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造勢(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591 字 2020-06-18

第474章 造勢

離黑沙城不遠有沙漠地帶,導致這里的風沙特別大。一起風就滿天沙子,天上的太陽也會因此變得朦朧不清,給人烏雲來襲的錯覺。

隨著深秋的來臨這邊的氣候變得又干又冷,李適之也只能穿突厥人的毛皮衣物御寒,不過他的頭發仍然梳著中原的發髻樣式,於是他的打扮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顯然突厥文化的同化能力有限,很難在短日內影響到李適之這樣來自唐朝的人。

此時默啜可汗的突厥大軍擊敗葛邏祿的勝利消息已傳到了黑沙城,城中的突厥人無不爭相慶賀。唯獨李適之找到大臣暾欲谷說:「現在可以開始准備逃離黑沙城了,免得事到臨頭措手不及,白白做了敵軍的俘虜。」

暾欲谷驚詫道:「可汗初戰告捷,如今形勢對咱們有利,李公子何處此言?」

李適之沒有正面回答暾欲谷的話,反問道:「您也是久經沙場的老人,晚輩冒昧問一句,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

被一個胡須還沒長齊的小輩這樣問,暾欲谷有些不悅道:「自然是將士們的勇猛,活在草原的萬物生靈都遵循一個道理,強者食弱者被食!」

李適之不以為然道:「我認為兵戈相對時雙方實力已成定局很難有所改變,能夠掌控的便是如何運用手里的實力。英明的統帥運用兵力無非就一個宗旨:思路明晰。」

暾欲谷皺眉沉吟。李適之又道:「一場戰爭要如何取勝,統帥先要明白應該走什么路子目的是什么,比如有的以奪取糧道不讓敵軍久持為路子,有的走擒賊先擒王的路子,各有路數。相同之處便是他們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應該如何一步步地實現……咱們以此看可汗對付葛邏祿等三姓的戰事,不過就是因惱怒他們的背叛而進行的報復,時機卻不對,此時唐軍已經四處調兵遣將虎視眈眈,可汗的思路究竟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一場於大略沒有任何幫助的勝仗,又有多大的意義?值得如此興高采烈么?」

暾欲谷神情稍變,下意識點點頭道:「那李公子認為晉王薛崇訓他們的思路明晰否?」

雖然李適之對薛崇訓毫無好感,將其視為篡奪李唐大權和造成自己落魄至斯的罪魁禍首,但說到這里他仍然就事論事:「薛氏及其同黨多次取勝,不論全部歸於運氣,定有他的長處。這次對突厥汗國用兵,其思路之明晰一目了然:首先造勢自居大義,以突厥人為殘暴罪惡之源,以利以勢拉攏有利於自己的各地勢力,孤立削弱突厥;然後逐步蠶食,將形勢不斷向有利於己的方向發展。薛氏此時不急不緩,到如今尚未調兵出河套,顯然他們的思路早已確定為掌控形勢!」

李適之翹首望向西南方向,在風聲中沉默了許久道:「在這樣的策略下,首戰不在於斬獲和實際作用,而在於造勢。如果我在他的位置,必選突厥都城黑沙城!突厥可汗率主力在西北,又恃勝疏於防備,正是絕佳戰機;而拿下現在的黑沙城雖然獲利不多,但此城名為突厥都城,名聲在外於造勢極為有利。到那時一些忠心搖擺的部族就太容易被唐朝爭取過去了……現在默啜可汗為了懲戒背叛者大動干戈,殊不知大勢當前之時人心浮動,能懲罰得過來么?」

暾欲谷神色一冷:「李公子認為唐軍會趁此機會襲擊黑沙城,所以才建議咱們早作逃跑的打算?可現在晉王的人馬還沒到達河套地區,大軍聚集還不知要等到何時,他怎么打黑沙城,難道飛過來?」

李適之冷笑道:「慕容鮮卑人以及東邊的那些依附朝廷的部落,誰都有可能。就眼下的形勢,您還擔心薛氏沒人可用?」

李適之出言相激,當然不是真想讓暾欲谷准備逃跑,而是希望暾欲谷通過自己的實力影響到汗廷決策對黑沙城做出一些必要的防范。暾欲谷這個老頭子在突厥當政者中間算是一個比較有智慧也比較開明的人,他應該能想通其中的干系。

果不出其然,暾欲谷對李適之的建議認真對待了,他雖然不認為黑沙城必然會遭到攻擊,但想到此城距離唐軍控制的地區不遠,此時又防備空虛,確實有必要提高警惕。於是他便找到了留守南廷的拓西,說服了這個默啜可汗的兒子。因阿史那默啜的另一個兒子楊我支受唐朝影響太多,不得突厥貴族看好,實際上托西是默啜內定的繼承人,他在可汗面前說話自然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