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賑災(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28 字 2020-06-18

第338章 賑災

晴朗的夜晚星光燦爛,司天台監賈膺福正坐在官署院子里翻閱書冊,並時不時仰望天幕。這里一天十二時辰晝夜都有人當值觀測天象,不過賈膺福這樣的官員在晚上是不必上值的,只是今晚正好留下了,忙著研究一台新儀器的原理。

司天台也不完全是天文地理的技術部門,常常是和中樞政權有關系的,就像幾年前他們發現了彗星,就立刻和政治聯系上變成了一場權力斗爭的導火索。

官員們可以通過天象一定程度地影響廟堂當國者在政治、歷法、農業等方面的決策,但他們也不能張口胡說,也要有根據才行,所以要出任司天台的職務自身學識也得過硬。

賈膺福在司天台監的位置上穩了好幾年,在數次動盪中都可以保住地位,其才能見識也不是光靠拍馬屁就可以的。他不僅有政治嗅覺能夠判斷朝政的風聲,也對天文天象頗有造詣。

現在他在研究的一台儀器名叫「黃道游儀」,可以用來觀測日月星辰的運動軌道。這玩意剛造出來,設計者是一個和尚,構造原理的依據是「吾思而得之」……這和尚寫文章的才華有限沒法用文字解釋清楚,於是賈膺福便派了個官員去寺廟里和他交流。被派去的官員弄懂了和尚的意思,並贊同其觀點,於是司天台撥了一些經費讓他們和工匠們一起制造出了這台黃道游儀。花了公家的錢,自然要記錄原理用處帳目等,一並上交到了官署里。

賈膺福現在琢磨的就是這玩意。

正當他專心致志地查閱卷宗並思考時,忽然聽得一個聲音道:「明公快來看看,地震儀有動靜!」

他一聽急忙放下手里的東西,起身進了院門,跟著那當值的小官一塊兒進屋去了。那間屋子里放著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儀器圖紙還有許多工具,其中就有一台巨大的地震儀,自從漢朝發明了這玩意之後,當朝司天台復制又幾番改進,如今使用的地震儀功能更加強大,個頭也變大了。

「我剛剛正坐在那里寫字,您瞧筆毫都還是濕的。沒動它,只聽得叮的一聲,忙起身察看時便發現蹊蹺。」

「把測量畫圖的人叫進來,算出距離長安的位置,然後我好寫奏章明日一早去見殿下。」賈膺福下令道。

很快屋子里的人就多起來,大伙兒展開地圖,按照儀器的估算距離測量地震方位和強度。睡眼惺忪的書吏也跑前跑後幫忙,磨好了脈侍候著賈膺福。忙碌的官員們一面測量一面稟報,賈膺福便記錄在草稿上,以待稍後匯集成章。

「位於長安以南大概四百余里,看看在哪里?」

拿著折尺的小吏一面寫寫算算一面拿折尺在圖紙上一量,抬頭說道:「終南山那邊,岐州附近。」

第二天一早朝里就得知了長安南方昨晚發生地震的消息,到得旁晚時分,岐州急報從驛道快馬入京向朝廷稟報了地震的事,與司天台的測量幾乎吻合。奏報地震嚴重又發生在晚上,故州附內民房倒塌無數死傷無算,連州衙都倒了刺史以下十數地方官死亡,於是急報是以岐州長史的名義寫的,已經開始調集州內軍民自救並要中央幫助雲雲。

太平公主下旨厚葬岐州刺史,並叫翰林院用天子的名義寫一份詔書傳到地方表彰長史等官僚。朝臣們到紫宸殿之後,劉安又奏議開岐州附近各州郡的官倉援助受災州郡暫設粥棚等事,太平公主同意了劉安所請。但是要有實質性的幫助有點困難,此時運輸速度低下,而且岐州那地方已處於鍾南山范圍內交通不便,驛道多處破壞運糧車馬難以行動……倒霉的官民只有自求多福了。不過劉安認為岐州長史會征發民丁運糧,只要下旨開倉便可,總比什么也不干強。

現在這個時代的社會條件下無論是發生了洪水旱災還是蝗災,朝廷最重要的就是財政撥錢糧賑災,讓百姓們先有飯吃,後期援助種地耕牛等物。能有效地做到這些事情的王朝已經比較厲害了,非得有國力並且政令暢通才行,要是適逢亂世國力虛弱的時候廟堂官府根本沒能力管,那大家就去死吧,或者喊一聲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揭竿造反唄。

所以當太平同意了開倉賑災並下旨安撫官民後,朝廷諸公都比較滿意覺得自己盡到了掌握國柄的義務。

就在這時,一個官員急匆匆地跑進了紫宸殿,伏倒在殿中道:「殿下,晉王的奏章!」

太平公主的眉毛一軒一幅大袖道:「遞上來。」

大臣們一聽到晉王這個字眼很快就停止了議論,默不作聲地等待著,如今薛崇訓在長安朝野可是敏感話題。

魚立本走了下來從官員的手里拿了奏章返回,太平公主接過東西翻開看了起來。人們悄悄地觀察著她的表情,只見她的眼睛頓時瞪得老大,意外驚訝之色溢於顏表。大臣們更是好奇期待地想知道書里的內容,什么樣的文章能讓太平公主這么一副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