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一波三折(1 / 2)

逍遙游-月關 月關 2333 字 2020-06-17

第245章 一波三折

「東籬下」到了。

遠處看時,它只是西市最高大的一幢建築,到了近處,才能真切地感覺到它究竟有多宏大大。

一共三層的樓,外加一個隱形層,但是下面三層樓每一層的高度都相當於正常的兩層樓閣的高度,所以這座「東籬下」就像一座七層的浮屠寶塔一樣高。

然而,高度如七層寶塔,其面積卻比一座寶塔寬廣百倍。這座樓的主體建築足有一里方圓,已然足夠博大,而在外圍,除了正面作為門面沒有再附加建築,其他三面都還外接了一些建築,綿亘出去,鱗次櫛比,也不曉得一共有多少屋舍與其相連。

李魚四人到了樓下,抬頭仰望,「東籬下」三個大字雖在高高的樓頂,依然如斗一般大,異常醒目。

四人相互望望,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決絕的勇心。

一早,本非酒樓開業的時間,但酒樓的大門已經開了,內中有小二正在整理擦拭著桌椅,做著營業的准備。

他們之中有人看到了門前大街上站著的李魚四人,也看到了他們手中的刀,居然絲毫不覺害怕,只是好奇地多看了幾眼。

李魚四人相互點點頭,就要一鼓作氣沖進「東籬下」,逼那西市之虎饒耿現身。就在這時,突然有八名公人從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同時出現,亮出捕刀、量天尺和栲枷,向他們氣勢洶洶地逼近過來。

「不許動!天子腳下,拒捕者死!」又有一個公人出現,穿著捕頭的衣服,吼聲如雷,中氣十足。

在他身後不遠處看熱鬧的人群中,站著麥晨和榮旭,兩個人一臉的冷笑,像看小丑似的看著李魚等人。

康班主呆了,這個局面實在是他未曾料過的。公人代表著官府,而官府的威嚴不是一個良民敢於冒犯的。康班主可以豁出一死,但他在世間還有牽掛,既有牽掛,如何抗法?

情急之下,康班主不由自主地向李魚看去。不知道為什么,這個時刻,他最信得過、也相信能有急智處理的,只有李魚。

華林與康班主一樣,即便他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也不敢冒犯國法。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前提時你豎著一根、橫著一條,在這人世間了無牽掛,而華林,一樣有牽掛。

只有劉雲濤,妻女喪命火中,再過兩個月,他也得伏法就誅,已然是再無任何畏懼,但他也不覺把目光投向了李魚。他雖有一把子蠻力,也有幾分把式功夫,可要是先跟捕快們動起手來,只怕根本沒機會闖進「東籬下」了。

在後世小說家筆下,縣令是七品芝麻官,卑微到不值一提。實則如何呢?那是一方父母,百里至尊,破家縣令,定你生死、榮辱、貴賤的大人物。

在後世小說家筆下,習武的高手都是縱橫天下,不愁吃不愁穿,可以無視權貴、凌駕於他人之上的超然之人。實則如何呢?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雖然唐代還沒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徒有武力者也不過是受他人驅策的人。

所謂游俠就是生計無著的浪子,唐傳奇中的空空兒、精精兒、紅線女這等奇人,也不過就是效力一方節度使的刺客殺手罷了。

在後世小說家筆下,衙役捕快,都是狐假虎威、無甚本事的小癟三,實則又是如何呢?

人屠郭怒只是一個劊子手,在那些小說橋段中,永遠都是法場上的一個小龍套,刀上噴一口酒,好不容易劈下一刀,十有八九還會被劫法場的人打斷。

而實際上,他在刀法上的浸淫之深,不遜於一方刀法名家,欠缺的只是刀法招式的習練。

捕快們也是一樣,那些狐假虎肆、無甚本事的癟三捕快,其實大部分都是幫閑,一府一縣里擁有朝廷編制的真正捕快極少。而這些真捕快,大都是真有本事的人。

唐手、柔道這些實戰技擊功夫,最初就是從中原朝廷的捕快們用來拿人抓人的擒拿功夫化出來的。

也許當捕快這個行業變成了世襲職業的時候,捕快們漸漸變得徒有其名,可是在這個沒有捕快世襲的時代,尤其是一國建立之初,六扇門的實力實是不容小覷。

而且這里可是京城,這里的捕快俱都是精英,沒有一個庸手能在這個地方的捕快行里混日子。如果李魚他們敢反抗,這些正小心翼翼地靠近,看起來極普通的捕快立即就會變成噬人的猛虎。

他們的捕刀、量天尺、栲枷,鐵鏈,統統都能變成殺人的武器。李魚一個人突圍不成問題,可要是再維護其他三人,那就顧此失彼,有心無力了。

眼看著四個人僵在那里,捕快們在一步步逼近,麥晨和榮旭笑的更開心了:「這四個傻瓜,尋仇?光天化日之下,提著刀上門向老子尋仇?哈!你當老子會跟你單挑?略施小技,就玩死你!」

眼看著眾捕快環形逼近,李魚突然也笑了,自嘲地笑了。

李魚被他們的狠辣、他們的歹毒、他們的無法無天給唬住了,對他們估量太高,忘記了他們的本質,就是一群地痞流氓!他們不是紇干承基那樣的大盜,也不是羅霸道那樣的悍匪,牛二般的人物,憑什么跟你講江湖規矩?

「當啷!」

李魚松手,鋼刀落地,眾捕快立即止步,緊張地盯著他。

李魚滿面堆笑,笑得人畜無害:「各位差官,莫要誤會,莫要誤會。我們呢,都是道德坊勾欄院的伎人,現在生意不好做啊,西市里人多,我們過來耍耍把式,秀秀身手,招攬看官。」

「當啷!」

康班主人老成精,何等油滑。李魚話一出口,康班主馬上明白過來,立即也把刀一丟,作了個羅圈揖:「各位差官且聽端詳,小老兒姓康,道德坊里開著一家勾欄,說起來也有三四十年了,不曾想一日之間燒成了灰燼……」

康班主把那園中幾百號人生計無著的窘況,親人慘死的可憐說的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登時贏得了圍觀百姓們的憐憫之心。康班主這兒還沒說完,腳底下已經落了幾十枚銅板。

一眾捕快傻了。他們的確收了麥晨他們的錢,可也只不過是出警迅速些,辦案賣力些,其他怕事還得按規矩來,總不能眾目睽睽之下,指良為賊吧?

這四人手中持的有刀,但民間並不禁刀啊。人家持刀到西市人口稠密處做些雜耍表演,宣傳自己的勾欄院,號召百姓去看戲,這有什么不可以的?

麥晨和榮旭也呆住了,他們沒想到這個小子既然抱著一死之念闖進西市,該當一腔血氣全上了頭才對,怎么緊急關頭還能冷靜地權衡利弊,迅速想出這種辦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