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楓葉(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13 字 2020-06-18

第247章 楓葉

那輛從鄯州帶回來的松木馬車在大街小巷橫行無忌,車輪子「嘰咕」轉動的聲音、車廂搖晃時的「嘩嘩」噪音,滴答的馬蹄聲掩蓋了里面並不大聲的說話,外面是聽不到的。在馬車里說事兒,倒是很好的場合。

三娘說道:「今早上剛開城門,崔家就有人出城了,我派人跟了一陣,出城的人是崔日用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崔日用本人還在長安。」

王昌齡立刻問道:「除了這事沒有別的?比如有沒有外鄉來的人進出崔府?」

三娘搖頭道:「這倒沒有發現,但我不敢保證,因為人手不夠,只盯著他們家兩道門了。」

王昌齡沉吟道:「送子女出京?瞧這狀況恐怕有人和崔日用聯系過,他們有什么密謀……崔侍郎此人膽小怕事,但行事謹慎,此舉定然是他的夫人賈氏所為,真是婦人之見,這才露出蛛絲馬跡。」

薛崇訓點點頭,挑開車簾一角看著外頭嘆道:「倒是應了那句話:越是大事,反而越應注意細節……這么看來,恐怕那躲在草莽中兩年的李三郎是想抓住機會卷土重來了。崔日用是個小角色,暫時別管他,以免打草驚蛇,李三郎才是最大的禍根。」

「還有當初跟他跑掉的那幫人,加上罪臣劉幽求等,也是急不可耐地想借東風翻身,這個節骨眼上,他們那幫子人不有所作為,倒真是錯失良機了。」王昌齡也說道。

薛崇訓問道:「方才我所言金城縣主的建議,我覺得挺有道理的,少伯何以不贊同?」

王昌齡沉思了一會,說道:「兩件事,第一件與高皇後聯盟我是完全贊同的,當今的情況,借皇帝的名義是站穩腳跟的唯一辦法。」

薛崇訓點點頭,他現在這身份,不可能直接車翻李唐稱帝吧?那不是群嘲萬眾,與全天下為敵么?

王昌齡繼續道:「但第二件事從殿下那里得到禁軍授權,我不敢苟同。金城縣主的眼光智慧另我十分佩服,或許是她不了解主公在鄯州的情況,以為無人可用,迫不得已之下讓建議讓您抓禁軍兵權聊勝於無。實則主公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神策軍(壽衣軍),此軍由主公一手組建,隊正以上的將校幾乎出自飛虎團舊部,姑且不論戰力如何,忠誠度便遠超禁軍。

禁軍雖是皇帝親兵,名義上只服從於當今皇帝,但是里面的將士久在京師,關系盤根錯節,對太上皇和李三郎的態度無法捉摸;而今上又從不過問朝事,與禁軍也無來往,實在不得將士之心。到時候李三郎上前鼓動,又或是用了什么計策,禁軍臨陣倒戈不是不可能。」

薛崇訓點頭道:「少伯所言極是,以史為鑒可知興衰,在非常時刻合法兵權也不定中用。像韋皇後當朝時,禁衛四軍統兵將帥全是韋皇後的親信,另有六萬南衙兵入駐京師,也受其黨羽控制,結果呢?」

王昌齡道:「所以我給主公的諫言有二:其一,非常時刻應集中我們的全部實力,將宇文公和張將軍(張五郎)調回京師,並調神策軍入京拱衛。前者問題不大,調兩個地方官,主公只需請朝中宰相發道公文便可,後者調兵須得御制,主公得設法說服殿下才行;其二,爭取程相公和張相公的支持。爭取程相公目的在於長征健兒,目前分批駐扎在京畿重地的健兒相比禁軍來說更靠得住,而程相公在健兒中威望很高,前不久又大敗吐蕃,在軍中多有其西域舊將;爭取張相公在於南衙兵,張相公多年兵部尚書,前身又是兵部侍郎,在南衙兵部門生故吏極廣,能得到張相公的支持,至少守備長安數門的軍隊會更加牢靠。

目前我給主公的建議便是這兩條,只要辦到,勝算會大好幾成。」

薛崇訓聽罷贊了一句,心道:人說謀士最輕松,只要動動嘴皮子就可以了,可那嘴皮子卻不是那么好動的。在如今這混亂局面中,王昌齡能很快理清各種關節,並提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一言價值千金並不誇張啊。

「事不宜遲,我先去探探程千里的口風。」薛崇訓當機立斷,馬上便敲擊車廂喊道,「龐二,去程府。城南通善坊,上回去吃燒尾宴去過,你還記得吧?」

龐二應了一聲,繼續趕車。

王昌齡見狀面有贊許之色,他是知道的,有些人想法很多,但行動力不行,實干起來十分緩慢,比如王昌齡自己就覺得自己是那種人;而辦事還需雷厲風行的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