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神策(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61 字 2020-06-18

第330章 神策

京兆府轄京畿地區,是比較重要的官署,多數時候尹只是名義上的長官而實權掌握在少尹手里,目前的情況也是如此,前京兆府少尹王皋便屬於大唐很重要的官員,但這樣一個大員倒台也只是一句話的事……這讓薛崇訓真實地感受到手中的權力在膨漲。

擋我者死。薛崇訓得到王少尹死訊的一瞬間心里這么想著,他的情緒很復雜,有興奮也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大約是對未經歷過的未知事物的本能反應。

他在記憶里自己前後活了幾十年,從來都是慎言慎行地生存著,從未嘗試過為所欲為的感受。這讓他有短暫的情緒失控。

親王國主殿里還有王昌齡宇文孝等幕僚,一同獲悉了王皋事件。他們轉頭看薛崇訓時,見到了他眼睛里的野心,就像一團火在熊熊燃燒!

雖然薛崇訓只是一時的情緒流露,很快就恢復了淡然,但是宇文孝等人卻看懂那眼神,他們反而很激動很高興……薛崇訓的野心會帶著他們前往前所未有的高處。

宇文孝努力壓抑住內心的激動,抱拳道:「接任王皋的人是周彬,昨日周少尹已把話說得明白:唯晉王馬首是瞻。」

早在宇文孝在京兆府任官時,周彬就努力通過他向薛黨靠攏,經辦了劉幽求案之後在官場確定了陣營,現在完全加入了這邊的權力集團。

「很好。」薛崇訓緩緩地說了一句,他的臉色黑黑的面無表情。

殺王皋不是薛崇訓一個人的意願,黨同伐異猶如水之向下。

一個幕僚建議道:「變法之後取消府兵上番的旨意已頒詔天下施行,現在只需一道調官健入京換防的聖旨,便能名正言順地把神策軍從銅川調防京師,大局定鼎也。」

薛崇訓道:「我正打算進宮勸服高太後下旨。」

王昌齡提醒道:「神策軍一入京師,南北衙盡在薛郎之手,宮里能輕易同意么?」

調兵換防這種事要名正言順地進行,當然不是薛崇訓說一聲就可以的,雖然他手里的能量很大。不僅要加蓋玉璽的聖旨,還要經過門下省的審核才能遞到兵部。(門下省如果認為聖旨不妥,可以封駁回去,聖旨連皇城都出不了;不過目前南衙沒人願意干這事兒,高皇後的旨意才是關鍵的環節。)

宇文孝不以為然地笑道:「她有什么選擇?」

「或許會有些周折。」王昌齡皺眉想著什么。或許是因為上回想通過「天啟變法」的法令也出了狀況,這回要調兵的意圖愈加顯而易見,所以他認為更可能遇到不確定因素。

畢竟他們干的事事關重大。假使這一系列布置都完成,長安乃至天下是怎么一副狀況?北衙禁軍只剩左右飛騎,這支兵馬的上層將帥是太平舊黨,中層與薛崇訓張五郎等人交好勾結,並且在景雲政變時站在太平黨這邊,名為禁軍實則已經和李唐正朔漸行漸遠;南衙兵再換上神策軍,統帥殷辭出身飛虎團徹徹底底的薛黨嫡系,他們就更別說了壓根就和晉王府的牙兵差不多;朝中京官在這些年爭奪皇權的無數次政變清洗後,剩下或出自太平公主門下或出自薛崇訓新近提拔,權力集團已經把持了幾乎所有實權官署,黨同伐異之下不合流的或死或被擠兌到權力邊緣。

而中央集權下的成熟官僚結構卻未遭到破壞,長安對地方官府擁有控制力,除非地方上明目張膽地起兵反叛,否則長安的政令仍然可以合法地暢通無阻,抵抗就會被依照律法撤職問罪。

歷史有時候確實具有偶然性,後世人們常常在感嘆安史之亂盛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為這個強盛的世界性帝國惋惜不已,假設著如果不是唐玄宗決策失誤將會怎么樣;但顯然唐玄宗並不完全是罪人,如果沒有他撥亂反正,武則天之後多年的皇權衰微狀況很可能無法扭轉,大唐國運會如何延續更無從知曉……就如現今,玄宗已去原本應該振興皇權的時代越走越遠,唐廷失去了一個歷史的機遇,權力中樞的混亂格局沒有太大的改觀,何去何從仍然處在微妙之中。

薛崇訓道:「我進宮去相機而動,不過宮里的態度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意外,諸位勿須太過擔憂了。」

眾幕僚起身鞠躬執禮,薛崇訓說罷便帶著隨從向外面走。

儀仗兵馬出了安邑坊向北一轉,便是東市口,長安最繁華的商貿地帶。今日卻不似往常那般井然,只見東市口外的大街上亂糟糟一團擠了許多人,還有官差衙役,不知出了什么事。

前面開路的騎兵暫時停了下來,不一會外面就有人說道:「下官萬年縣令拜見晉王。」

薛崇訓挑開車簾問道:「何事聚眾?」

「有刁民聚眾哄搶吐蕃商賈的貨物,之後發生斗毆,下官獲報之後立刻帶縣館內所有胥役攜兵器過來了,同時報知了京兆府……」那青袍官兒有些緊張地玩著腰說著。

薛崇訓皺眉道:「那你們的公差站在那邊干甚,這種事有什么不好辦的,緝拿帶頭的問罪,驅散百姓,阻撓公務者罪加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