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小節(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05 字 2020-06-18

第89章 小節

薛崇訓出京已經幾個月了,長安的局勢依然處在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就仿佛兩陣對圓,但是因為天氣不好等原因,雙方都不想激化矛盾,各自保持著克制,既是風平浪靜又是危機重重。薛崇訓在外面干些什么,李隆基那邊的人也不是特別重視。

既有薛崇訓實力不夠的原因,又有李隆基本來就對他比較輕視的緣由。想去年推翻韋皇後的政變,太平公主的另外三個兒子或多或少都有些功勞,因此三子封王,唯獨那薛崇訓一點功勞都沾不上,只混了個衛國公的爵位。

連極大的機遇都抓不住的人,能有多大的能耐?

但是,李隆基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身邊有人總算嗅到了腥味,這個人便是王琚。年初的時候他跑到太子府里,說是要謝恩,謝太子把他從江湖中撈上來當了個九品芝麻官,結果在太子府里卻裝模作樣,揚言天下人只知太平公主,不知有太子。

他並不是故意去得罪李隆基,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毛遂自薦,意思是太子現在需要有智謀的人,他便是有智謀之人。

王琚這個人很擅長自薦,兩年前唐中宗在位時,他也是如此作為,獲得了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的賞識。有次他見到武三思立刻就嗷啕大哭,哭完之後又哈哈大笑……這人又哭又笑的,武三思很是納悶,便問原因。王琚道:我哭是替您哭,您要大禍臨頭啦;笑也是替您笑,現在您將要獲得我這樣的謀士,定可避免災禍,我是為您高興呢……不幸的是武三思在一次政變中喪命,後來政局動盪,王琚便被擠兌出廟堂,流落江湖。李隆基做太子後,偶然想起這個人,才把他弄上來做了個九品官。王琚一看有戲,又在李隆基面前表現了一番,再次升官,混到東宮幕僚里面,幫助李隆基處理政務。

王琚從一堆奏疏官報中發現了記錄宦官魚立本去幽州的咨文,當下一尋思,就覺得很是蹊蹺……朝廷派遣采訪使到地方巡檢,原本並不稀奇,可是這個宦官跟著下去做什么?

他便拿著咨文來到太子案前,將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李隆基略一尋思,說道:「確實和常例有些不符,不過這樣一件小事,不必在意。」

王琚正色道:「殿下做大事,才更應該注意小節。」

「哦?」李隆基劍眉一挑,頓時覺得這句話有點意思,因為世人愛說的都是大丈夫不拘小節,王琚卻是反其道說之。

王琚投靠過來之後,李隆基其實是越來越喜歡這個思維敏捷的小個子了,王琚肚子里是真有點墨水,卻不像其他士大夫那樣清高,他想上進,而且一點都不掩飾。李隆基喜歡真性情的人。

「殿下,別人想做什么,如果消息做到了保密,咱們就一點風聲都沒有,只有通過各種小節予以判斷。您說要做大事,能不注重小節么?」王琚不慌不忙地說道。

李隆基用手指輕輕敲著桌面,好像在想什么,隨口說道:「你有什么話便直說,言者無罪。」

王琚低頭皺眉,片刻之後才沉聲道:「今日偶然發現關於官宦魚立本去幽州的咨文,我才驟然醒悟,我們以前都把一個很重要的人忘記了……汾王!」

李隆基抬起頭來,看著王琚的臉,頓了頓,依舊不動聲色:「我和汾王以前有過來往,覺得沒必要防著他。」

這話乍一聽是好話,實際上是對汾哥李守禮的一種極度蔑視。王琚眉頭仍未舒展,輕輕說了一句:「就怕被太平那邊的人利用了。」

李隆基默認未語,好像在細細思量其中關節。

王琚繼續勸道:「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訓出京之後,最近的關於他的行蹤的消息,是沿廣濟渠南下。但萬一他暗渡陳倉,潛入幽州……薛崇訓可是太平公主的兒子,他要是親自去幽州,汾王他們多半就會投靠過去了。」

李隆基搖頭道:「如果此次出京的是薛二郎,我倒是真擔心他會搞這么一出,可是薛崇訓就不同,他一向的作為不像是能做這樣事的人。」

去年李旦家和太平公主家兩家聯盟,准備搞韋皇後,就是薛二郎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李隆基身邊負責聯盟事宜的。所以李隆基覺得薛二郎更擅長做這樣的事……而薛崇訓沒得到後世記憶之前,就是個馬大哈,肌肉發達頭腦簡單。

無論是汾王李守禮,還是薛崇訓、薛二郎,都是李隆基的表兄弟,打小就認識的,都是些什么樣的人,李隆基怎么會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