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無衣(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2729 字 2020-06-18

第204章 無衣

張五郎的行轅在鄯城城北一處大戶人家的院子里,這里的主人嗅到戰爭的氣息早早就跑別處避風頭去了,於是就被征為行轅官邸。看得出來此間主人是個有錢有品位的人,院子里曲徑通幽鳥語花香,設計得十分優美。不過後面的園林張五郎從來沒去過,只住在前院的一間廂房里,然後把倒罩房的客廳做了值房。

太陽從東天初升,張五郎剛剛才練完劍在廂房里洗臉,便有軍士急匆匆地進來說事。

沒過一會兒,陳團練也一身盔甲來了,進門便說道:「五郎,我剛得到戎堡來信,吐谷渾人入寇,大軍直逼鄯城,戎堡恐怕昨天就已經丟了。」

「我已知曉。」張五郎鎮定地說道。

陳團練沒想到張五郎能先一步就知道了,聽罷微微有些驚訝。

「四門戒嚴了么?」張五郎一面說話一面脫下身上的長衫換戰袍。扣上銀鉤腰帶,他又將小刀、火石、皮袋等物掛在腰上。

陳團練道:「那是自然,這些日子來四道城門本就很少開過。」

就在這時,雜役端著木盤子送早飯進來了,張五郎問道:「陳團練吃了嗎,一塊兒吃點。」

「都什么時候了,我空了再吃。」陳團練沒好氣地說。

張五郎道:「吃飽了才好打仗。那你先過去,召集校尉以上將帥到西城譙樓。我隨後便到。」他說罷便不再說話,端起碗拿起筷子便稀哩呼嚕地大口喝起精肉稻米粥來。

陳團練抱拳道:「末將先行告辭。」

就在這時,空中盪起了一陣沉重的鍾聲,正是譙樓上的大鍾敲響了。上面的鍾平時只有昏曉之際才撞擊,使臣民聞之而生儆惕之心;而現在的聲響,顯然不是報時,而是報警。

張五郎快速地喝完碗里的稀飯,端起茶杯猛灌了一口,然後取了橫刀掛在腰間,抱起頭盔便走。

走出廂房,只見南邊敞開的大門已有一隊騎兵站在那里,馬夫牽著戰馬等著。張五郎回頭看時,北面的值房門口參軍、錄事、書吏等官吏正站在那里,一起向他鞠躬執禮。

張五郎道:「派人聯絡鄯州。」說罷戴上頭盔,徑直走出大門,翻身上了戰馬。

一隊人馬沿著南北的筆直大街先往南行了一段路,走到中間的十字路口時才向西轉,路口立著一個牌子:閑雜人等禁行此道,違者一律下獄。

「咚咚咚……」忽聞一陣皮鼓聲,隨口「咵咵」的整齊沉重的腳步聲傳來,張五郎回頭看時,只見一隊步軍正列隊向西小跑行進。

張五郎等人繼續向西行,一路上都有隊伍從主干道上向各城牆方向調動。他剛接手鄯州軍,還沒怎么摸熟,但見臨戰前眾軍隊列整齊有條不紊,心下又多了五分信心。

來到西城譙樓下時,只見城樓下那塊空地上已站了馬球場大小的一片隊列。一二十個將領從陣中迎了上來,陳團練雖然只負責指揮三團泅營,職位只是都尉,但儼然他們的老大,走在最前面。

陳團練抱拳道:「稟將軍,前十團序列已分駐四門防區,後十團集結於此,隨時聽候調令。」

張五郎忽然看見城牆下面種著不少木槿,正好已經開花了,粉的、白的競相放姿分外漂亮,他不由得贊道:「很好。」眾人也不知是他在贊花還是在稱贊大家行動靈活快速。

張五郎帶著校尉以上將帥上了譙樓,他站在樓上眺望遠方,高處的風吹拂起斗篷,讓他站直的身軀仿佛也變得高大起來。張五郎面相方正,兩道劍眉英氣逼人,鼻梁高還有點帶鷹鉤鼻,真真算得上一個俊郎,此時一身戎裝,使他看起來更加英武。

這時循著彎彎延伸的道路極目望去,遠處的天邊騰起雲層一樣的煙塵,綠色的草原盡頭點綴上了一抹黑色的影子,就仿佛一塊巨大的綠幕上被弄墨橫畫了一筆。

「吐谷渾前鋒,他們定然繞過了城南臨蕃堡。」陳團練說道。

另一個將領目測了一陣,咋舌道:「沒有一萬,也有七八千,前鋒也這么多人,吐谷渾人不得來了十萬人?」

張五郎道:「他們可是號稱二十萬大軍,不多來點人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有人笑道:「這下咱們的手都得砍酸不可。」

張五郎回頭問道:「咱們的糧草足否?」

陳團練道:「軍糧至少可以支撐一月,鄯州離這兒就五六十里地,這邊打了一個月還不賴增援?」

眾人嘿嘿一陣笑聲,張五郎正色道:「那我們得能堅守一個月才行。傳令嚴防糧倉,一只蒼蠅也不准飛進去,就近打井,運水車過去,謹防火災。」

就在這時,城下傳來了雜亂的說話聲。此時四周其實很安靜,除了軍隊的整齊腳步聲、鼓聲、號角等零星聲音,街上基本沒有人了,百姓們聽到要打仗,大多躲回了家里。所以那陣嚷嚷聲便引起了張五郎等將帥的注意。他們轉身走到牆邊往內看,只見一眾百姓正在下面和隊列里的將帥說著什么。

「怎么回事?」張五郎向下面喊道。

一個穿著緞子的老頭兒喊道:「張將軍率兒郎保護全城百姓,萬民感懷,推老朽等送錦旗四面,望將軍收下鄯城百姓的心意。」

陳團練在張五郎旁邊低聲道:「這些土財主怕咱們丟下城池跑了。」

張五郎正色道:「為國守土是我等職責所在,上峰既把城池安危托於我手,誓於此城共存亡!」

陳團練聽罷神色一凝,說道:「末將願隨將軍左右,並肩殺敵。」

張五郎欣慰地點點頭,從石階上走下城去。那緞袍老頭兒率眾百姓迎上來,雙手呈上錦旗。張五郎接過之後叫部將展開一看,只見上面綉著一些字。

四面旗,所書的漢字都不同,各為:國運長存;軍魂不滅;大唐金吾衛將軍;張。

張五郎見狀大喜,「好一個軍魂不滅國運長存,來人,找旗桿掛上去!在我大唐的土地上,任何敵人敢踏入一步都讓他們付出血的代價!」

人群中有人喊道:「我是沈記糧鋪的東家,願獻上一半存糧以充軍糧,請將軍笑納。」

又有人說:「徐先生家郎君在京師做官,也算官宦之家,如將軍准允,願征兆全城壯丁為唐軍效力,搬糧修牆都可以干。」

張五郎見狀非常感動,抱拳道:「諸位的好意張某記下心里,請恕軍務在身不便久留,你們到行轅去找官吏辦那些事,登記造冊都有記錄,待戰後張某定呈報朝廷表彰鄉親們的義舉。」

送旗的老頭兒忙道:「張將軍在百忙之中見我等,就不要再耽擱時候了,咱們散了吧,找官差辦正事兒。」

帶百姓走後,張五郎回顧眾將道:「敵前鋒繞過我前頭堡直抵城下,後面的大股人馬短時之內無法到達。戰機已現,爾等隨我出城一戰,挫敵銳氣,鼓我士氣!咱們來個開門紅!」

眾將一聽皆盡愕然,紛紛勸道:「敵眾我寡,守城尚且不足,何苦棄高城而野戰?」「守城方是上策……」

就在這時,忽然陳團練喝道:「住口!這里聽誰的?是將軍說了算還是你們說了算,啊?」

眾將立刻便鴉雀無聲。

張五郎不動聲色地看了陳團練一眼,沉默片刻說道:「傳令,從四門抽調三團兵馬到西城為預備營,此處十團隨我出城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