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進城(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17 字 2020-06-18

第266章 進城

薛崇訓集結軍隊之後便徑直向東都挺進,李隆基及其重要部下已死,洛陽守軍是不可能再抵抗的,此去大概是沒有仗打了,只需接收權力,維護治安就可。

路上遇到了戶部侍郎劉安,這廝兩年前就投靠了薛崇訓,東都政變時正在洛陽管漕運,居然還沒死!

他見著了薛崇訓就大哭起來,說是在洛陽的家眷都被殺光了,呼天搶地悲慘之極。薛崇訓聽罷正當神色黯然時,旁邊有個官吏實在看不下去,沒好氣地說道:「劉侍郎妻兒老小都在長安,洛陽宅邸只有一些侍妾吧?如今留得青山在,再納幾十個便是。」

劉安一面抹眼淚,一面說道:「朝夕相處卻是難舍舊情,她們受我牽連而死,如何叫人不傷心涕下?」

薛崇訓這才留意看了一番他的神情,眼淚倒是真的,但實在沒看出什么肝腸寸斷的難過,他便隨口安慰了幾句,又好奇地問道:「亂黨怎么會放過劉侍郎?」

劉安道:「早先我就意識到情況不對,借口考察漕運出了東都,果然沒幾日,那姚府尹便暗地勾結李三郎叛亂……當時衙門里那個慘啊,半數以上的同僚被他們當場屠戮,不半日,亂兵便四處搜查逃脫的官員及家眷!洛陽城里變節的叛黨,個個手上都沾滿了同僚的血,王爺定然不要輕饒他們!」

他不斷強調嚴懲凶犯,同時也趁機和李隆基黨羽劃清界限。如果劉安當時沒跑掉,刀架在脖子上後是不是要投降變節也難說。

薛崇訓說道:「朝廷自有論斷。」他這時忽然想起,上回來洛陽也是劉安接的,想來和他倒是挺有緣。

一行人在軍中一面說話一面趕路,大軍並未停止,一直向東挺進洛陽。本來距離洛陽就不遠了,還未到中午他們便到達了城池西面。

果然沒人抵抗,只見城門敞開著,城中官吏將帥都在外面站著束手投降。

薛崇訓抬起手來,一旁的部將便傳令大軍原地停止。薛崇訓帶著眾將幕僚及飛虎團衛隊從大路旁邊策馬向前,走近之後,便見城門口的官吏紛紛跪倒在地,戰戰兢兢地等待著命運的將領。

悠揚的小雪花依舊在飄,周圍一時間顯得很安靜。此時此刻,只需要薛崇訓一句話,全副武裝的軍隊就可以把這些人全部屠殺了泄憤。雖然洛陽是大唐的城市,屠城顯然不行,但戰爭時期縱兵屠戮一部分有罪的人是完全無壓力的。

薛崇訓發現前方的伏倒的人群中有個人站著沒跪,定睛一看,原來是姚崇。這回名士姚崇可是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要不是他易幟,李隆基起事都很困難。

原本這個時代有許多牛人名人,包括本應大展宏圖的明君(玄宗),以及一大批名垂青史的名臣,其中就包括面前那個鶴立雞群般站著沒跪的姚崇……可是現如今薛崇訓親眼看著他們一個個凋零了。

包括身邊的王昌齡,本來可以在詩歌上名垂青史的,但被薛崇訓委以信任之後,有很多正事要忙,恐怕詩歌成就是達不到一定高度了。何況一首詩出名除了本身寫得好,也有名人相互吹捧的因素。

薛崇訓忽然有些很異樣的感覺和心情,夾雜著許多情緒,就是沒有了殺心。他便在馬上很平和地抱拳道:「姚相公別來無恙?」

姚崇怔了怔,或許是沒料到薛崇訓對於始作俑者之一的他這么客氣,他沉默了片刻便直身大聲道:「要殺便殺,多說無益。」

薛崇訓還真不想親手殺他,如果殺了名士,就算世人不會說歹話,後世的人恐怕要給安個迫害忠良的惡名,何必呢?而且除了公事政見上的對立之外,薛崇訓對姚崇並沒有什么惡感,甚至還感到有些惋惜……反正姚崇因為要為內戰負責,恐怕是滿門抄斬的罪了,無論哪些官來定罪,都不可能赦免。

但見姚崇還很有道理的樣子,薛崇訓忍不住便說道:「此次戰亂,死傷者數以萬計,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者難以勝算……姚相公就沒感到絲毫羞愧?如果你當初不反,李三郎起事都不可能!好、很好,您的心腸叫人好生佩服!」

姚崇臉色微微一變,「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當此社稷堪危國難當頭,我等不振臂而起匡扶正義,難道要坐視小人霸占廟堂禍亂天下!」

「國難當頭?」薛崇訓笑了笑,用一種語重心長一般的口氣說道,「姚相公等把自己看得太重了,缺了你們,地球……那個日月照樣運轉,這雪下完了,明年開春庄稼照樣可以長得很好。大敗西北敵寇六十萬,開疆辟土;整頓漕運,糧賦暢通,天下大治……缺了李三郎缺了姚相公,咱們大唐帝國是不是就要滅亡了,啊?」

所有人都不想自己變成歹人和罪惡的一方,薛崇訓後面的部將官吏聽罷一陣大笑,聽得非常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