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水淹汜水關(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混在三國當軍閥最新章節!

田豐道:「眼下正值六月,河水已經進入汛期,如果主公能在河水南堤上掘一道缺口,引水倒灌汜水關,關城內外就會成為一片澤國,雄關天險將再不復存在,十八路關東聯軍可以乘船過關,不過~~」

袁紹道:「不過什么?」

田豐道:「不過河水之堤一旦開掘,洪水勢必泛濫成災,到時候不但汜水關被淹,只怕方圓數百里也將化為一片澤國,居住在附近的百姓將遭受池魚之殃,所以,在掘堤之前,豐以為應當事先開掘引流水渠,在山口險隘處修築阻水堤,以控制洪水的泛濫。」

「哎,元皓多慮了。」袁紹不以為然道,「既然是打仗又哪能不死人?就算河水泛濫,汜水關方圓數百里內也不過幾萬百姓,死了便死了,又有何足惜?現在最要緊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打破汜水關、虎牢關,大軍逼洛陽,解天子之危,至於別的,卻是顧不了許多了。」

田豐還欲再勸,袁紹大手一揮,不容置疑地說道:「此事就這么定了,元皓不必多言。」

許攸不失時機地恭維了一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主公英明。」

田豐默然,半晌不曾說話。

……

冀城。

句突兩眼通紅、滿頭大汗地來到了賈詡面前,瓮聲瓮氣地說道:「軍師,末將幸不辱命。」

賈詡聞言一顫,眸子里掠過一絲惻然,然後深深地吸了口氣,幽幽地說道:「將所有屍體集中起來,多加干柴白草,即刻火化,然後拆毀城牆、火焚全城,就算有人僥幸躲過一劫,也不能讓他們逃出生天。」

句突瓮聲應道:「遵命。」

「嗯。」賈詡點了點頭,又道,「再派十騎快馬前來聽調。」

句突答應一聲,領命去了,不及片刻功夫,十騎烏桓快馬疾馳而至,賈詡以事先准備好的十筒書簡分別交給十騎快馬,然後逐一交待這些快馬分別送往顯親、豫道、平襄、西縣、成紀、阿陽等漢陽各縣。

平襄縣。

縣令凈祖是本地士族,凈姓也是平襄大姓。

接到賈詡書簡之後,凈祖急召縣尉、縣丞前來議事,縣尉、縣丞也皆為本地士族,頗有家業,行禮畢,縣令凈祖向縣尉和縣丞道:「兩位大人,剛剛馬涼州的首席軍師賈詡先生派人送來書信一封,兩位請過目。」

「哦?」

縣尉順手接過書簡瀏覽起來,縣丞卻問道:「不知書簡上都說了些什么?」

凈祖說道:「書簡上說,漢陽太守姜冏因為不遵刺史大人號令,卻甘願為國賊董卓爪牙,為虎作倀、助紂為虐,實屬罪無可恕!不過馬涼州並未加害姜冏族人,冀城士族雖然曾經助姜冏守城,殺了馬涼州不少士卒,可馬涼州也並未因此大肆屠城,只是將滿城士族遷往河套,悉數貶為庶民。」

縣尉嘆了口氣,說道:「這也是意料中的事,真要說起來,馬涼州只殺了姜冏一人,而將冀城滿城士族貶往河套為庶民,已經算是仁慈了,換了別人,不但姜家滿門老小難以保全,滿城士族只怕也要被屠戮殆盡。」

凈祖嘆了口氣,又道:「書簡上還說,限我等三曰之內獻城,否則,馬涼州就要率領大軍來攻了!不知兩位大人以為如何?」

此時縣丞已經瀏覽完了書簡,聞言反問道:「現在董賊女婿牛輔已死,所部精兵非死即降,涼州各郡已經群龍無首,而馬涼州卻是兵強馬壯、兵鋒正盛,縣令大人以為豎子董璜有可能擊退馬涼州、挽回涼州局勢嗎?」

凈祖道:「斷無可能。」

縣尉道:「此時就下斷言為免言之過早,如果董卓能從司隸調派大軍回援涼州,再加上金城、隴西、北地、安定、張掖諸郡的守軍,董璜未必沒有一博之力。依下官看,是不是再拖上十天半個月,待局勢明朗之後再做決定,如何?」

凈祖道:「本官也想拖上十天半個月,可賈詡先生只給了三曰期限,如之奈何?」

縣丞凝思半晌,咬牙道:「依下官看,干脆獻城算了!如果不獻城,三曰之內便有滅門之禍,而如果獻城,至少可以保全城池,保全滿城百姓,真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保住家小財產才是最要緊的呀,兩位大人以為呢?」

縣尉喟然道:「看來也只能如此了。」

凈祖擊節道:「好,既然兩位大人都已經決定了,那本官這便修書一封,向賈詡先生上表獻城了。」

縣尉、縣丞同聲道:「使得。」

連續三天之內,其余各城也先後收到了賈詡的書簡,各縣的反應也和平襄大同小異,雖然整個涼州的局勢還不明郎,可漢陽郡的情勢卻已經板上釘釘,如果不屈伏於馬躍,轉眼就有滅門之禍,如果屈伏了,卻能保全一切,

只要不是傻瓜,誰都知道該怎么選擇。

這時候,賈詡的安排就顯示出威力來了,如果不是賈詡施行了慘無人道的滅口,血屠冀城的真相一旦張揚出去,漢陽郡各縣各城的縣令士族就不會這樣考慮問題了,到時候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就只剩一個了。

那時候,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還不如干脆和馬屠夫對抗到底,沒准還能等來董卓援軍,尚有一線生機。

不過現在,因為賈詡的毒計,整個漢陽郡的情勢已經完全逆轉。

在平襄縣率先上表獻城之後,其余九縣也相繼獻城投降,在短短的三天之內,漢陽郡境內十三城都落入了馬躍軍的控制之下,賈詡一邊以快馬向馬躍報捷,一邊巡視、安撫各城,舊有的士族官吏,仍被賈詡委以重任。

最先上表獻城的平襄縣令凈祖更是被賈詡委以漢陽太守的重任。

……

冀城太守姜冏伏誅,冀城滿城士族皆被貶往河套為民,還有三天之內漢陽十城皆降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周邊各郡。

隴西太守董璜、金城太守閻溫、安定太守皇甫堅、北地太守李據、張掖太守郭皓等人自然是怒火中燒,不過有兩個郡的太守卻陷入了左右為難之中,這兩個太守便是武威太守傅燮以及武都太守法真。

深夜,武威太守府衙。

傅燮問親信家將蔣老倌道:「老倌,你確定看清楚了?」

蔣老倌道:「老爺,這還有錯?小人躲在人群里看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漢陽太守姜冏來過老爺府上多少次?小人和他照面少說也有十幾次,難道還會認錯?」

「這么說姜冏真被殺了?」

「死了,死得透了。」蔣老倌道,「姜冏被綁在柱子上,走在隊伍最前面,從平襄各城的城邊經過,許多百姓都跑去看熱鬧了,就是有士兵擋著,不准湊近看,不過還是有人往姜冏的屍身上扔石頭、穢物,真是有夠凄慘的。不過更慘的是冀城的士族,十幾姓士族整整兩千多口人哪,不管是老的小的,還是男的女的,都被拴在一條繩子上,讓士兵用鞭子抽著往前走,嘿。」

「唉~~」傅燮長嘆一聲,黯然道,「姜冏也算是本官好友,沒想到竟落得如此收場。不過~~馬屠夫打破冀城之後竟然沒有屠城,城中十幾姓士族居然還能留下兩千多條人命,到是頗為出乎本官意料之外。」

蔣老倌道:「屠城也屠了,十幾姓士族兩千多口人雖說保住了,可其他的平民百姓卻是遭了老殃,都被如狼似虎的並州兵殺得差不多了,現在冀城都已經被這些虎狼之兵一把火給燒了。」

傅燮嘆息道:「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打仗本來就要死人,那些殺紅了眼的大頭兵殺人發泄也是難免的事,再說這些並州兵剛剛投入馬躍麾下不久,馬躍也未必駕馭得住。馬躍能保住城中十幾姓士族兩千多口人,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傅燮畢竟還是出身士族,雖然也知關心百姓疾苦,可一旦百姓利益和士族利益發生沖突時,便會本能地傾向於士族門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