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要挾(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25 字 2020-06-18

第354章 要挾

不數日安南都護府的六百里加急邊報到達了長安,南詔出兵進攻河蠻諸部。顯然皮邏格在張建成還未到達長安之時就在准備戰爭了,派遣謀臣到唐廷只是為了爭取用兵的合法性。

時安南都護府的長官是個宦官名叫楊思勖,因發生的戰爭是蠻族內斗並未號稱反叛大唐,他便按兵不動,只將狀況加急報到長安等待朝廷詔令。楊思勖以前是傾李三郎的宦官,所以在政變後就被發配邊疆。可這宦官一點都不孬,先後平定了安南、五溪、邕州、瀧州等地的叛亂,屢立戰功,數年之內就憑借功勞升為安南都護。唐代沒有宦官不准做官的祖制,楊思勖的官職是正二八經的朝廷命官。

太平公主得到消息後十分震怒,立刻召見南詔使者張建成質問……侵略已經發生,張建成還能怎么狡辯,只得唯唯諾諾被臭罵了一頓。

唐廷立刻召集大臣商議應對之計。按照薛崇訓提出的對外國策基本原則是保持周邊分裂成小塊避免他們兼並坐大,而河蠻諸部贏弱顯然不是南詔兵的對手,如果唐廷不干涉被那么河蠻諸部被兼並只是遲早的事,顯然皮邏格發動戰爭違背了唐廷的對外國策。粗略看來唐朝應該出兵干涉,但朝里卻出現分歧。

支持楊思勖率兵西出討伐南詔的大臣的理由便是薛崇訓提出的既定國策;反對者卻認為現在已近五月間,離秋高馬肥的季節只剩兩三個月,軍事行動所需的財力、物力應盡可能地用在「防秋」上,不宜對南詔用兵,最有利的辦法反而是順水推舟封皮邏格河蠻之地,命其在南方牽制吐蕃。

防秋是中原帝國最常見的軍事動員,每到秋季游牧民族的馬長了膘最利於戰爭,所以那個季節常常是戰爭多發時期,唐朝也不例外每年秋季都會下令邊關各軍加強戒備,防止游牧民族襲擾。

現在要防備的最大敵人就是吐蕃,吐蕃一直垂涎河隴之地,無一刻能忍受那片水草肥美之地的誘惑。除此之外北方許多游牧少民也可能會南下襲擾,雖然現在幾乎所有的蠻夷都已臣服,但南下搶劫對喜歡游獵的部落來說是很平常的事,南下襲擾很難完全避免。

朝廷大臣在太平公主各執一詞,分別引用以前的一些戰例和典籍的理論來闡述自己的政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難以決斷。

就在這時薛崇訓站出來力排眾議,他完全就沒有那么多理由,主要古書讀得少實在沒法引經據典,只說道:「國策必須有延續性,決不能朝令夕改。南詔未經朝廷同意擅自用兵,必須受到懲罰!可下詔五詔出兵協助楊思勖,以安南都護之兵出擊南詔,命令楊思勖兩月之內俘殺皮邏格以儆效尤。速戰速決結束南方戰事,在秋季集中力量對付北方、西北各敵。」

薛崇訓一表態大家都不說什么了,因為這段時間他們母子倆十分融洽。太平公主要修華清池薛崇訓舉雙手贊成;薛崇訓要變法太平公主也是毫不猶豫地支持。現在這事兒估計太平也會站在這邊。

果然太平公主從容道:「我覺得崇訓言之有理,楊思勖善用兵,數次輕而易舉地在叢林瘴氣之地擊敗了蠻族叛亂,這次也應該可以速戰速決。立刻下詔楊思勖出兵懲罰南詔,並查明河蠻諸部是否有勾結吐蕃的證據,如皮邏格上書所言確鑿,一並懲戒河蠻各首領,押解長安問罪!」

大殿上的眾臣不管贊不贊成的,此時都只得一起高呼:「殿下英明!」

薛崇訓在廟堂上的立場毫無猶豫,回到家後面對那大蠻小蠻兩個少女就沒那么自在了。那日他嘗了小蠻的滋味,確實是愛不釋手十分喜歡,可是在國家大事上依然沒有動搖。

很快倆少女也得知了事情的動向,本來這種大事她們是不太可能聽說的,但張建成把她們當作了最後的棋子。

在南疆急報到達長安後,張建成所在的行館就被唐朝官吏管制了,隨時都有人監視。張建成由此待遇得出設想:唐廷肯定對南詔不滿意欲動兵。於是他便寫了一封書信縛在一只小貂身上放將出來,那只小貂很有靈氣能找到大蠻小蠻,在晚上放出去之後跑得還快不容易被人抓住。晉王府的侍衛能防住人,卻防不住冷不丁鑽出來的這只小東西,它鑽洞爬牆跑進了晉王府內宅,直奔熟悉的主人去了。

倆少女看了書信之後十分擔心,第二天一早就跑去找薛崇訓哭訴。

薛崇訓並不願意對她們太凶,只得努力解釋道:「張建成還沒到達長安時,皮邏格已經開始對河蠻諸部動手了。也就是說無論朝廷答應不答應,他們已經准備吞並眼中的肥肉,要把你們的族人全部變成奴隸。現在朝廷如果不插手,遲早就是如此結果,你們希望知道那么多無辜的河蠻族人被人魚肉殺戮?」他嘆了一口氣道:「世道便是弱肉強食,你們既然可以逃離那野蠻之地,何不安安生生在此過自己的日子?不接觸那些爾虞我詐,世間不是還有很多美好的事么?」

小蠻哭道:「如果不是家人被牽連進去,我們也不願意想那些殘忍的事,可是……」

薛崇訓好言道:「現在沒辦法了,等楊思勖抓了皮邏格等人到長安,連同張建成等一起斬首,給你們報仇雪恨好不?」

「父母兄弟都慘死了,我們還有什么臉苟活在世?報仇也換不回他們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