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望鄉(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42 字 2020-06-18

第431章 望鄉

薛崇訓問了西城的官吏張仁願在哪里死的,官吏們便把他帶到了西門譙樓上。這里現在很安靜,樓中沒什么人,只有城牆上還站著幾個當值的戍卒。

一個文官說道:「當天晚上張總管就在這里面,我在樓下的衙門里當夜值,聽到了一陣笛聲。」

薛崇訓在譙樓上來回走了一遍,便站在箭孔旁往外看,隨口問道:「笛聲從哪里傳來的,是張仁願吹奏的?」

文官皺眉想了一會兒:「沒聽清……記不太清楚了。」

薛崇訓踱了幾步詩興一來,便吟道:「陰山影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剛剛吟罷,就聽得王昌齡的聲音道:「薛郎此詩甚好。」

他回頭一看,見部下們都上來了,便厚顏笑道:「能得少伯稱贊詩好,真是叫人好不高興。」

旁邊的西城文官也少不得拍了幾句,薛崇訓又想起一件事來,問他:「我進城後見軍民各司其職,井然有序,這些都是李公子安排的?」

文官道:「正是,李公子對我等言,突厥兵雖撤圍退卻,但尚在陰山以南,輕兵而來不到一日工夫,遂不能掉以輕心,應盡快清理道路修補城防。」

「不錯……」薛崇訓臉上露出一絲勉強的笑容,想著什么,然後又展眉笑道,「很好。」

這時王昌齡道:「薛郎,有兩件事。第一,長安來了書信走的是官道,我以為是公文就扯了,沒想到是薛郎的家書,我保證沒看兩行,請見諒。第二件,得報使臣何煦等人要返回了,報稱默啜可汗之子楊我支等人也要隨行入唐。」

「信呢?」薛崇訓伸手索要。王昌齡急忙從袖中把信札遞了過去,見他先問私事,便忍不住提醒道:「突厥這么快就有回復了,顯是咱們開出的條件太豐厚……」

薛崇訓點點頭:「默啜看來很動心。」

王昌齡道:「突厥人表面臣服,終究不是我們一路,此消彼長之勢,每年資助十億錢是否太多?」

薛崇訓忽然正色道:「當然可以不給,也可以不和,但他們肯定要去河北襲擾。只要有一個州被攻陷,動輒數萬上十萬的百姓將遭毫無人道的蹂|躪,我能說一句沒關系就了事嗎……想來還是給錢好了,朝廷眼下雖然缺錢,但可以用他們需要的茶葉糧食鐵鹽等抵資。糧可以再種,錢可以再積累,人口損失可不能像長草那么快,人命為重。」

張九齡道:「薛郎所言不差,資敵雖然不甚光彩,但免去了戰爭和官民傷亡,士族及百姓亦應稱道。而且據我猜測,默啜得了錢糧,估計要北上對付鐵勒諸部,禍水北引,也不失為一步好棋。」

王昌齡聽了薛崇訓的話,很快就被說服,而且很欣慰地說道:「薛郎能想到黎民百姓之難,實乃萬民之幸。」

薛崇訓道:「要不是張說不給調兵調糧,我這次就直接滅掉默啜,還和他啰嗦什么議和?朝廷給我封的是『單於道行軍大總管』,擺明了都想和,我怎能萬全不顧政事堂的策略,我行我素?」

幕僚們當即無話可說。薛崇訓左右看了看,便走上張仁願曾經坐的位置坐了下來,拿著家書觀閱。

那夜張仁願的頭顱被砍下來,就是坐在現在薛崇訓坐的這個地方。血跡已經被擦干凈了,也許仔細瞧瞧,能在木板的縫隙里找到一些凝固的血污。

他展開信先看了開頭,是以余姚公主(李妍兒)的名義寫的,這時候的書信格式都是第一行報出寫信者的身份名字。不過他猜測這封信肯定不是李妍兒一個人寫,孫氏等人也一定參與了的,大老遠的寫封信過來很不容易,遣詞造句非常文言。

看到家書,薛崇訓也多了幾分思鄉之情。這時他忽然想起李妍兒懷孕很久了,生了沒有?他急忙快速瀏覽信的整篇內容,只讓他安心國事(孫氏的口氣),沒提生了小孩子的事兒。多半還沒生產吧……薛崇訓低頭回憶了一下日子,掐指一算,去年八月到現在四月初已大約八個多月的時間了。

他聽說十月懷胎指的每個月只有二十八天,實際上不到十個月,一般就九個來月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