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人為(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587 字 2020-06-18

政事堂大廳比內朝的許多大殿宮室的尺寸也小不了多少,但一進來並沒有宮殿中那種寬敞闊氣,可能是因為擺的東西太多了,最多的是桌案椅凳,還有許多書架,人來人往的場面使得空間有點擁擠紛亂。只見有的人在奮筆疾書,有的還在打算盤「噼啪」作響,這地方看起來竟比六部大堂還忙。這也是政事堂宰相兼領六部長官,權力進一步集中的結果。

現今的統治體系最初的原型其實是三省六部制,但唐朝百年又到現在經過了發展,已經有了微妙的變化。最初的三省分工很明確,中書門下具有決策職能,尚書是執行部門。但現在的政事堂宰相們是參與決策的,同時也兼領六部,比如程千里就領兵部尚書、蕭至忠領刑部尚書等等,決策與執行機構融為一體,在增加行政效率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央集權。但現在內閣的新建也加入了決策行列,又是對決策權的分化。[]

六個宰相陸續進了政事堂衙門,張說走在前面。今天因為取消了朝議,省下時間,大伙的行程安排就顯得寬松了。正好一路上的話題還意猶未盡,幾個人便一塊兒跟著去了張說的書房,接著談話。

中國人自古就喜歡拉幫結派搞關系,政事堂幾個人之間的關系和內閣那幫人又有明顯區別,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在一處大屋子里共事關系更加熟絡。雖然內閣學士也是同朝為官,幾乎每天都見面;但是終究不是在一個屋檐下辦事,這么點區別就造成了站位的微妙差異。

張說有時候就會說「朝堂都是一體,不過飯是分鍋吃而已」,就是午膳的時候是國家負責的工作餐,但因朝里官員太多,各個衙門的伙食來源不是一個廚房。張說不只一次說這句話,有時候是強調「一體」的團結,有時候卻是強調後半句。

大家又提起杜暹上折子那事兒,竇懷貞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說道:「前些日子今上接連兩天在溫室殿單獨召見杜暹,說了什么?可能取營州的方略今上早就被杜暹說服了,這回上折子不過做做樣子。到時候朝議此事,咱們也別提什么異議了,今上的心里已經有了譜,省得惹他不高興。」

竇懷貞一向以老帥哥自居,平常很注意自己的儀表,說幾句話時的姿勢也拿捏得很穩。不過他也不全是因為自戀,外表確是比其他幾個人要好一些,膚色就比較白,兩頰如削很是周正,胡須細看之下是修剪過的……正好李守一站在旁邊襯托,本來李守一也不算丑,可在竇懷貞面前頓時顯得須發如稻草一般亂蓬蓬,更過分的是鼻毛居然也露了出來,著實有些邋遢。

但李守一並未意識到外在的東西,這時竟然反過來用鄙視的目光看著竇懷貞:「我們居在這個位置上,不是為了逢迎上頭!」

竇懷貞見他唾沫星子亂飛,鼻毛又惡心,下意識拍了拍自己的袖子,往旁邊躲了幾步。

張說看向一旁默不作聲的程千里:「程相精通兵法,以你之間調兵取營州是否妥當?」

其實程千里也很有氣質的一個人,年齡只中年,面部清矍身材修長,只不過皮膚沒竇懷貞那么白,表情卻是更有正氣有古君子一般的風度。他聽張說問起,沉吟了一會兒才慎重地答道:「前陣子兵部批了一份公文,明光軍的四門炮調往河東去了,可能到時候還會從關中精銳前去,有此實力幽州地方不敢妄動,內外一體攻打營州,若真能打下來的話……確是一步事半功倍的妙著,抓住了東北形勢的關鍵之處。只不過……」

「程相有話但說無法,這里就咱們幾個人。」張說隨口鼓勵了一句。

程千里這才正色道:「營州現在在契丹人手里,但奚素來與契丹聯兵,我軍主動出擊定然會遭遇至少兩股人馬,實非容易。估計得集中河東、幽州、安東三鎮兵力才夠得上。如此一來,經略東北的人選兵權極大,三鎮主力健兵加上東調的關中精銳,正規軍就達兩三萬,並節制三鎮地方團練鄉兵、鎮兵,手握重兵不下十萬。能被委以如此重任的人選,必定應該是忠於皇上得到信任的一品大臣。因此我不反對進攻營州的策略,卻不好想到合適的人選。」

張說道:「忠心和重臣,還要素知兵法,滿足三個條件的人非程相莫屬。」

「恐怕不只罷……」程千里看了左右的人幾眼。果然李守一又直言直語地開口了:「法子是杜暹提的,按照以往的常例,誰上書進言,誰來負責,杜暹更可能被委事以東北。」

張說道:「但是以杜暹的資歷要出任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還是淺了點,他一個武官,剛進內閣參與機要,卻是五品學士。咱們政事堂要舉薦他就是對朝政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