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成全(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764 字 2020-06-18

第425章 成全

大權在握,生殺予奪便只在一念之間。薛崇訓道:「身為將校本以馬革裹屍戰死沙場為榮,死在這屋子里會很遺憾吧?如今突厥人入寇,我決定不殺你們,讓你們死在戰場上。」

所有人都沒說話,張九齡等幕僚很想知道薛崇訓打算怎么讓他們死在戰場上,這些武將都是常年帶兵的人,如果放虎歸山只要有兵總能拉起一幫兵馬來。

薛崇訓接著又說:「待我率大軍馳援西城,對陣之時你們便組成敢死隊向突厥大營率先發動攻擊!死後算殉國,洗清所有罪,家人將按朝廷律法給予撫恤,子孫即為功臣之後。我只能給你們這樣一個機會,你們可甘願?」

三城降將們沉默了片刻,很快就有人站起來說道:「大丈夫之死正該轟轟烈烈重於泰山,我不願死在這憋屈的屋子里!謝晉王成全!」

眾將紛紛站起來抱拳齊呼道:「謝晉王成全!」

李貴道:「我等兄弟近五十人,正好組成一隊,請晉王給刀兵五十副,我敢保證突厥人的傷亡將比我們大十數倍!」

「很好,大唐兒郎當如此。」薛崇訓冷冷地說道,起身欲走之時又回頭道,「是有尊嚴地站著死,還是奴顏屈膝地跪著生……你們好自為之。」

說罷便從後門向外走,身邊的隨從跟著出去。他們另外找了一處官邸設案商議軍務。突厥大軍南下大戰一觸即發,這才是當務之急。

各人找了位置坐下,張五郎先就分析軍情:「西城距離中城四百九十里,加急軍報從西城發出恐怕已是一整天之前的事。此時突厥兵早已兵臨西城開始進攻,西城目前的狀況,恐怕已經是失守了。」

張五郎面相俊朗身材頎長,神情舉止中規中矩,為人也很正派,頗有那種大眾公認的君子之風;相比之下殷辭就顯得英武不足,臉太白太清秀,雖然嘴上有一橫帥氣的小胡子,但看起來仍然跟一個小白臉似|的,不過他通常是以儒將自居,平時是兵書不離手,走到哪里都要隨身攜帶一本書籍。

這時殷辭也贊成張五郎的估計,提出建議道:「這次突厥人入寇正當我們毫無准備的情況,西城已無辦法,維今之計應盡快整頓中城東城的兵馬,使之盡快恢復士氣和戰力,特別是中城駐軍兵馬最多有近兩萬,又是安北都護所在,更是至關重要。到時再合關中軍三萬,安北地區總兵力達五六萬人,依托中、東二城要塞為根本伺機出擊,打退突厥人勝算很大。」

在軍事上的議論主要就是他們兩個將領在說話,幕僚們很少插嘴,畢竟術業有專攻武將有帶兵經驗閱歷更有發言權。而鮑誠李逵勇等部將的文化和見識有限,於戰爭大局的眼光也比不上張、殷。

薛崇訓卻一如往常地沉默了,每當幕僚部將們議論事情的時候,他都很少說話只顧傾聽和思索,然後做出決定,這是他的一貫習慣。不過他的沉默並不影響大家議論,因為他們都知道薛崇訓要做出決定需要權衡各方利弊,在他面前將各方面可能他想不到的關系說清楚,有助於得出較為合理的決策。

今日又與往常略有不同,許久薛崇訓都沒有說話,不知在想著什么。張五郎等人也感到有些奇怪:按理現在這軍情也沒有什么太多的選擇,要下決定應該很容易才對。

該提的諫言都提了,眾人一時找不到話,都轉頭看向坐在北面一言不發的薛崇訓。他仍然低著頭一言不發。

他心里此時想的不是西城的安危或中東城的防務,而是身上掛的「單於道行軍大總管」的印。

長安朝廷不堪戰爭負擔,是打算要和突厥人暫時議和的。

「議和……」他可能想得太出神了,就把一直琢磨的這兩個字發出聲來。

將領們愕然,幕僚們若有所思。

這時薛崇訓抬起頭來,總算說話了:「我聽過一句話:和平是打出來的。今年我們要盡量和突厥人達成和解,但是在議和之前,必須要咬它一口,讓其知道痛才明白『和』字的意義。」

「薛郎打算如何教訓突厥人?」

薛崇訓冷笑道:「自然是進攻野戰,守是沒有頭的事兒,抓住主動權才是正道。」

王昌齡謹慎地勸道:「安北鎮初經變故,軍心不穩,而奏報上言突厥人馬不下十萬,形勢對比一目了然。萬望薛郎三思:如依要地固守伺機出擊至少能保安北邊境無虞;若在不利情況下出擊,恐失要地。」

薛崇訓起先想了許久,現在已毫無猶豫:「我已思量妥當,就這么決定吧?」

眾人沒有再提出什么異議,他雖然用詢問的口氣,但一幫熟人都知道沒啥改變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