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驚現包黑子(2 / 2)

雲雁回本想繼續確認,也只得道個晚安,回家去了。

雖說穿越這么久了,但是雲雁回還真沒見過幾個名人,尤其是近距離接觸的。

前兩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知過一段時間開封府,雲雁回倒是遠遠看過幾次,但是也並沒機會交談。

沒想到,這就從天而降一個包青天,讓雲雁回很有些不可思議的感覺,依照電視劇的認識,他隱約記得包拯就是廬州人,應該是這一個沒錯了。

就是沒想到,這包拯的皮膚還真的這么黑!

但五官倒是端正俊朗……對了,不是說頭上還有月牙兒嗎?好像沒看到呢。

……

雲雁回思索了挺久,第二天又跑去了然那兒了。

他到了然這里來是常事,加上小寶就在這兒,因此誰也沒有多想,包括包拯的僮仆包興。

包拯還未病愈,雲雁回借機和包興搭話,把他家的情況摸了下底,知道他家郎君字文正後,就完全確定了,這是日後做了開封府尹那個包拯。

雲雁回對歐陽修、范仲淹、包拯他們這樣的名臣還是很有好感的,這和歷史名人相處的機會難得,雲雁回琢磨著怎么也要向包拯求幅字才好,於是熱情地親自下廚煲燉了禾花魚湯,送到包拯這里來。

包拯和包興看他親自端來魚湯,還以為是沾了小寶的光。

待喝了湯,滿口鮮香,還帶著禾花香氣,方知是名滿天下的大相國寺禾花魚,連忙道謝,「禾花魚在廬州府價值幾千錢,尚有價無市,雁哥兒廚藝更是精湛,這魚湯實在珍貴啊。」

「不用客氣哈,禾花魚對外地朋友雖然難得,但是咱們汴京人是吃慣了的,您病著,多喝點湯補身體呢。」雲雁回看他們一口口喝湯,又小心問道,「您是上京趕考的嗎?」

包拯卻是苦笑一聲,「賢弟有所不知,我乃是上一科的進士,被分去鳳陽府做一縣知縣,只因刑斃了犯人,被革職後無顏返鄉,故上京再做打算。」

包拯坦然說來緣由,面上有一絲慚愧。

咦,原來包青天還被革過職嗎?雲雁回自覺長了姿勢,又安慰道:「我看閣下非池中之物,不日肯定會重得重用的,切莫灰心。」

「蒙你吉言了。」包拯病了一場,倒是心寬了一些,聽他話音誠懇,便也精神一振,道了謝。

包拯先前墜馬,本就是因為長途奔波勞累,加上心事郁結,現在吃了葯休息了幾日,心情又輕松了,病自然就痊愈,可以下床行走了。

正逢大相國寺萬姓廟會,包拯從前上京期間專心科考,從未逛過,這次恰好又住在寺內,於是在廟會漫步,只覺得熱鬧非凡卻又井然有序,可見寺院管理用心。

再一觀察,也不是沒有爭執,不過但凡解決不了,便會彼此拖著說要去大相國寺的什么節會管理處。包拯好奇心起,便跟著去了。

只見一處禪院中,擺著一些長桌,桌上擺滿了文書,幾個僧人埋頭工作。那些起了爭執的商販找來,便有僧人為他們裁定。

再一看,這里還兼了失物招領、攤位出租登記、安全管理等等工作,僧人們各司其職,沒有一個人的精力被浪費。偌大一個大相國寺廟會,核心管理者便是這么些人。

包拯頓覺贊賞,大宋衙門人浮於事,冗官問題嚴重,多得是領俸祿卻不干活的人,看似衙門人多,卻無幾個能做事的。而見到這么一個小小管理處如此高效運轉,使得包拯大為驚喜。

他雖已被革職,但仍心懷天下,所以忍不住向一名僧人打探此處負責之人,他與了然談話中覺得這位方丈十分睿智,所以還問了,是否是方丈所定下的規矩。

那僧人見包拯氣度非凡,又一副認識了然的樣子,所以也很客氣,說道:「並非方丈所設,但是也脫不了干系,只因為負責之人是方丈俗家高徒,姓雲名雁回。」

雖說雲雁回並未拜師,但是大家仿佛都默認了他的身份,現在不是遲早也是。

包拯一聽這名字,訝然道:「雲雁回,可是有位兄弟叫做鄭越人的?」

僧人聽了,忙道:「施主認識雁哥兒么?不錯,正是他,他那弟弟鄭越人也是跟隨方丈學習醫術。」

「管理處如今的制度都是雁哥兒定下來的,咱們寺里都知道,他是這個,」僧人挑了挑大拇指,又搬出佐證,「你可能不知道,一年一度的美食節,便是咱們雁哥兒一手創辦的。」

包拯算了算這如今名滿天下的大相國寺美食節誕生的年頭,「雁哥兒不過十五六歲,若是他創辦的,當年他還是個垂髫小兒吧?」

僧人點了點頭,「不錯。」

包拯撫掌嘆道:「果真神童。」因為朝廷重視文才,大宋一朝出現的神童大多是以才學聞名,例如前朝五歲能詩的晏殊晏同叔,但是長於庶務經濟的,包拯自己反正是第一次見。

他想到那個親自熬了魚湯來給弟弟和他們喝的和善少年,生得白凈秀氣,笑起來也十分溫和,半點鋒芒不露,真是看不出如此有魄力,又心思玲瓏,真是不驕不躁,勝過許多年長者。

加上小寶也是仁心善良,導致包拯對這一家人好感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