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華清(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23 字 2020-06-18

第392章 華清

宅了幾天薛崇訓在家每天都要侍候那幾個妻妾連幾個近侍奴婢也沒落下,饒是他身強力壯無奈好漢不敵人多,他明顯感覺自己的體力下降,而且更怕冷每次出門都要戴一副毛領子才覺得暖和,想想在隴右時那邊的氣溫更低也沒現在這么怯冷。

還好是時候去華清宮見太平公主了,上表等事已准備妥當,薛崇訓決定這兩天就啟程。

華清宮位於驪山北麓,距長安約五六十里,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周、秦、漢、隋、唐等朝的帝王都視這塊風水寶地為他們游宴享樂的行官別苑,或砌石起宇興建驪山湯或周築羅城供起玩樂。在漢朝名叫湯泉宮,名聲也比較響亮;唐朝叫華清池,太平公主大興土木擴建之後現在改名「華清宮」。

薛崇訓從長安啟程西行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下旬了,正值隆冬季節,他的行程儀仗由飛虎團將士負責護送。因為京畿地區安全倒不是大問題,太平公主去華清宮之後附近還駐扎有羽林軍兵馬。

華清宮在歷史上最出名的原因其實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歷史上李隆基在位時期前後臨幸華清宮達三十六次,幾乎年年冬天都在這里呆著直到次年春天才回長安,同時和楊貴妃在這里發生的諸多愛情故事,讓這座宮殿也聞名遐邇。《長恨歌》「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還有創作出霓裳羽衣舞的「梨園」,等等不一勝數。

在路上一想起這回事薛崇訓就有種很奇怪的感覺,因為李隆基尚未坐穩皇位就玩完了,自然後來那些所謂的愛情故事就不復存在了,華清宮也不是故事里的那個樣子……因為這次擴建是太平公主做的,不再是歷史上的唐玄宗,那么風格和構造就會有很大的差別,不會再有「梨園」,也不會再有「貴妃湯」。

不過薛崇訓從來沒去過華清宮,也未在後世游歷過那里,它是不是歷史上的樣子想來是無關緊要了。在他的記憶里,華清宮將永遠是這次看到的樣子。

城外的道路上依然是大雪飛揚,關中自從下了第一場雪就斷斷續續地下,或大雪或小雪或晴個一天半日,不過大地上的白雪一直就未消失過。

薛崇訓的隊伍一大早從長安出城,衛隊是全騎兵飛虎團又不用帶什么輜重,輕裝簡行不緩不急地一天時間就到了,旁晚時分到達的華清宮。

遠遠看去有一條白茫茫的起伏大山,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驪山,史書上記載這個位置曾經有過龐大的建築群阿房宮,是堪比長城的宏偉工程。不過現在阿房宮早就連一點影兒都見不著了,山下存在的是華清宮。它在驪山的襯托下顯得很小,自然沒法和長城一樣龐大的工程阿房宮相提並論。但是走近了見著宮內的亭台樓閣依然非常華麗漂亮,不是一般庄園的規模可以比擬的。

進了宮門,便見到一個寬闊的湖泊,湖面已經結冰了。湖上還有一道寬敞的用大理石打造的路橋,橋的盡頭就是一棟形狀十分端正大氣的二層宮殿。

這時一幫官吏就迎接出來了,他們會按照此處的典章規格安排薛崇訓的隨從,薛崇訓什么也不必操心過問,只需讓官吏們安排便是。

走到這樣一道氣魄正大的橋上,就如走在含元殿前的大路上,橋面的磚石很容易看出還是新的,顯然是新近擴建時才按照太平公主的意願剛修的,薛崇訓心道這倒非常符合太平公主的風格。

此刻薛崇訓忽然覺得這里非常神奇,眺望驪山腳下遠近周圍沒有人口稠密的集市或聚居之處,簡直給人荒郊野林的感覺。可就在這樣荒郊野林的地方,卻有一座宮殿,里面住有軍隊官吏宮人,還有許多共同歌姬……在他的直覺里,也許是受前世聊齋一類的電視劇影響,在荒野中突兀地出現繁華的樓台燈火,多半是鬼魅幻覺。

現在薛崇訓就有這種感覺,好像到了聊齋里面,眼前的一切都是幻覺。不過理智告訴他顯然直覺是錯誤的,這世上本來就有一座華清宮。

眾人一起走完了穿過湖面的路就來到了一座燈火輝煌的宮殿前面,板瓦土木都是新的,規模自然比不上大明宮內的含元殿宣政殿等建築,也就和薛崇訓府上那座「風滿樓」差不多的規格。

旁邊一個官吏說道:「新修的芙蓉殿,名字是殿下取的,因為外頭這水湖泊改名叫芙蓉湖了,夏天會有很多荷花。這里面很多地方都修過了,怕王爺一時間不認識路,明日要游覽的話得叫人陪著。」

官吏們也不知道薛崇訓是第一次來,因為覺得他是皇親以前也可能來過。

薛崇訓也沒說什么,只是微微點點頭。

那官吏又躬身道:「殿下知道王爺今晚到,已經在芙蓉殿設了晚宴,王爺您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