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6章 硫磺島(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抗日之特戰兵王最新章節!

就在徐銳帶領三團進攻班班,掃清菲律賓日本鬼子最後的殘余力量之即,張靈甫與廖耀湘正帶領七十四軍與新六軍在硫磺島血戰。

七十四軍在一九四五年初有了一些變動,原來的師長張靈甫被升任七十四軍軍長,而原來的師長王耀武返回國內,升任第四方面軍軍長,張靈甫與廖耀湘並肩合作,協同美軍海軍陸戰3、4、5師向硫磺島發動了進攻。

硫磺島的陸軍部隊整編為第109師團,由栗林忠道中將任師團長,並在島上配備了大量的大炮。另外,日本鬼子不斷將大炮、坦克、士兵向硫磺島增援,這些物資很多被美國軍艦擊沉,但還是有不少運上了岸,其中,坦克就有22輛,飛機30架,硫磺島上的士兵達到了兩萬三千多人。

栗林忠道是出色的職業軍人,曾擔任過鬼子天皇警衛部隊的指揮官,他意識到面對美軍絕對海空優勢,灘頭作戰難以奏效,主張憑借折缽山和的有利地形,依托堅固的工事,實施縱深防御。

栗林忠道很幸運,硫磺島的火山灰和水泥混合可以成為非常良好的混凝土,栗林忠道的部隊用此建成許多非常堅固的地下工事,為了防止人員被圍困,每個工事都有許多出口。

鬼子炮兵陣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整個折缽山幾乎被掏空,築有的坑道工事達九層之多!栗林在海灘前沿地帶埋設了大量地雷,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構成綿密火力網,所有武器的配置與射擊目標都進行過精確計算,既能隱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殺傷美軍。

栗林忠道是一個務實的指揮官,他吸取了塞班島上,日軍由於不斷沖鋒,結果三天內就犧牲了三萬人之多的教訓,他主張在美軍登陸時不進行攻擊,直到美軍靠近五百米距離內再打。

栗林忠道對各級指揮官說道:「每一個皇軍的生命都是寶貴的,不能白白犧牲,所以,我們要采取另種方式打擊盟軍,嚴禁自殺沖鋒,每一個士兵至少要打死十個中美盟軍士兵。」

聽了栗林忠道的話,日本官兵很受鼓舞,決心以生命來捍衛硫磺島,這個日本帝國最後的門戶。

登陸第一天,登陸艦的船艙打開,七十四軍士兵王小龍只覺一股刺鼻的硫磺味撲面而來,與戰友們下了船,王小龍徒步登上了硫磺島那漫長的海岸線,遠遠看去,整個硫磺島中間高山聳立,一股股的濃煙不斷向上升騰。

經過了海岸線,一路上暢通無阻,不過看到有美軍的傷員被抬到海岸邊,准備登船救治。

海岸的沙灘上,到處是美軍的傷員,看著他們的慘狀與痛苦的樣子,每個人都心驚肉跳,看來,硫磺島作戰,真的沒有那么簡單。

王小龍跟隨大部隊不斷向前行進,就在這時,上級傳來命令,前方已是日控區,所有人都停下來,等待美軍轟炸之後再攻擊前進。

不一會兒,數十架美軍戰機從天上呼嘯而過,無數的炸彈落在鬼子的陣地上,爆發出一團團刺目的火焰,霎時間,濃煙滾滾,如天崩地裂一般。

又過了一會兒,幾架巨大的飛機飛臨硫磺島上空。

「老天,這是什么飛機,怎么這么大,光是輪子就比一個成年人都高。」戰士馬天樂說。

「這應該是美國人最新研制出來的b-29遠程戰略轟炸機。」班長袁亮說。

「好家伙,這么大,又這么高,扔下的炸彈光是砸也能把鬼子的工事砸塌。」馬天樂說。

袁亮卻沒有馬天樂那么樂觀,他說道:「根據目前得到的情報,美國人已在硫磺島投了上萬噸的炸葯,但收效甚微。」

「啊?鬼子的工事那么抗打?」王小龍問。

「嗯,日本人的工事都是混凝土制成,而且所有的工事都是半地下式,包括炮兵陣地。」

「如果炮兵陣地是半地下式,會影響射擊角度的。」馬天樂是個老兵,當即說道。

袁亮就說:「雖然射擊角度會影響,可是美國人的炸彈和炮彈根本對這些鬼子的大炮沒有什么辦法,這些大炮,對我們是巨大的威脅。」

不一會兒,包括那幾架b-29飛機在內,數十架美軍轟炸機返航,接下來,一排排美國軍艦的艦炮又落到了硫磺島上,不斷轟擊硫磺島上日本鬼子的工事。

美國軍艦炸的炮擊足足進行了半個小時,整個折缽山一片硝煙彌漫,一切終於安靜下來。

「該我們上場了,准備戰斗!」袁亮說。

袁亮帶著王小龍和馬天樂等戰士加快了前進的腳步,片刻後,就聽到前方有激烈的戰斗聲,隨後,只見遠處很多美國大兵不斷向後潰逃,在他們的身後,一顆顆炮彈不斷爆炸,不時有美軍士兵被炮彈炸飛。

袁亮立即叫眾人停了下來,過了沒多久,遠處的美國大兵跑了過來,一個美軍少尉看了看袁亮一眼,立即跳入袁亮所在的戰壕中,然後口中問道:「你們是中國人?」

袁亮說:「是的,前面情況怎么樣?」

「有煙沒?」少尉問。

袁亮將一根香煙給少尉遞了過去,少尉點燃了香煙吸了一口,輕吐了一口煙霧,然後說道:「我們已經攻了三次,我的排,一共是三十六人,現在連我算上,只剩下了7個人。」

「戰事這么緊張?」

「嗯,日本鬼子將大炮的防御工事修成了半地下式,而且外面都是混凝土,我們的炸彈與炮火根本無法摧毀日本鬼子的工事,士兵這么上去,就是拿人命去填。」

「中國兄弟,我們已經打不下去了,這里就交給你們了。」少尉用力吸了口煙,然後與身旁的幾個士兵扶著傷員向著後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