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南征荊州(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混在三國當軍閥最新章節!

第355章 南征荊州

漢獻帝建安十五年(202年)三月,宛城。

此時的宛城已經成了一座龐大的兵營,除了原本就駐扎在南陽郡的十萬川軍,張燕的十萬黑山軍以及方悅的十萬西涼大軍(中央軍)也先後趕到宛城,近三十萬大軍齊聚宛城,光是扎下的軍營就延綿數十里,如此規模的行動自然無法瞞過潛伏在南陽的楚軍奸細和吳軍奸細。

襄陽,楚王府。

曹真正與諸葛亮、程昱、賈逵討論西川局勢時,忽見劉曄匆匆而入,拱手說道:「主公,細作回報馬屠夫調集了三十余萬大軍大舉南下,准備攻打荊州,眼下大軍已經進至宛城一帶,馬屠夫族弟馬岱率領的三萬前鋒鐵騎已經進至新野城效了!」

「什么!?」曹真聞言大吃一驚,霍地站起身來,失聲道,「馬屠夫調集了三十余萬大軍大舉南下!?這西川局勢危如累卵,馬屠夫不出兵救西川,反而還調集了如此龐大的軍隊攻打荊州,這也太不可思議了?這該如何是好?」

「這便是疆域廣闊、治下人口眾多的好處了!」程昱長嘆道,「淮南一戰,為了救援三百余萬災民,涼軍的消耗極大,可現在時間才過去兩年不到,馬屠夫居然就又能調集三十萬規模的大軍出征了,涼軍戰略消耗的補充速度當真讓人嘆為觀止啊。」

「是啊。」賈逵附和道,「反觀吳軍,經歷淮南之敗後已經元氣大傷,至少在十年之內不可能大舉北伐了,我軍也差不多,西川敗後戰很難再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了,這一次馬屠夫來勢洶洶,在下以為只有和吳軍聯合作戰,才有一線生機。」

「呵呵。」諸葛亮微笑道,「兩位先生大可不必擔心,涼軍雖眾卻無水軍,且勞師以襲遠,我軍雖寡卻擁有絕對優勢之水軍,而且以逸待勞,縱戰事不利亦可退守荊南四郡,借長江天險以拒涼軍,更何況戰爭才剛剛開始,誰勝誰負還遠未見分曉。」

曹真道:「孔明可有退敵之策?」

諸葛亮道:「亮的確已經替馬屠夫掘好了墳墓!事實上,這殲敵之計早在先主公帳下時亮便已經考慮成熟了,可遺憾的是先主公始終不肯聽亮良言相勸,一意孤行非欲伐蜀,以致兵敗永安,令楚軍元氣大傷,致有今日之險象環生。」

程昱追隨曹操最久,聞言蹙眉不悅道:「孔明,這些不相關的話就別說了吧。」

曹真也道:「對對對,孔明還是跟孤說說,該如何殲滅馬屠夫的三十萬大軍?」

諸葛亮道:「亮嘗與先主公有言,馬屠夫若大舉南下、攻略荊州,亮可不費吹灰之力令其不敗而敗!不敗而敗者,非戰之力,實則借助萬物造化之天威也!不過遺憾的是,這次馬屠夫只帶了三十萬大軍南征,縱然這三十萬涼軍全滅,我軍也無力趁勢北伐,西涼也不會有覆亡之憂,其最好的結果就是此戰之後,涼、楚、吳將呈三足鼎立之勢。」

「萬物造化之天威?」程昱神色一動,凝聲道,「孔明言下之意……是要借助長江之水?」

「然也!」諸葛亮點了點頭,從袖中取出一幅地圖置於案上,攤平,然後手指地圖向曹真等人解釋道,「主公,三位先生請看,這是長江,由荊門向東,這是襄江,從襄陽向東,兩條大江在三江口合二為一,兩江相夾則為東西走向的江漢山陵,形如口袋。」

曹真道:「那又如何?」

諸葛亮道:「襄陽上游江面狹窄,不足以抵擋涼軍南下,因此襄陽的失守是遲早的事,襄陽若失守,我軍可且戰且退,沿麥城、江陵、沔陽一直退到烏林港,然後從烏林港登船渡河,沿途所經既無天險可守,又無水道相隔,涼軍必然會長驅直入、直取烏林。」

「那又如何?」賈逵不解,反問道,「正如孔明你所言,從江陵到烏林港,一路上既無天險可守,又無河道相隔,就算兩江之間的江漢山陵形如口袋,我軍也無法把袋口扎上,也就談不上把馬屠夫的三十萬大軍困死在里面,所謂的不敗而敗又從何說起呢?」

「那也未必。」諸葛亮淡淡一笑,從容說道,「亮曾經仔細察看過夷陵至江陵一帶的地形,發現麥城段襄江水位比夷陵段長江水位要低得多,如果我軍從夷陵鑿開長江引水北灌,分流的長江水就能在山陵之間形成一條新的河道,如此一來,江漢山陵的袋口豈不是扎上了?」

「那又如何?」程昱忍不住反駁道,「就算能鑿開長江,在江漢山陵間形成一條新的河道,那也只能暫時困住涼軍一段時間,根本不可能把其困斃!要知道淮南一戰,東吳水軍對淮水、肥水的封鎖最終還不是被涼軍的鐵索攔江給破解了?」

「只要能困住涼軍一個月就足夠了!」諸葛亮道,「程昱先生可知江漢一帶流行一種惡疾,名曰大肚子病(血吸蟲病),患此病者腹大如鼓,往往不得善終,北人常年生活在北方干爽之地,不適應南方潮濕悶熱的氣候,極易感染此惡疾,而且發作極速,只需數日即能漫延全軍,七至十日可使人喪失行動能力!」

曹真、程昱、賈逵等人相顧駭然,沉聲道:「緣來如此!」

諸葛亮微微一笑,接著說道:「不過當務之急是先打敗馬岱,先滅一滅涼軍的威風。」

曹真目光一閃,突然大聲道:「來人!」

早有小校應聲入內,應答道:「王爺有何吩咐?」

曹真道:「將孤的印信佩劍拿來。」

「遵命。」

小校領命而去,再轉回來時手上已經捧著曹真的印信和佩劍,曹真鄭重其事地將印信和佩劍交與諸葛亮,沉聲說道:「孔明,從現在起汝即為楚軍統帥,三軍調動、糧草運轉以及將領的分派皆由你全權獨攬,孤絕不干涉半句。」

諸葛亮鄭重其事地接過印信、佩劍,肅然道:「亮……領命。」

至此,劉曄方才如夢方醒般向曹真道:「主公,潛伏在洛陽的細作也有消息傳回,不過真假難辯。」

曹真道:「什么消息?」

劉曄道:「據說馬屠夫手下的頭號大將馬超已經死了。」

「馬超死了?」曹真愕然道,「怎么死的?」

劉曄道:「據說是騎馬摔下來崩裂舊瘡死的。」

「孤雖未能手刃馬超,可馬超既然是死於舊傷,總也算是死在孔明手下。」曹真說此一頓,回頭望著諸葛亮道,「這么說起來,先王的血仇也算是報了,孤還真應該感謝孔明你啊。」

諸葛亮道:「巫縣之戰,馬超敗在輕敵,以為先主既然已經戰死,我軍群龍無首之下再不堪一擊,這才會率領兩千騎兵殺上山道來追殺我軍,以至兵敗墜崖!真要說起來,也是冪冪之中自有天意,也許是先主顯靈索了馬超之命,亮委實不敢居功。」

秣陵,吳王府。

僅僅幾天之隔,孫權也知知了馬躍大舉南征荊州的消息,當即召集徐庶、呂蒙、陸遜以及孫翊、孫瑜、孫皎、太史慈、賀齊、祖郎、全琮諸將商議應對之策。

時大都督周瑜抱病在柴桑靜養,孫權並未召其前來。

孫權環顧眾人一眼,沉聲道:「消息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馬超暴卒對我軍來說固然是天大的好消息,可馬屠夫起兵三十萬大舉南征,以眼下楚軍的實力只怕是很難抵擋啊,孤以為其最好的結果也只能是退守荊南四郡,據長江天險以自守,諸位以為呢?」

呂蒙道:「如果有甘寧的水軍相助,只怕連長江天險也擋不住西涼大軍。」

「嗯。」孫權點了點頭,沉聲道,「所以,在荊州之戰決出勝負之前,一定要把甘寧的錦帆水軍堵在濡須塢,絕不能讓他們溯江而上協助馬屠夫的西涼大軍橫渡長江!眼下我軍剛剛經歷了淮南之敗,元氣未復,實在是派不出援軍,能幫上楚軍的也只有這些了。」

說到濡須塢,孫權的臉色忽然又變得凝重起來,憂心沖沖地說道:「憑借西涼雄厚的人力、物力,甘寧這廝正躲在濡須塢里大造戰船,又募集了三萬南兵在巢湖上每日操練,長此以往恐將成為我東吳的心腹大患,子明絕不能看著它坐大啊!」

呂蒙無奈道:「涼軍吸取了怪石磯的經驗,在濡須塢水軍大寨的兩翼築起兩座城堡,城堡里安置了數百架投石機,末將幾次率領水軍意欲強襲儒須塢,都在涼軍投石機的逆襲下無功而返。末將以為,要攻破濡須塢水軍大寨,就一定要先派出步兵攻破兩側的城堡,破壞堡內的投石機。」

孫權遂即默然,臉上卻露出幾分苦色。

呂蒙的話可謂是點中了孫權的要害,以眼下東吳的國力,根本不足以發起一次三萬人以上的進攻戰役,可如果沒有三萬以上兵力的投入,要想攻破濡須塢水軍大寨兩側的涼軍城堡又談何容易?要知道西涼悍將高順在濡須塢足足駐扎了兩萬大軍啊。

「好吧。」孫權負手轉身,背對眾人說道,「那就這樣吧,立即派出水軍封鎖濡須塢。」

呂蒙躬身抱拳道:「末將領命。」

新野,文聘官邸。

文聘正拆看諸葛亮的快馬急書時,忽有小校匆匆走進大廳,急聲說道:「將軍,馬岱的西涼鐵騎已經進至鵲尾坡,距離新野縣城已經不足五十里。」

「唔。」文聘點點頭,抬頭看看天色,說道,「今日天色已晚,西涼鐵騎應該不會再繼續南下了。」

旁邊的副將急道:「可是將軍,新野縣城城池太小,城牆高度也不足兩丈,僅憑城中的兩千守軍,很難抵擋西涼大軍的猛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