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龍有逆鱗(1 / 2)

逍遙游-月關 月關 1645 字 2020-07-01

太子李承乾離開靈台,前往皇宮的時候,天色正陰沉著,似乎將要有雨,不過李承乾的心情卻很晴朗。

原本去靈台的時候,他也提著一顆心,待見了靈台,確認只是一個小事故,這就放下心來。

李承乾趕到皇宮,此時雖已近午,但早朝尚未散,李承乾便徑直上了金殿。皇帝循例,先處理外國番邦事宜,再處理外地進京官吏事宜,最後才處理京畿之地的事情。本著先外後內,先急後緩、先重後輕三項原則進行,所以李承乾趕到金殿的時候,正聽到雍州長史奏報靈台起火

的事。

唐朝初年的時候,並沒有設立專門管理京城地區的京兆府,長安、萬年兩縣上設雍州牧,由某一位親王掛雍州牧虛職,另委州府長史實際處理府事。直到李隆基開元元年,才正式設立京兆府。

所以這位雍州長史,比之東宮長史,魏王府長史,實權和品秩要高的多。

皇帝問道:「火情如何?」

雍州長史稟道:「臣已派人去查看了,一俟得到消息,立時稟明聖上。」

「不用了,本宮剛從靈台那來!」

李承乾上殿時就恰遇到這一幕,當即朗聲應答。

百官側目望來,李承乾緩步上前,努力保持雙肩平穩,向李世民長揖一禮:「兒臣見過父皇!」

平素里,李世民和李承乾只稱父子,並不加上君臣的特殊稱呼,但這是正式場合,有大臣在,就得庄嚴一些了。

李世民微微點頭,道:「太子從靈台來?那廂火情如何?」

李承乾微微一笑,道:「父皇但請寬心,靈台那邊,並沒有什么事。」李承乾頓了一頓,道:「昨夜兒臣府上的人也見到時了夜中火焰。臣一早得知發生在靈台方向,馬上便去探視。原來只是拆下的靈台廢土堆壘而成的土坡上一間觀風的棚子失了火,因處於高處,又在夜色當

中,所以半城皆見。」

李承乾輕松一笑,道:「所焚,只是一處觀風棚子,無甚大礙,勞父皇費心了。」

李世民松了口氣,但仍沉著臉道:「雖無大恙,但足以為戒。太子身為大監造,責無旁貸,今後須嚴加管理,謹防出現大問題。」

李承乾拱手道:「是!兒臣已將靈台監造李魚,罰俸半年。並向父皇,自請處罰,罰俸一年!」李承乾這么一說,李世民反而有點過意不去了。一直以來,他太偏愛魏王,太子身為長兄又是太子,待遇還不如魏王,其實他也心知肚明。只不過,感情的事根本不需要理由,那么多孩子里邊,他就是最

疼李泰。

如今李承乾自請罰俸一年,他俸祿本來就不高,前不久剛漲了一點,還是沾了李泰的光,這時就罰俸一年,實在難以啟齒。

「大郎其實倒也一向乖巧……」

李世民想著,和緩了語氣,道:「罷了!既然事情並不嚴重,懲戒了監造官也就夠了,只是太子既然擔任了這一職務,今後就該更加上心!」

李承乾長揖道:「謝父皇!」

這時魏王李泰也朝服齊整,上了金殿。

李泰雖然尚未成年,但身子胖胖圓圓的,穿上朝服撐得起來,倒也頗有氣派。

照理說,太子也好,魏王也罷,平素不用上朝的,今兒一前一後相繼來了,李世民納罕不已,未等魏王施禮,便道:「免禮平身吧,魏王今日何事上朝?」

李泰一上朝就看見太子李承乾了,心頭頓時一驚:太子怎么來了?難不成……他已經嗅到風聲了?」

心里雖是這么想著,但他一身隆重,既然來了,斷然沒有就這么灰溜溜地回去的道理。只不過,他已經得了供詞,知道了那販賣靈台文物的陳傑是太子家令,如今太子既然在場,就得含蓄一些了。

李泰思索著,長揖道:「父皇,兒臣遇到一樁大事,得來奏報父皇!」

李泰又看著太子笑了笑:」本來臣弟也向通報於太子的,想不到太子也在,那就更好了。」

李世民好奇道:「有什么事需要奏報於朕和太子知道?」

李泰肅容道:「父皇,兒臣素喜文事,這個父皇是知道的。」

李世民點點頭,心中更加好奇。

李泰道:「兒臣不但喜歡琴棋書畫,也喜歡搜羅些古物珍玩。前幾日臣的文學館中有位學士,覓得一件珍玩,眾學士都去鑒賞,兒臣聽說後,也去觀瞧,卻發現……那是從靈台流失出來的一件觀天渾象。」

一聽這話,李世民臉色頓時沉了下來,李承乾心中有鬼,更是嚇得臉色蒼白。滿朝文武臉露訝色,或交頭接耳,或互相遞著眼色,有那心思敏銳的便想:早聞魏王有爭嫡之心,如今果然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