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下注(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591 字 2020-06-18

第366章 下注

慕容宣的想法是就算這次唐人戰敗、再次丟失了黃河流域及吐谷渾地區被逼到國門,慕容氏仍然有出路:對唐廷表明忠心之後可申請內遷,和靈州鮮卑人一樣讓唐朝在疆域內劃一塊地方給他們放牧生活。

坐上汗王的位置慕容宣是依靠了伏呂氏的實力,雖然不完全是提線木偶,但實際上說話最有分量的不是慕容氏反而是臣子伏呂。但是慕容氏有個優勢,那就是和唐朝的關系好,特別和現在的當權者晉王派系的人聯絡密切,比如張五郎在伏俟城時常常就是王帳的座上賓。

汗王不想完全被大相伏呂控制,就不能斷了唐朝那邊的線,否則根本沒有可能和伏呂抗衡……這是他極力親唐的最重要原因。

反觀吐蕃那邊的線,伏呂顯然更熟絡,慕容宣比不上。如果吐谷渾投靠吐蕃,他也就沒有盼頭了,只能讓伏呂坐大不敢有絲毫反抗。

當然這些都是慕容宣心底的東西並不能明說出來,只能找其他理由說服諸部落首領、奴隸主們寄希望於唐朝。

但大伙對他的理由並不買賬,有人說道:「石堡城現今雖然在唐軍手里,可那地方能管著唐人可管不了吐蕃,吐蕃照樣能威脅咱們。如若非要下注賭一邊,我寧肯賭吐蕃,畢竟他們來了五十萬大軍!」

就在這時,支持汗王的一個大臣把那扇窗戶紙能點破了:「賭大唐,輸了可以內遷;賭吐蕃輸了怎么辦?讓汗王和大相坐囚車去長安么?」

內遷?伏呂總算是明白慕容宣那幫子的算盤:內遷進唐境就直接受長安統治,而慕容宣和唐人關系不錯,那還有我伏呂什么事?

伏呂立刻站起來說道:「吐蕃兵就在眼皮底下,我們打又打不過,唐兵還不知在哪兒,能怎么辦?先和吐蕃人議和,就算將來唐兵復來也應該明白咱們的難處,是他們來得太慢。何況我認為吐蕃人的贏面很大,他們這回來如許多人馬對故地志在必得!」

既然伏呂表明了態度,在場的大部分人就覺得沒有再爭議下去的必要了,但是還有個人不怎么服氣道:「咱們十萬大軍擋他個把月也不是什么難事,待唐朝援兵一來合兵一處與犬戎決戰未必贏不了……」

「我覺得大相所言很有道理。」慕容宣實時地打斷了那個人的話,表明了支持伏呂的態度。這個態度讓伏呂十分滿意,覺得慕容宣做汗王很省心,是一個知進退識時務的人。

慕容宣嘆了一口氣道:「螳臂擋車,就算能周旋一月也會元氣大傷,十年都難以恢復。」

汗王和大相的意見都一致了,其他人便不再爭執,王帳內很快就恢復了平靜。伏呂道:「派人去見墀德祖贊吧……」

眾人散去之後,到得晚上慕容宣密招心腹入賬,拿了一件信物給那人囑咐道:「立刻入唐境見晉王,告訴他伏呂欲投降犬戎。一定要保密,否則吾休也。」

信使拿出一枚蠟丸道:「如事不利我便放之入口咬破,入喉即死!誓死不說出一個字。」

慕容宣聽罷頗為感動,蒼白的臉上一雙眼睛閃閃發光:「望你順利完成使命!」

慕容宣和伏呂雖然君臣同城,但無疑「同床異夢」。慕容宣派使節去唐境時,伏呂也派使者去見墀德祖贊了。

當鮮卑使節的人馬被吐蕃騎兵發現之後,見他們持節,倒是沒有胡來,一面派人稟報墀德祖贊一面送他們過去。

墀德祖贊聞報之後便回顧左右道:「鮮卑人投降來了。」

眾將聽罷哈哈大笑,這時候來使節不是來投降的是干嘛的?墀德遂叫人去帶使者過來見面,顯然是願意接受投降的……畢竟鮮卑人好歹有十萬馬兵,雖然打不過吐蕃,但真要魚死網破的話吐蕃也夠喝一壺的,既費力又耗時間,不利於整體大局。吐蕃真正的對手是唐朝。

人還沒到,眾吐蕃貴族已經在帳中商量要勒索鮮卑人什么東西來。吐蕃最大的貴族之一末氏笑道:「先要一批牛羊,如與唐兵久持不下再問他們要。」

「牛羊和馬都要,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鮮卑人還有什么好東西呢,你們知道么?」郎氏的頭人笑哈哈地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