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禮樂(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582 字 2020-06-18

第105章 禮樂

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羽林軍李慈、宰相竇懷貞、蕭至忠四人入夜之後來到金光堂,六方會談,一直到黎明方休。

第二天一早,薛崇訓便離開了長安,從驛道直走東都。他有官僚身份,可以在驛站換馬。

長安距離洛陽,約八百里,一天一夜趕到洛陽壓力不大。不過要密調飛虎團進京,估計得幾天時間了。

母親的昨夜的一句霸氣外露的話給他的印象很深。在外人面前,母親仍然是如此威勢:你說向東,我說向西,他說向北,這么扯要扯到何時?吾意已決,休要多勸!

這時長安宮城里舉行了大朝會,皇帝李旦將正式頒布詔書傳位。

朝陽剛剛升起,光芒普照大地,今天是一個明光四射的日子。宮闕在望,高聳如雲的殿宇宏偉大氣,寬闊的廣場仿佛一望無際,這里是世界的中心。漫天的七色雲彩給天地之間布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仿佛上蒼在凝視著人間的神聖禮儀。

太極殿內外,奏起了鍾鼓混奏的帝王之樂。鼓點節奏緩慢而不可抗拒,就像那浩浩的歷史長河,宏大而遒勁,無法阻擋。

整齊的鐵甲羽林分列大道之側,文武千官俯首叩拜。皇帝李旦身穿袞服,雙手放在腰間,昂首挺胸,挺著肚皮邁著方正的漫步向宮門緩行,在他的身後,便是即將合法即位的新君李隆基。

禮儀是一種氣勢,李旦的步子踏著渾厚的鼓樂節奏,每一步都走得那么神聖、那么合乎章法。自有周起,禮便是中國神州之地文明的象征,不容任何凡人抗拒,李旦此刻心中的一團熊熊燃燒的王八之氣,已被帝王之樂點燃了。在這樣的氣氛中,一種力量感油然而生,拂袖之間便能使江河倒流、萬民所趨,權力是上蒼賦予的……他幾乎忘記了自己今天是要禪位來的。

李旦喜歡這種大朝會,喜歡這種霸氣的禮樂盛會。好在雖然不能做皇帝了,也能當太上皇,每五日都能感受一次這樣興……奮至極的快……感。想到這里,他才隱隱有些欣慰。

身後作為接班人的李隆基,緊隨著父皇的腳步,也是走得正二八經,感動得一塌糊塗。他監國有一年多了,可是從來沒有受到過群臣的朝賀,今日算是第一次吧,雖然主角仍然是太上皇李旦。

只有他們父子倆的手提在腰間昂首闊步,其他的宦官侍從全都低著頭躬著身體,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跟在後面,更加襯托出了李旦父子的神權。

一路走進大殿,登上寬闊的寶座,扇、傘分列兩邊,殿中樂師換了一種樂曲,重新奏起了歡樂的調子。一曲罷,眾官叩拜於地,畢恭畢敬地喊道:「陛下萬壽無疆!」

李旦正位,三郎垂手站於一旁。大殿為夯土板築,牆壁高三丈五尺,寬敞的宮殿內人頭攢動。李旦停了好一會,才緩緩地說道:「眾愛卿平身。」故意一停頓,故意說得慢,才顯得慎重而威嚴……其實這樣的程序都進行了無數次了,仍然不會讓人覺得厭倦。

「朕聞司天台有司奏天象除舊布新,帝座諸星皆有異象,朕敬畏上天,決意擇賢子以立,轉禍為福。蓋有三郎李隆基德才兼修,且有大功於社稷,宜上遵祖訓,下順群情,即皇帝位。」李旦說罷對一旁的內侍道,「頒詔。」

這時眾臣大呼道:「陛下三思!」

不知怎地,今天李旦聽到這樣的勸諫反而很順耳,多少有點欣慰。

李隆基急忙伏拜於地請辭,神情俱備誠心懇懇地自謙了一番,要太上皇收回成命,待太上皇拒絕之後,他又表態道:「請太上皇仍稱朕,受百官朝賀;兒臣自稱予,監國處理朝政。」

李旦道:「可。」

在這樣雄渾的禮樂之中,李隆基也感受到了一種不可抗拒的氣氛,想到數日之後將進行的政變奪權,他內心也是忐忑。看來王琚贊同的延後五日進行是明智的,如果今天就動手,在這樣神聖的氣氛下,恐怕人心浮動,不好控制,很容易在中間出現意外……就是延後五日,也顯得倉促,不過兵貴神速,快速行動應該是正確的。

這時頒布正式詔書,李旦進一步放權,以前太子監國是對五品以上無任免權,現在改為三品,也就是三省六部的核心權力仍在李旦手里,其他朝政都交給皇帝了……顯得有點不夠爽快,可是李旦是真舍不得放權,權力這東西到誰手里都舍不得,好不容易才能放出一點來。

太上皇和皇帝的權力平衡,表面上就是這么一進一退地平穩而緩慢地過渡。但是,在場的有幾個人心里明白,急劇的權力交替正像暴雨前夕的烏雲,正在慢慢集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