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輾轉(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781 字 2020-06-18

第445章 輾轉

季真欲將非煙贈與中書令張說,張說得知後頗為猶豫。其實小妾美女在達官貴人手里和玉器字畫等東西沒有兩樣,送來送去也是一種風尚,不過問題在於他和季真不是平起平坐的好友關系,季真又剛剛升遷,這就使得他有點避諱。

張說近年研習最多的是兵制國防,不過他可是徹徹底底以文人自居,出身那會兒武後策賢良方正,他對策第一授太子校書,自此走入仕途;平時也寫詩作賦擺弄文墨,甚至還喜歡收集民間異趣寫成故事,比如《綠衣使者》就是出自他的筆下,印成書冊贈與官場好友,薛崇訓也有一本。詩人、文學家、政治家才是他的身份,恰恰不常提及軍事方面的造詣。

所以他也喜歡和有才學的名士來往,與狂士賀知章以前也有文墨上的交往,但官職懸殊之後,張說便自持身份不太願意和位低的人太過熱絡客套了。

於是張說便回顧左右幕僚言:「上下有別,我如若以友人的身份接受季真的好意,卻是有些牽強附會;同僚私下定會詬病張某貪財好|色,還會議論季真升遷是不是給了我什么好處,我作為百官之僚而不能表率眾臣,有***份也。」

說起來張說確實不是太好|色,卻有點貪財,當然為了地位權勢,二者皆可拋。別人送他錢物比送女人更得心思,不過他當然不敢無名無故地收賀知章的錢財,連女人也打算謝絕了。

他想到賀知章的事兒是晉王府王少伯開口說的事兒,便提醒幕僚道:「你找個能讓人下台階的由頭回絕,不要太傷季真的情面。」

幕僚會意,想了個法子也很巧妙,心想朝中宰相劉安在洛陽呆了好些年,一定熟悉那地方名|妓的名頭,便對賀知章說:主公(張說)公務繁忙無暇風花雪月之物,聽聞戶部劉相公傾慕非煙之名,季真何不成人之美,將女子贈與劉相公?主公借花獻佛也有推薦之功啊。

賀知章一聽沒辦法,人家話都說出來了,能不送給劉安嗎?

他便回去把事兒向非煙一說,說不去張相公府上了,改去劉府。

非煙羞憤難當:「我與賀公無怨無仇,你要如何作|賤我才會善罷甘休?我雖出身低賤,卻並不是白送給人還不要的貨物!」

賀知章也覺得這事兒有點對不住她,便解釋道:「中書令已經將你舉薦給劉尚書,我如不兌現,豈不是失信他人?」

「那你就一點都不在意失信於我么?」

賀知章正色道:「我何曾承諾過什么,又談何失信?」

可憐非煙在長安人生地不熟,連個依靠都沒有,只有任賀知章送來送去當作進京後結交同僚的籌碼。這回還好,劉安沒有推脫,大大方方地就收了。如果政事堂一派的老臣還多少有點顧忌,薛黨的人簡直是肆無忌憚,收受賄賂阿諛奉承毫不避嫌,在一定的默認規矩下都是明目張膽地干從不偷偷摸摸,收個小妾算什么?劉安還省得去駁季真的顏面。

劉安在薛崇訓派系下為官幾年,除干了不少有利國家民生的事,自己也賺了個滿缽,短短幾年在長安寸土寸金的地方宅院規模不比晉王府小多少,在洛陽和老家的房產也翻修過一次,家人親戚坐享富貴好不風光。府園富貴寬廣得非煙進了劉府都找不著南北。

……不過事兒還沒完。劉安聞得非煙之名自然非常驚訝,但他最近正忙著想法子湊軍費,一些政策必須得到朝臣特別是中書令的支持,沒抽得出身來,連非煙的面都沒見一次。

一日他在朱雀街遇到了張九齡寒暄一陣,倆人自然扯些共同話題,比如上次晉王府的接風晚宴劉安也參加了的,便可以談談這種大家都說得上的話題。張九齡提到薛崇訓為了北伐,生活節儉雲雲,「吐蕃人送的禮物,少伯也依照薛郎的意思送入國庫了;還有上回劉相公赴宴也看見了,偌大的親王府邸,家養歌妓只十余人,還比不上地方上一個刺史長史家。王爺如此,我等當共勉之。」

劉安一聽撫掌道:「薛郎家缺歌|妓?哈,正好我門下剛收了個可遇而不可得的人!她叫步非煙,子壽未曾在洛陽久居不知她的名頭,但薛郎也見過,應知此女的身價……既然王府缺人,非煙這樣琴棋書畫歌舞詞曲無一不通的人才,卻不是易尋的!擇日不如撞日,不如子壽隨我回府,這就接回晉王府如何?」

張九齡忙道:「不知身價幾何?」

「說這個作甚?」劉安笑道,「我還能受薛郎的錢不成,子壽卻是說笑話啦。」

「這……」張九齡沉吟了片刻。劉安便激道:「我反倒是太急了,這樣,子壽回府後向親王國令王少伯提提這事兒,讓他改日差幾個奴仆過來接便是了。少伯真是少而有為啊,年未弱冠已當大任!」

果然張九齡便一臉隨意道:「其實親王國的事兒都是咱們幾個人商量著辦,不過為府上添置一倆歌|妓的小事,何須議論?劉相公之盛情難卻,我便恭敬不如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