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猜迷(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03 字 2020-06-18

第273章 猜迷

皇帝開臨時大朝會接見薛崇訓以下數十將帥,無法就是頒封賞詔書。國家賞罰有度***行賞,多數人皆有升遷,但封侯或升爵位者只有二人。封侯者自然是殷辭,上奏抓獲李三郎者就是他,兌現去年朝廷的懸賞令,封了平陽侯。

然後便是主將薛崇訓,大捷的最大功勞當然要算在老大身上,他從郡王升了親王,封萬戶,號「晉王」!那句「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在唐朝絕非虛言,王侯將相當然是通過大戰之功升得最快。不過他這個異姓親王真不是一般人敢接的,也只有他薛崇訓三代皇室血統,無冕之王太平公主的長子,才敢興高采烈地接了封號。

頒了詔,大臣們今日顯得特別沉默,沒多久就散朝了。

李三郎一死,中央更沒有了外部的威脅,一下子就仿佛變得死氣沉沉。好在元宵佳節臨近,滿城火紅熱鬧,才將那死寂一般的氣氛掩蓋下去。

薛崇訓心里也七上八下的,擔心自己的勢力過快膨脹會導致多數當權者的警惕。不過從朝里回到家之後妻妾家人們非常熱情地為他接風洗塵,府里又忙著布置佳節裝飾,搞得熱熱鬧鬧和氣一團,倒讓他仿佛掉進了溫泉里一般,暫時把那些煩惱給淡忘了。

到了正月十五,只見家中各處屋檐下張燈結彩,上到主人下到奴仆丫鬟都穿得光鮮體面,各處廳堂院落都擺著美味食物,氣氛十分到位。薛崇訓隨意一問,才知這些安排都是岳母孫氏在主持,心道家里總算有個主內的,不然如何能這樣有氣氛?雖然正室李妍兒年小能力有限,不過岳母能幫忙也是不錯的。而且李妍兒娘家也沒什么至親了,她們母女在薛崇訓的庇護下好像也漸漸產生了歸宿感,讓薛崇訓心里也暖洋洋的。

到得旁晚天還沒黑,晉王府便設了家宴,連奴仆們都有宴席,吃了一頓熱熱鬧鬧的家宴。

後來宰相張說約同僚一塊兒去看燈會,也順帶邀請了薛崇訓。薛崇訓二話不說就爽快答應了下來,而且很匆忙地換衣服准備出門……他可知道宰相們准備擁護皇帝立太子的事兒,這幫宰相以前本來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太平出了事兒,眼看他們便要樹倒猢猻散,薛崇訓得拉攏一部分是正事,否則他縱是親王也沒有名分參與朝廷決策,卻是十分不利。

既然張說還挺給面子,薛崇訓自然一拍即合,趕著和他們應酬逢場作戲。

幾個人在約定地點見了面,都是布衣打扮,帶著一些家奴隨從,一塊兒去燈會上湊熱鬧樂呵樂呵。

除了張說其他幾個官檔次都不夠位極人臣,見了薛崇訓自然是點頭哈腰大拍馬屁。正好大伙一時興起要猜燈謎,相互謙讓之下,都叫薛崇訓去猜……薛崇訓對那些文辭玩意實在不甚精通,急忙推辭道:「薛某一介武夫,也就是湊湊熱鬧,對如此雅事哪里敢班門弄斧?倒是張相公文武全才,不如讓我等一開眼界?」

張說是宰相,百官之僚,自然有人馬上又讓張說一展才華,但也有個人揪住薛崇訓道:「薛郎休得過謙,您在東都那首『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堪稱千古絕唱,如此文采武功之人古今幾人?」

薛崇訓十分郁悶,臉色自然不好,倒是張說善察言觀色,見狀便解圍道:「詩乃性情之物,薛郎會作詩,不一定有空看那燈謎般的戲耍之物,既無興趣,大伙休要難為薛郎,讓他做首詩便罷。」

又作詩?薛崇訓的額上泛出三根黑線,有什么唐詩描寫燈會的?他真是想破腦袋都想不出來……就算想出來了,嗎的詩名越來越大,唐人又喜歡作詩,以後逮住就讓作,該當如何是好?老子要是能把唐詩三百首記全了也許還能勉強應付一陣,何況他能背全的根本沒幾首,無非就是那些在後世實在太普及的名詩。

不能再作詩了!薛崇訓情急,又不好意思借口說上次是幕僚寫的,自己承認抄襲是多尷尬的事!就算大伙懷疑,那便懷疑罷,一個王爺偶爾附庸風雅一回也不是多大的惡事;但自己直接承認就太傷面子了。

他沒辦法之下硬著頭皮道:「我看還是猜迷得了。」

眾人無非就是圖個樂子,讓薛崇訓也一起參與,也不難為,他要猜迷便猜迷。

薛崇訓回顧四周,只見這條街正處東市附近,屬於商業地帶,燈火輝煌的街上擺滿了花燈,卻多數都是商人們擺的,猜迷得要付錢,猜對了能選一樣彩頭。適逢佳節,人們也不在乎那點小錢,無法圖個氣氛,商人無法圖個利潤,兩廂情願的事兒。有的商賈有頭腦的,會讓美貌的奴兒擺攤,送些手帕扇子墜子之類的雅物,又便宜又有情趣,勾引得那無知少年郎爭相表現大把花錢,生意非常好。

他便隨意挑了一家,讓隨從給了銅錢,然後揭開一個燈謎看謎語,答案在後面看不見,要猜了之後才給看。眾人湊上來一瞧,笑道:「便宜了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