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鉛球(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604 字 2020-06-18

清晨柔和的朝陽在大明宮的殿宇間灑上漂亮的流光,矗立挺拔的古典建築就像美妙的貴婦一般展現出優美華貴的氣質。涼風習習,陽光如溫柔的手一般撫摸著人們的面孔,無疑是一個不錯的早晨。

而內朝門外的那兩顆「馳名」的松樹下掉落一地的針葉,又為這光輝的景色增添了些許秋的憂郁與凋零之感。兩棵樹下一共站著九個人,因為杜暹不在長安便少了一個,他們都穿著紫一色的衣服。李守一那身錦袍顯得陳舊,衣服的皺折也沒熨平,但細看仍是大團花綾羅的料子,那是地位的象征。「怕是又見不著今上。」他嘆了一口氣,周圍的人沒有搭腔,反正來走一遭見不著就見不著。

大伙說著一些無關緊要的生活軼事,有人翹首望著松樹樹梢,好似要作詩之前的表情一般。最後沒吟出詩來,不過這兩棵樹大約是他們最熟悉的樹木了,大概人們一輩子都沒有這么頻繁地觀賞這么兩顆毫無特點的普通的樹。

等了許久,就見宦官張肖從正殿旁邊的石路上過來,後面還有兩個宦官推著一輛獨輪車。無聊的大臣們頓時有些好奇,車里裝的是什么東西?

張肖走了過來,笑嘻嘻地對著九個大臣打拱見禮。大伙從內心里是很瞧不起宦官的,不過因為張肖能常常出現在皇帝身邊多少有點影響力,眾人才直著腰抱拳給了點面子。等獨輪車也推過來了,大臣們拿眼一瞧,只見里面裝著大小不等的兩個鉛球,兵部尚書程千里隨口說了一句:「小的一枚好像是武功縣大炮用的炮丸。」

「程相好見識。」張肖笑道,「皇上口諭,讓把這兩枚鉛球先送到紫宸殿外給大臣們瞧瞧,讓大伙猜猜:要是把它們從大雁塔上一起丟下去,哪個先落地?」

「哈哈,自然是大的……」一個大臣剛說半句,忽然被竇懷貞拽了一下衣袖,回頭一看見「瀟灑」的竇懷貞正對自己遞眼色,便將到了嘴邊的話打住。

那竇懷貞理政的水平算不上差,也沒什么過人之處政績平平,不過他有長處,很善於察言觀色揣摩當權者的用意,所以一開始投韋皇後後來投太平公主都混得不錯。眼下的這幫大臣都在官場混了不短時間,對竇懷貞顯然比較了解,見他遞眼色,情知有什么玄虛。

張說便道:「先把鉛球送到政事堂書房,咱們回去琢磨一下再回復陛下。」

「也好,雜家記得皇上傳旨時也沒說要諸公馬上回答。既然如此,來人,把鉛球推到政事堂衙門去。」張肖揮了揮手,吆喝後面的小宦官干活。

這鉛球是送給內閣和政事堂兩個衙門的人看,而政事堂在宣政殿那邊,為何要舍近求遠推那么遠去?張九齡、王昌齡和蘇晉三人心下有些不滿,但人家都已經說了,這等小事也就罷了懶得和那幫老頭子爭。他們三人只得跟著一起去政事堂。

政事堂的官吏們已經開始辦公了,見宦官推了兩枚鉛彈進來,自是好奇。有人問宰相,不料宰相們並不透露,幾個人進了書房關起門來說話。

張說問竇懷貞:「今上送這兩個球來,你覺得是什么用意。」

竇懷貞沒有馬上回答,只是用手掌輕輕撫了一把鬢發以求一絲不亂,然後把手放在下巴那里作沉思狀。眾臣面面相覷,終於李守一忍不住說道:「這一個大一個小,一個重一個輕,一起丟下大雁塔肯定是重的先落地。」

張說等人見李守一一本正經的樣子,不禁莞爾,張說也隨口道:「我也這么覺得。不過以前還真沒想過這種事兒,也沒在意,恐怕只有試一下才知道。」

「今上忽然問這等事,恐怕有些深意吧?」張九齡若有所思道,「鉛丸究竟哪個先落地不重要,重要的是意指何物?」

李守一沒好氣地說:「社稷大事,還要猜謎不成!今上不是問鉛球的事兒?宣政殿門口叫兩個侍衛去,把它們從大雁塔上丟下,結果怎么樣如實上奏便是!」

這時竇懷貞忽然抬頭作恍然大悟狀:「我知道了!」眾人的目光都聚到了他的身上,他笑了笑看向程千里:「程相公剛才在內朝那邊不是說這兩個鉛丸是炮丸?武功縣造出來的火炮是干什么用的啊,打仗的,所以咱們得往兵事上想……有些話陛下不便明說,這不就在提醒咱們?」