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石牆(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584 字 2020-06-18

杜暹走出丹鳳門時已是暮鍾陣陣,這里四面都是高大的宮闕城樓,一時竟分辨不出鍾聲從何而來。他剛接過韁繩就見兵部尚書程千里和一個隨從從宮門里走出來了,杜暹忙面向那邊站定。程千里也一副偶遇的模樣停下腳步,二人隔著大老遠遙遙見禮,然後和氣地笑著走到一塊兒。

「晌午我就在宣政殿那邊聽見宦官喊旨,杜將軍現在才出來,定是在今上面前獻了良策。」程千里一副笑容輕松地說道。不過這幅笑臉的誠意有多少就不得而已了,雖然他們同朝為官,但不是一個體系的人飯還是要分家吃的。何況程千里出將為相混到幾乎位極人臣的地步,路子和杜暹竟然十分相似,也是在定邊立功又通過聯姻站對位置的結果,於是他多少對杜暹有些排斥之感。[]

杜暹長得比程千里白胖,更有儒雅風范,不過他現在卻是掛的武將職位,而程千里是政事堂宰相。晉朝延續唐朝制度,文武其實分得不清楚,將相位置變換也不少見,地位也相差不大,不過能參與國家決策的這些人要高一等。杜暹也不想和程千里發生什么不愉快,更不願在他面前賣弄恩寵,當時便轉移話題道:「我從溫室殿出來的時候與魚公公一道,便提起今上節儉,富有四海仍然穿著舊衣,魚公公道今上那身青布袍子是程妃所制?」

程千里愣了愣,隨即說道:「我沒注意啊,再說也不是誰都能受今上單獨召見的,平日在含元殿朔望朝或是紫宸殿,今上不都穿的袞服。」

二人一面說話一面走到了長樂坊和翊書坊的口子上,因回家的方向不同,這才相互拜別分道揚鑣。

次日廷議,杜暹也來了,他出現在這樣的場合有點新鮮,眾人看在眼里不過沒說什么。一會兒薛崇訓進殿受完拜禮就說了杜暹的事兒,先贊了一番杜暹的功勞和才能,然後當眾表態要讓杜暹兼任內閣學士,今後廷議也要參加。

薛崇訓自個弄出來的一個內閣機構,前期真是給他省去了不少麻煩,就像現在想提拔一個人到決策機構就不費周折,因為內閣是新的衙門沒有舊制可循,也沒規定定員;而政事堂則不同,一段時間內只能有六個或者七個宰相,制度已經慣性地進行了很多年,從來要改變舊制都會涉及不少問題,不能輕易變動。要塞人進政事堂,意味著得先搞一個下去,這就是個麻煩事兒了。宰相們通過人事權個個都是樹大根深,如果皇帝使用至高無上的君權毫無正當理由整倒一個,後遺症會比較嚴重,要更換宰相一般都會通過一系列的博弈,用合理的理由貶官或直接罷免。當然現在薛崇訓不動政事堂,直接往內閣塞人就不存在這些問題。

上午的議事散伙之後,薛崇訓又把杜暹找去了溫室殿,不知道要談什么。政事堂的大臣們見狀心里多少有些不自在,一眾宰相回政事堂辦公時,在路上難免旁敲側擊地閑話幾句。

在薛朝一直不受重用卻依然混在宰相位置上的竇懷貞的牢騷被幾句話撩|撥,就忍不住說道:「這么下去,還有咱們政事堂什么事兒?」

因為一行人是在公眾場合,又是在宮里的大道上,張說便馬上正色道:「竇相何處此言?」

竇懷貞沒品出味兒來,沒好氣地說:「杜暹身上掛著右武衛大將軍的銜,正三品,一個正三品的官員出任五品內閣學士,尚不是首席。要不了多久內閣的人都封上三品不是很正常么?況且杜暹之女還是後宮的嬪妃,哪天皇上一高興萌封其家人,杜暹再有個公侯爵位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內閣怕不是五品小官的問題,要位列三公九卿了。」

其實竇懷貞的話沒錯,政事堂的一些人確實感到了可能被架空部分權力的危機,但大家不好在明面上說而已。

程千里聽到靠後宮嬪妃升官之類的話,心里已不是很高興,這時反而就幫著內閣那邊的杜暹說了兩句:「杜將軍能得今上恩封,也是追隨左右血里火里拼出來的。」

作為政事堂老大的張說看了一眼兩個言論不相同的人,情知政事堂也不是鐵板一塊,還有後面不說話的劉安,這廝可不是跟著他張說一個鼻孔出氣的人。張說便裝作和事佬語重心長地對竇懷貞說道:「不管是政事堂還是內閣的人,都是為朝廷出力。咱們有什么職責就盡什么本分,如此而已,勿要想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