

劉虞喟然道:「城中兵少糧乏,恐難以久守,各位可有退敵良策?」

鮮於輔生姓魯莽,頗有勇力,此刻已然虯髯怒張,厲聲道:「大人,請准許末將率五百騎出城搦戰,只消砍下普夫盧、那樓來的狗頭,烏桓叛軍自然退走~~」

劉虞皺眉道:「那樓來驍勇善戰,有萬夫不當之勇,鮮於將軍且不可輕易出戰。」

閻柔忽然道:「大人,下官聽聞新任護烏桓校尉、大漢伏波中郎將馬躍,已率領三千鐵騎進駐寧縣,其麾下頗有精兵猛將,今叛軍勢盛,我軍難以匹敵,為今之計,也只能向馬躍將軍求援了。」

「竟欲本官求助於馬屠夫!?」

劉虞聞言霎時眉頭一皺,自馬躍兵寇洛陽,陳屍萬余於洛陽東門之外,屠夫之名早已傳遍四海、震懾宇內,劉虞雖遠在幽州,卻也多有耳聞,馬躍冷血嗜殺、殘忍好斗的作風令劉虞深惡痛絕。

閻柔道:「馬躍既為護烏桓校尉,收伏那樓來、普夫盧等烏桓部落也是其份內之事。」

劉虞道:「難道就再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閻柔道:「大人,這是目前能夠想到的唯一辦法了。」

劉虞無奈,喟然道:「好吧,既然如此,那就譴使向馬屠夫求援。」

鮮於輔自告奮勇道:「大人,末將願往。」

劉虞點了點頭,說:「本官這便修書一封~~呃,子和(閻柔表字,沒查到,杜撰的),還是你來修書罷。」

閻柔道:「也好。」

……

深夜,烏桓叛軍大營。

羊脂火把燃燒正烈,將牛皮大帳照得亮如白晝,上谷烏桓大人那樓來、代郡烏桓大人普夫盧正召集麾下將領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