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錯綜(1 / 2)

逍遙游-月關 月關 2206 字 2020-07-01

魏王李泰收到鐵無環稟報的消息,先是大為震驚,幾乎不敢置信,待反復詢問,確定無疑後,登時化為滿腹的歡喜。

這位大哥,真是太善解人意了!李泰滿心的感激,甚至悄悄決定,自己一旦被改立為太子,有朝一日成為皇帝,而廢太子李承乾那時還沒死的話,一定不會殺了他。這樣一位主動把太子之位拱手送上的兄長,就得兄友弟恭才行,到時候

幽禁他的條件優渥些,每七天可以給他一頓肉食,哈哈哈哈……

李泰容光煥發,馬上吩咐:「更衣!本王要入宮!」鐵無環站在廳中,暗暗一聲嘆息。這種兄弟鬩牆的場面,在鐵無環看來,實在是難免感慨。在他族中,迄今為止,還不曾出現過這種情況。但捫心自問,那應該是因為該部生活環境艱苦,外部壓力甚大,

為首領者幾乎享受不到什么權力的快感,反而是重任在肩吧。

如果,鐵驪部落也有大唐這樣的勢力……

鐵無環搖了搖頭,那是他一直想要追求的境界,可若因此使得他的家族也如此的爾虞我詐,究竟值不值得?

鐵無環胡思亂想了一陣,忽又想到了李魚。

李魚隨軍前往齊州了,李績已經率大軍回來,可大哥卻還全無消息。朝廷說,大哥被李績大將軍留在齊州善後了。也好,大哥不在京城,便可以避免趟這混水。皇家的事情,沾多了絕非幸事啊。

鐵無環輕輕嘆了口氣,忽然醒覺,王爺今天更衣出行的准備時間似乎太長了些。

鐵無環正想著,就見李泰又從後邊慢慢地轉了出來,仍舊穿著燕居的常服,背著雙手,在廳中徐徐踱了一陣,一會兒點頭,一會兒搖頭,不知在想些什么。

過了許久,李泰才抬起頭,對鐵無環道:「你等繼續盯著,比之前要更加的謹慎,寧可打聽不到消息,也不可引起他們的警覺。」

鐵無環怔了一怔,恭聲答應一聲,退了出去。

李泰又思索半晌,沉聲道:「快!馬上把長史叫來!」

王爺的長史都可以算是王爺的副手,他的主要職責就是替王爺背黑鍋。所以,身為王府長史者,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整天跟王爺對著干,時不時就向朝廷彈劾一下王爺的不檢點。

兩下里關系惡劣的不可收拾時,就可以如願以償地滾蛋了。

不過,通常這樣離開王府的長史,也就沒有前途可言了。

皇帝把他派去給兒子,是輔佐同時也負有監視作用的。但你跟皇帝的兒子鬧得水火不容,拍屁股走人,皇帝對你絕不可能有好臉色。

所以,大部分長史就走了第二條路,跟所輔佐的王爺努力搞好關系,變成他的鐵桿,這樣自己的日子就好過多了。王爺有什么黑鍋,也不大舍得讓你去背。

熬上些年頭,王爺漸漸歲數大了,不再復有年少輕狂時的舉動,自己也就功德圓滿,攢夠了足夠的資歷,朝廷必有回報。跟王爺走這么近,王爺造反怎么辦?

嘁!上下五千年,有過多少個王爺啊,造反的才幾人?那得多大的雨點兒,才能砸到你的頭上。真要是這樣都砸頭上了,那就是天意,認了吧!

東宮的長史,無疑就是被雨點砸中的那個人,而魏王李泰的長史,則是春風得意。

他所服侍的王爺,是皇帝最寵愛的兒子,而且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了,他所服侍的王爺是最有可能上位的,那么有朝一日他將是什么人?毫無疑問的宰相人選吶!

所以,魏王府長史這些日子就跟打了雞血似的。

魏王這邊一召,長史馬上就急吼吼地趕來了。

魏王李泰對他面授機宜一番,這長史連連點頭,很快就離開了王府。

第三天,皇宮收到了一份秘報。

秘報上用黃色的綾子纏了兩道,這意思就是極其秘密,只能由天子親手閱覽。

密奏制度其實一直就存在。天子高高在上,遠離民間,豈能完全信任身邊人說的話?

雖說密奏制度在後世常遭人詬病,其實它是朝廷信息渠道的有力補充,是正常的。在現代社會,領袖的身邊人探個親、休個假什么的再回去時,領袖也會問問他的見聞,以免蒙蔽。

匿名舉報,官方也是一直存在這樣的渠道的。只不過,屁股坐在哪兒,就向著哪邊說話。他若舉報個貪官污吏,就是百姓眼中的斗士。他若舉報的不合己意,那就是告密制度不現代、不法制了。

而且漢武帝、武則天、明朝、清朝這四個階段,告密制度大行其事,實在是害苦了許多人,尤其是讀書人,在其口誅筆僥之下,告密毫無疑問地就有了貶義色彩。

李世民時期也是有告密制度的,只是沒有達至泛濫地步罷了。密奏呈至御前,李世民一見是密奏,馬上放下正在批閱的奏章,先查了火漆,確認無人打開過,這才取過銀刀,親手將它打開。看罷密奏,李世民臉上毫無表情,送來密奏的大太監微微斜眼瞟了皇帝一眼

,也不曉得是誰告密,告的什么,心下雖是好奇,卻不敢動問一句。

李績沉默半晌,將那密奏就著火燒了,便若無其事地繼續批閱起奏章來。

次日早朝已畢,皇帝隨口說了一句:「兵部、戶部留下!朕要聽聽今冬軍中寒衣的發放情況。」

李世民就是個馬上皇帝,一向重視軍隊,這隨口一句吩咐,誰也沒有多想其他,就連昨日呈上密奏的那個大太監,一時也未聯想到今天這個小范圍的討論寒衣發放的舉措,和昨天的密奏有什么關系。

只有魏王李泰,間接打聽到這個消息後,一顆心放回了肚子里。他馬上做出決定,撤回所有密探,免得打草驚蛇,弄巧成拙,接下來的事,該由他的父親接手了。他相信,父親會做的比他更好。不管是父皇的能力,還是父皇所掌握的力量,李泰自問,都是望塵莫及的

他最大的倚仗,是父親對他有別於其他子女的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