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搭建(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55 字 2020-06-18

第74章 搭建

長安的形勢大好,對薛崇訓革新漕運十分有利。他完成了制定法令等前期准備之後,就開始著手實施具體步驟。

做事確要借「勢」。有勢,就如行船有風,順利多了。沿河的地方官很多差點獲罪被押解京師,如汝州呂刺史這些人,對薛崇訓是充滿了感激,於是諸多配合;文人屆的輿情也迫不得已地轉向,稱贊「三河法」利國利民,就連宰相張說都承認了這點。種種因素讓薛崇訓進展神速,順利異常。

薛崇訓從河東(今山西)老家收羅了一批在當地有點名氣的賢才,開始搭建班子。薛家是河東世家,在當地名聲地位經歷了百年積累,使用河東人為班底讓薛崇訓覺得可靠得多。

首先他在戶部行轅設立了兩大衙門,一個是「戶部漕運分司」,另一個「漕運軍衛」。

漕運分司里面的人有河東詩人、士族,甚至還雇了一些商幫的掌櫃,通過制定基本規則,薛崇訓設想把這個衙門做成有「基金」性質的機構,不僅要在運河沿岸征漕運稅、調度漕運錢糧,還要滲透商貿、錢庄,用公款賺錢……當然現在只是一種設想,目前這個衙門的功能是為了核算倉庫、運輸等花費,支取俸米等事而設立的。

「漕運軍衛」下設四個兵募行營,為了防衛糧倉、押運糧船而設立。規模預算不是很大,不然會遭中樞忌憚,能完成保護轉運的目的就夠了,不能對朝廷重鎮有威脅力。

但在薛崇訓心里,這支軍力在非常時期或許也能用得上,所以他尤其重視漕運軍衛的將帥人選。

漕運募兵的總管人選是河東人,名叫湯晁仁。其父輩在貞觀時期曾幾度參與唐軍的開邊戰爭,也算是武臣之家,但在後來的政治動盪中湯家多次受到牽連,導致家道中落,大不如前。湯晁仁以前在河東薛家的地盤上做過一段時間團練使,因和薛家常有來往,說起來薛崇訓的拳腳基礎就是湯晁仁教習的,交情不淺。

湯晁仁收到薛崇訓的書信之後馬不停蹄就趕來洛陽,薛崇訓也是十分看重,親自到城外迎接。

天上下著蒙蒙小雨,薛崇訓一行人等大半個時辰,才見三匹馬向這邊行走過來。小雨如霧,雖然已經離得不遠了,仍舊看不清那三匹馬上的人臉,不過薛崇訓還是一眼就認出湯晁仁來了。

湯晁仁的魁梧身材是與眾不同,肩膀特別寬。一眼看上去,雖然只看見個輪廓,但加上他騎馬的動作,薛崇訓差不多就能斷定,中間騎馬那人就是年少時教過自己習武的湯團練。

薛崇訓策馬從傘底下沖了出去,左右護衛急忙陸續吆喝「駕」追了過去。

「湯團練!」薛崇訓喊了一聲。

對面那人驚訝地「哈」地叫一聲,喊道:「薛郎!你怎么迎出城來了?」

薛崇訓笑道:「你沒來過洛陽,我怕你進了城找不著路。幾年不見,湯團練英氣不減啊。」

這時湯晁仁的馬已走到了面前,只見他身材不高,但臂圓腰粗,寬大的肩膀讓他看起來很是魁梧。三十余歲的年紀,臉白,嘴上和下巴的胡須整整齊齊的。

湯晁仁也不多說,直接從馬背上跳將下來,「咵!」地一聲,踩得泥漿四濺。他招了招手道:「薛郎下來,我試試你這幾年拳腳長進了沒有。」

剛見面就要打架,薛崇訓身邊的侍衛臉色都變得有些異樣。薛崇訓低頭看了一眼地上,這城外不必城內的石板路,路上全是稀泥,頓時愣了一愣,不過馬上他就一聲大笑,說道:「我這幾年沒怎么練拳腳功夫,兵器倒是常常練練。不過湯團練年紀大了,肯定不如幾年前厲害,我來試試……」當下便從馬上翻身下來。

湯晁仁才三十多歲的樣子,聽到薛崇訓意思是他老了,當下便不服氣道:「好,試試便知我老不老!」說罷擺開了架勢。

薛崇訓爽朗一笑,一撩長袍,踏著稀泥伸出手掌站在了湯晁仁對面。只聽得湯晁仁說道:「讓你先手,來吧。」

「哼,湯團練要托大,我就不客氣了!」薛崇訓當下奔了過去,一腳側踢過去,人沒踢到,但腳上的稀泥卻被甩得滿天亂飛,弄了湯晁仁一頭一臉。

湯晁仁躲過攻勢之後,憤憤地抹了一把臉上的泥巴,罵了一句,揮著拳頭沖了上來,二人頓時打將起來。

這時只聽得「砰」地一聲,薛崇訓不幸臉上挨了一拳。旁邊的侍衛驚呼一聲,座下的馬匹一陣騷動,方俞忠舉起手阻止了侍衛們的異動,他是薛家的老人,以前就見過湯團練,當然明白湯團練和郎君的交情。

「打我的臉!」薛崇訓憤怒地罵了一聲,當下就呼呼攻出幾招快拳,但薛崇訓的拳腳功夫和湯團練比起來實在稀疏平常,沒討到一點便宜,不出片刻,腿上被撂了一記,一個沒有站穩,摔了個四仰八叉,弄得一身稀泥,狼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